一、你以為是信息,很多時候只是訊息而已 坤鵬論在《訊息?信息?通信?通訊?》中專門講過信息(information)和訊息(message)的不同。 許多人錯把訊息直接當成了信息,特別是國內(nèi),基本混為一個詞。 當然,就算混為一談了,平時隨便說說也沒啥。 可是到了信息論、傳播學等嚴謹?shù)膶W科領(lǐng)域,結(jié)果就是完全的混亂。 信息,是消除不確定性的東西,它是有價值的。 訊息,是被編碼后的消息,比如:說出來是用聲音編碼;寫出來是用符號編碼…… 訊息就像飛機,信息就是乘客。 訊息可能包含信息,也可能沒有信息。 就像“AAAAAAAAAAAAAAAAAAAAAAA”,它是訊息。 但是,它的信息熵=-log?(1/1)=0,沒有不確定性了。 也就是它傳遞不了任何信息,沒有信息量。 因此,很多訊息可能編碼的數(shù)量很大,但是,不一定包含有什么信息,也就是沒有什么價值。 這其實也揭示了一個道理: 隨著訊息的發(fā)送越來越方便快捷,特別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每個人都能成為訊息發(fā)送者,訊息量就越來越多,是幾何倍、指數(shù)級增長。 這就是所謂的信息爆炸,其實應(yīng)該是訊息爆炸。 搭載信息的訊息迅猛增長,水漲船高,信息必然會有增長,但是,它們并不是同比增長。 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價值的東西永遠是稀缺的。 這時候,整體和個體就有區(qū)別了。 對于永恒的整體來說,信息只要有增長就是好事,訊息是不是泛濫關(guān)系不大。 可是,對于有限生命的個體來說,他存在的整個生命時間是固定的,最多也就100年×365天×24小時=876000小時。 訊息增多之后,自然會占用人們更多的時間,但是,訊息和信息不成正比的增長,這就造成了單位時間獲得的信息量很可能并沒有增加,甚至大概率還會減少。 所以,互聯(lián)網(wǎng)并不是在縮小認知差距,反而是在擴大認知差距。 愚蠢的人沉浸在垃圾訊息中,越來越愚蠢固執(zhí),聰明的人默默汲取著真正的信息,越來越聰明理智。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jié)論和啟示: 第一,不要以為自己看的多,就能得到更多信息。 人的時間是固定的,閱讀量基本也是固定的,如果不加選擇地接收訊息,因為訊息多≠信息多,所以就是浪費時間,等同于浪費生命。 第二,傳播技術(shù)越發(fā)展、越發(fā)達,訊息中的平均信息占比越低。 我們可以縱觀人類歷史琢磨是不是這個道理。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信息是有價值的,信息永遠是稀缺的,這事就像乘客的人數(shù)是固定的,飛機造的越多,結(jié)果只能是每架飛機搭載的乘客越來越少。 知識經(jīng)濟火,是因為它在訊息泛濫的時代提供了篩選過濾服務(wù),告訴人們哪些是信息,從而節(jié)省了人們的時間。 時間=金錢,那么省時間就是省錢,省錢就是創(chuàng)造價值,所以,知識經(jīng)濟是有價值的。 其實,它所做的事情和傳統(tǒng)的出版社、報社、雜志社并沒有什么區(qū)別,不過是一樣的生意換了時尚的衣服,并比別人提前用了更先進的工具而已。 第三,人類獲取信息的目的就是消除不確定性,但是,越是短期不確定性越強。 以前坤鵬論在《投資在慢不在快 巴菲特贏在慢慢賺錢》講過,概率的世界里,越是短期,可能性越是趨近一半對一半。 所以,越是短期越不確定,越是短期越是真假難辨,越是短期越是噪音多,越是短期越容易發(fā)生隨機性事件,越短期越可能懲善揚惡。 也就是說,越短期,人力越難為,越得聽天由命。 那么,我們可以選擇的最好辦法也可能是唯一辦法就是——讓時間去評判,讓子彈飛一會,走著瞧。 每天減少90%即時訊息(比如:新聞、各種最新時事及財經(jīng)評論等)的輸入,改為閱讀已經(jīng)被時間殘酷考驗過的名著經(jīng)典,那才是真正的獲取信息,獲取價值。 而且,根據(jù)坤鵬論的實踐證明,這樣還會減少大部分無謂的焦慮,因為我們很多時候就是咸吃蘿卜淡操心。 有句話特別到位:"做個股民,真是累,拿著幾萬塊本金,操著聯(lián)合國的心,最后經(jīng)濟學家、歷史學家、軍事學家、政治學家、貿(mào)易專家都當了一遍,炒股還是虧錢。" 第四,人類由信息驅(qū)動,甚至可以說是控制,這個世界上能夠控制人的事情,一定是大事情,一定會讓人趨之若鶩。 因此,如今的訊息少說也有90%是被操縱的,你通過訊息所看到的世界,往往都是人家想讓你看到的世界。 有人說,要思考,要獨立思考,這是對的。 但是,誰能保證自己面對狂轟亂炸的訊息而面不改色心不跳呢?! 以前,我們以為巴菲特行,結(jié)果老人家一樣是人,這次疫情中一樣也有點慌。 所以,想不讓自己的腦子成為別人觀念的跑馬場,只有惹不起躲得起才是王道。 二、信息熵揭示的內(nèi)容秘訣 坤鵬論從事內(nèi)容相關(guān)工作已經(jīng)有二十多年。 有些事時間長了,就成了習慣,所以,總會不自主地將學習到的東西與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思考。 比如:通過對信息論、信息熵的學習,我發(fā)現(xiàn)它們其實也在向我們揭示一個學習、寫文章、寫小說、演講……和內(nèi)容相關(guān)的秘訣。 那就是,要想提高學習效率或是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吸引力,一定要不確定性和確定性混合,不能全是確定性,或全部都是不確定性。 人們最喜歡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是:確定性的+不確定性的=知道的+不知道的=意料到的+意料不到的。 而且它們還不能涇渭分明,要穿插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確定性的相當于梯子,不確定性的是高處的知識,確定性是實,不確定性是空。 梯子不就是由“實+空”組成的嗎? 正是這樣的結(jié)構(gòu),人的認知才能夠踩著不斷向上提升。 為什么專業(yè)論文只有專業(yè)人士才喜歡閱讀? 就是因為對于許多人來說,里面的內(nèi)容全是不確定性,用個俗話講,跟天書一般。 當然,如果都是確定性的內(nèi)容,也不行。 就像有的CEO講話,他一說前半句,別人就能猜到后半句。 于是,人們就會認為他說的都是空話,套話,廢話。 所以,我們注意觀察,那些演講特別好的人,真的并非是演講技巧多么高超,主要在于他們講的內(nèi)容淺入深出,有許多你知道的東西,但又有不少你不知道的,或是沒有想到的知識。 再比如:寫文章,最吸引人的是,能夠用通俗的比喻講一個艱深的大道理,通俗的比喻就是確定性的,大道理則是不確定性的,兩者結(jié)合在一起,讓人們理解起來非常輕松。 三、認知升級的本質(zhì)是消除信息熵 薛定諤說,生命以負熵為食。 人除了以新陳代謝來消除熵,還以提升認知來消除熵。 新陳代謝保證的是人類生存,在工業(yè)化時代,我們的新陳代謝都要靠付出價值來換取相應(yīng)的資料。 價值從何而來? 價值靠的是不斷付出自己的時間解決問題來創(chuàng)造。 在這個概率世界里,解決問題,就是消除一件件事物的不確定性。 一件事的不確定性程度就是信息熵。 那么,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不斷在消除事物信息熵的一生。 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兩個結(jié)果: 一是換取價值,保證自己生存; 二是提升認知水平,增強自己消除信息熵的能力,讓自己單位時間的價值越來越高。 比如:我們學習股票投資,就是在消除買賣股票這件事的不確定性。 而且,操作越簡單的事,不確定性程度越高,越需要好好學習。 股票投資就是操作極為簡單的事,只有買和賣兩個動作。 但是,它的不確定性程度非常高,因為關(guān)鍵的買賣時刻考驗的不是技能而是人性。 所以,理解非常難的事物,消除它的不確定性,你就需要輸入對應(yīng)大小信息量的信息。 這就是一萬小時定律,就是刻意訓(xùn)練背后的道理。 應(yīng)付考試可能會有捷徑,但是真正的學習、認知的升級從來沒有捷徑可走。 想想看,如果真能靠幾篇文章就可以成為個中高手,那么,早就實現(xiàn)世界和平了。 哲學家蒙田說:“這個世界最大的問題在于:智者總是充滿疑惑、謹小慎微,愚者卻總是真理在握、熱血沸騰。” 哲學家羅素解釋說:這是因為“人生下來的時候只是無知,但并不愚蠢,愚蠢是后來的教育造成的。”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保留本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