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 Aho * “實際上,單義性(univocity)的要點并不是存在(being)在唯一且相同的意義上被訴說,而是存在在唯一且相同的意義上被它的全部個體化差異或內(nèi)在樣態(tài)訴說了”。(DR 36) ** 將存在的單義性這一中世紀論點推向前臺,毫無疑問是德勒茲對于哲學(xué)史最重要的貢獻(EPS Ch.6、11;DR 35–42;LS 25th)。這一論點的歷史包括三個階段:鄧斯·司格脫、斯賓諾莎、尼采,它顛覆了包括海德格爾在內(nèi)的整個本體論[存在論](ontology);就它所展開的一整個后果來看,它針對“存在”這一名稱提出了質(zhì)疑。 要點在于它包含了對內(nèi)在性的肯定(affirmation of Immanence): 1. 單義性是多的直接綜合:一除了經(jīng)由多以外,不可能被訴說(The one is no longer said except of the multiple),相反,存在相對于后者而從屬于一、作為一個上級者(superior)與共同屬(common genre)得以全局地包括了它。這意味著一只不過是行差異者、內(nèi)在差異或析取綜合(正如德勒茲所指出的,斯賓諾莎的獨一實體(unique substance)在與其樣態(tài)(modes)的關(guān)系之中仍然保持著特定的獨立性,因此“實體自身必須被樣態(tài)、也只能被樣態(tài)加以訴說”[DR 40],這種顛倒只能由尼采用永恒回歸概念來加以實施;但回到對斯賓諾莎的第二次閱讀,他借由純粹內(nèi)在性平面或無器官的身體,展示了身體理論是如何趨向于一種的徹底差異化的[不同的]獨一實體概念(AO 309fn.; ATP 153–4, 253 ff.; SPP Ch. 6)。德勒茲寫作中常出現(xiàn)的“行差異者”(differenciator)一詞有個不幸的缺點,它允許我們假設(shè)有某個單獨的個例寄居在世界的核心,從內(nèi)部控制著它的分配;但很明顯,它所指的無非是諸差異之間的邊對邊(edge-to-edge),或者它們的諸“距離”的多重突變的網(wǎng)絡(luò)(事物恢復(fù)到析取綜合的原初或“先驗”平面,僅僅作為奇異點或包含了(enveloping)無限其他視角的視角而實存)。 2. 多的直接綜合的推論是,所有事物都展開在一且相同的等同性(equality)的共同平面上:“共同”在這里沒有屬的同一性的意義,而是僅僅彼此相異的存在之間橫貫而無等級的交流。度量(或等級)在這里也改變了含義:它不再是關(guān)聯(lián)于某一標準(standard)而對存在進行的外部(external)度量,而是關(guān)聯(lián)于其自身的極限來對存在進行的內(nèi)部(internal)度量(“當(dāng)它的所是不再與它的所能相分離時,極小就等同于極大”[DR 37]——之后在此之上出現(xiàn)了“少數(shù)”概念[ATP 291 ff.],以及種族主義理論[ATP 178]和童年的概念,例如CC 133:“嬰兒就是戰(zhàn)斗”)。這種平等-存在(equal-being)和權(quán)力的倫理學(xué)來自斯賓諾莎,但更來自于尼采和他的永恒回歸(DR 41和294-end)。最終,“單義性存在同時是游牧的分配和加冕的無政府”(DR 37)。 在這里保留統(tǒng)一(unification)的觀點有什么意義呢?即使它只是一個多(a multiplicity)的非全局樣態(tài)(一對多的內(nèi)在性,多的直接綜合)呢?答案是,當(dāng)多元論同時并不是一元論時,就會導(dǎo)致碎片化的諸項的散落、彼此間的冷漠[無差異](indifferential)、彼此間的超越[超驗]:差異、新奇性和斷裂就會被算作是野蠻的、奇跡般的高潮(從無之中(ex nihilo)創(chuàng)造——但這虛無的權(quán)力又從何而來(come from)呢?這個“將來”(coming)又會是什么?)就此而言,單義性確保了在多的不可還原性上來肯定多(WP 195-6)。一切都來自這個世界,甚至并非由過去之中提取出的新奇性存在,也來自于這個世界。如果我們能很好的理解單義性、析取綜合和虛擬性這些概念,那以上一切就是由這些概念的一致中出現(xiàn)的內(nèi)在性教給我們的一切。 [1] 巴迪歐堅持這一論點,拋開這點,鑒于這本書的視角高度以及它對真正爭議的關(guān)切,我們必須對其加以致意:《德勒茲:存在的喧囂》(Deleuze: The Clamor of Being) 。如果德勒茲拒絕的多元論是多義性(equivocity)的多元論(第24頁),那么我們確實再同意不過了;對德勒茲而言,多義性除了恰恰是一種偽多元論以外,還是在一與多的關(guān)系之中確保一的超驗性的最確切的保證。問題根源在于:對德勒茲而言,多元論只能在“關(guān)系的基本性”(primacy of relation)的條件下被加以思考,但這卻不能為巴迪歐所承認,他以虛空(void)的名義(它是增補的載體)也不能承認——這對德勒茲而言指的卻是超驗的奇跡,而非創(chuàng)造(誤解的頂點在第91頁,他混淆了虛擬過去(virtual past)與簡單的活過的過去(simple lived past)——見“Crystal of Time”詞條)。結(jié)果,德勒茲確實需要一個“更新了的一的概念”(第10頁),但卻是作為對于多的直接、或析取的綜合的一的概念(“存在的單義性”別無他意)。因此等式:“多元論=一元論”(ATP 20),也可以表達為:內(nèi)部差異=關(guān)系的外部性。在這一點上,當(dāng)“擬像”概念應(yīng)用于諸存在時,它對德勒茲哲學(xué)而言,遠遠不如巴迪歐所說的那么重要;就我而言,我更傾向于問,為什么德勒茲在《意義的邏輯》之后徹底拋棄了它? |
|
來自: 新用戶55669878 > 《文件夾1》
联系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企业微信
客服QQ:
1732698931联系电话:4000-999-276
客服工作时间9:00-18:00,晚上非工作时间,请在微信或QQ留言,第二天客服上班后会立即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