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今西安)人,祖籍瑯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縣),唐代中期杰出的書法家,其五世祖顏之推是北齊大儒,有《顏氏家訓》流傳于世。 他的一生當中留下來的書法碑帖眾多,而這些碑帖中,《麻姑仙壇記》無疑是楷書當中的精品,是書法初學者學書較好的楷書范本之一。 這塊碑全名叫做“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是顏真卿楷書的代表作,碑文整體有著挺拔的骨力,古樸蒼勁,線條相比于其他的碑帖如《勤禮碑》就要趨于平緩,筆畫的變化小,每一個筆畫也少了波折,筆畫中,特別是轉折處,可明顯感覺到是篆籀的筆意,使得這塊碑的字顯得大氣、寬博!是顏體字顯著的風格特征。 下面是從麻姑仙壇記的筆法、結體、章法三方面來分析這塊碑所具有的特征,也可以從中了解到麻姑碑的風格形成過程,可以知其所以然。 麻姑仙壇記的筆法起筆和收筆時藏鋒和裹鋒運用較多,讓筆畫的“氣”往內聚,少了鋒芒或說幾乎沒了鋒芒。 藏鋒就是在中鋒運筆的基礎上,將筆鋒包藏起來運用;而裹鋒與藏鋒還是有所區(qū)別,裹鋒是將筆尖和四周邊所有能出鋒的毫毛全部包裹起來,有點類似于篆書的寫法,就是運用這兩種用筆方法來使字的氣內聚,不往外隨意發(fā)散! 他的基本筆畫篆意運用較多,其碑中字的筆畫變化并不是十分明顯,粗細就一個筆畫而言變化趨于平緩,可從重點筆畫來分析。 下面重點介紹橫、豎、撇、捺、鉤。 以具體的例字來看: 橫畫 橫畫起筆在碑中還是多以露鋒起筆,就單個橫畫來看,粗細變化不是十分明顯,采用篆籀筆意,使得筆畫的變化趨于平緩,筆畫的變化較小,使得如圖中“王”“云”二字整體十分平穩(wěn),不突兀。 橫畫具有一定的傾斜程度,一般呈現(xiàn)左低右高的形態(tài),但在此碑中,傾斜的橫畫存在,但并不多見傾斜的,他的筆畫大多采用直的書寫方式,是外拓的,但是外拓的弧度是控制好的,不大,如上圖中二個字的橫。 無論是橫還是其他的筆畫,和行書起筆時有所區(qū)別,就是在起筆時多會對筆鋒進行調整,使運筆過程中始終保持運用中鋒來行筆,并且注意線條的方向,這樣才使得字更加沉穩(wěn)、端莊! 豎畫 豎有垂露豎和懸針豎。 以這個“川”字為例,其中就包含了垂露和懸針豎,垂露豎與懸針豎的區(qū)別主要在于,起筆完了以后的運筆和收筆過程略有不同,垂露起筆后,運完筆,還要再頓一下,使鋒收進來,而懸針在運完筆后直接順勢提筆,使最后的收筆呈錐狀。 撇的寫法可以仿照懸針的寫法來,具體作些變動。 如“在”字中的長撇,與懸針相比,主要是線條方向不同了,其基本的筆法還是大同小異的。 捺 捺的寫法,特別是在最后收筆的時候,筆法和其他捺的寫法有所不同。 這個捺在收筆時是在筆畫大約中間的位置有了一個缺口,是顏體字特有的捺的寫法,是在收筆過程中進行了調鋒形成的。 比如“久”字的捺畫。 鉤 關于鉤,重點說一下那個鉤最后收筆時的筆法,這個筆法也是顏體特有的,為了調鋒的需要,頓完筆以后,還要回鋒,然后才鉤出,非常有顏體的特點。 比如: “見”字的豎彎鉤 “我”字的戈鉤 “行”字的豎鉤 “心”字的臥鉤 麻姑仙壇記的結體其結體有著舒朗的中宮,字體往四角外拓,北朝、隋唐以來以斜側取勢的楷書結體形式被最大的改變,而展現(xiàn)出的是一種正面視人的端莊意象,平正、從容、大氣的審美特點得以充分體現(xiàn),同時也表現(xiàn)出了顏體楷書風格的典型特征,堪稱顏體楷書的精華。 此碑的結體大概有如下的特點: 1.重心下移,字體在靜中表現(xiàn)著動,可謂“靜中寓動”,每個字在結構上有著豐富的變化,在平中給人一種奇妙的感覺,最后整體呈現(xiàn)給人一種端莊、拙樸之感,越發(fā)讓人覺得可愛。 如“瀑”、“蒙”這兩個筆畫多的字,加上書寫的節(jié)奏,單個筆畫很沉穩(wěn),但是整個字給人的感覺不乏靈動感,而且可愛有加! 2.字向四角撐滿,十分的端莊和緊密,即便是獨體字,字基本上也是向四角去撐滿的,而且字的疏密得當、給人以平穩(wěn)雄健之感、嚴整且無松懈之感。 如“王”字,雖然是獨體字,可還是極力向四角撐滿;再有比如“鶴”字,字的排布疏密十分得當,而且還不松懈,平穩(wěn)雄??! 3.古樸,不過度強調技巧(寓巧于拙),顏真卿將“寧拙毋巧”的美學觀點實踐于麻姑碑中,就是把篆籀的寫法運用于其中,充分運用藏鋒的筆法,將篆籀筆意融合其中,使得字體有著十足“拙”的味道、結體恢弘,而且能感受到拙味時,“巧”的氣息也是在其中的! 這方面可以結合一整頁的碑帖來看: 一行字看下來,整體會有活潑可愛之感,筆法是“拙”的,可是整個字、整行字是活絡的,就是把拙和巧進行了聯(lián)系,二者很好融合一起! 4.氣勢:磅礴、大氣、恢弘、,體態(tài):沉雄,他的每一個字有著沉雄的體態(tài),氣勢上是恢宏大氣和磅礴的,也算是這碑立意上的奧妙,在有多個符號組合成的字中,如左右結構或其他結構的字,不講求符號之間的穿插組合,而是讓左右的符號各自獨立起來,但整個章法和藝術要求上又能呈現(xiàn)和諧和美感,這就十分可貴,不是任一書家能輕易聯(lián)想到和做到的,這和顏真卿的人生經(jīng)歷分不開關系。 他被貶官到麻姑山所在地時,經(jīng)常去麻姑山和人交流佛道文化,除了儒家思想,他能夠對麻姑文化做深入了解,筆者覺得會使人的思想更加多元,具有美感的事物背后應該是有思想在引領藝術家去創(chuàng)造美的,麻姑山文化為顏真卿寫出麻姑仙壇記碑提供了一個客觀上的環(huán)境所在,讓他的精神有所寄托,就是存在創(chuàng)造的現(xiàn)實空間和精神空間。 如“經(jīng)”“龍” 以上兩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左邊和右邊的符號是獨立開來的,沒有穿插、沖突或者肉眼可見的直接融合,但是到整個的字和整個篇章時,又能于無形中融合,確實顯功力——技法嫻熟,人文背景深厚,層次自然上去了。 總體而言,麻姑碑的結體是端莊、寬博的。 麻姑仙壇記的章法在對麻姑碑的筆法和結體特點作了細致的了解后,章法特點就顯而易見,因為在分析筆法和結體時也從他的風格特點說起。 具體來說,這碑章法上大概呈現(xiàn)這樣的特點,茂密豐實,氣象沉雄豪邁、挺拔莊重,在沉穩(wěn)的同時又能兼具空靈之感,在書法,楷書的歷史上無疑是絕佳的創(chuàng)造,幾乎可以說是空前絕后的! 學習楷書的話,麻姑碑無疑是比較好的選擇,即便你想學習別的書家的碑帖,不妨先從顏體學起,認真感受他的寬博、大氣之后再學習其他的也是比較有利于學書成長的,更重要的是,顏真卿不僅在技法上值得學習,深厚的人文背景和高尚的人格更是值得學書者學習的! (以上代表我個人的看法,敬請批評指正?。?/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