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會說一口地道上海話的猶太媽媽——沙拉·伊馬斯。 她一生結過3次婚,育有兩子一女,2個兒子都不到30歲就成了億萬富翁,女兒也就讀名校。 沙拉出生在上海,有著1/2猶太人血統(tǒng),精通8門語言,被萬千女人稱之為“億萬富豪的偉大母親”,沙拉的出名不僅僅是因為她神秘的身世背景,還有她獨樹一幟的教育理念。 沙拉為了讓孩子們可以在不同環(huán)境下體驗磨難和學會堅強,她帶著3個孩子去了以色列,通過借鑒中國教育和猶太教育的精華,她把育子秘籍總結為七個字:特別狠心特別愛,并歸納出三個內涵:在有償生活機制中愛孩子;延遲滿足,適當不滿足;撤退一步,學會放手。 她書寫的傳奇教子故事迄今已暢銷近百萬冊,更是被中央電視臺《讀書》欄目、《魯豫有約》等三百多家媒體采訪報道,被稱為 “家庭財富傳承教育的布道者”。 接下來我們就詳細看一下沙拉的家庭教育真諦吧! 1 以色列最重要的3件事 教育、教育、教育 沙拉曾經(jīng)歷過3次失敗的婚姻,在她41歲時,獨自帶著3個孩子來到以猶太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以色列,開始了長達13年的以色列移民生活。 年輕時的沙拉 當時的以色列并不太平,大喇叭隨時喊道:“請你們以最快的速度進入防空洞。”為什么沙拉會選擇以色列作為孩子成長的地方呢?沙拉認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她要把孩子們放到窮的地方,讓他們學會早當家。 猶太民族,經(jīng)常被稱為全世界最聰明的民族: 占比全球人口不到0.25%,卻獲得了全球22%的諾貝爾獎。 愛因斯坦、弗洛伊德、門德爾松、卡夫卡、索羅斯……各個領域都有來自這個民族的天才。 在最頂尖的哈佛、斯坦福、耶魯、普林斯頓等大學,約每5個學生中,就有一個是猶太人。 福布斯富豪榜前50人中就有10位猶太人。 以色列國土面積比北京還要小一點,人口占全球0.25%,但卻培養(yǎng)出這么多杰出的人才,這些都與他們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在以色列,最重要的有三件事,就是教育、教育、教育。政府在教育上的開支占多大比重?莫迪因市市長說:占51%,我先投入在教育系統(tǒng)上,之后再是福利、文化、體育等等。 沙拉初到以色列時,拉賓總理接見了她,并跟她說:猶太人愛子女,跟中國人一樣,也是全世界有名的,相信這片土地可以讓她找到愛的秘籍。 2 家長退后一小步 孩子能前進一大步 沙拉提出:中國父母要學會延遲滿足教育法,不要對孩子過于溺愛,任其索取,這樣超前滿足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失去生存能力,而智慧的父母則會讓孩子學會等待,并養(yǎng)成一種謙讓。 為人父母對自己孩子多少都有些“關懷強迫癥”,但請記住不要始終做太“善解人意”的家長,對孩子的包辦不是愛。當我們提供不必要的關懷時,就等于強迫孩子偷懶,由此養(yǎng)成依賴的習慣。 其實在沙拉一家人初到以色列時,沙拉依舊當著一名典型的“中國式家長”,認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常常包辦孩子的一切。沙拉那時就是孩子們的“電飯煲”“清障機”“洗衣機”…… 某天,3個孩子跟往常一樣放學回家,圍著小爐子等著沙拉做完飯給他們吃時,一位鄰家老太太過來對大兒子以華說:“你已經(jīng)是大孩子了,應該去幫助你的媽媽,而不是看著母親忙碌,自己像個廢物一樣”。隨后老太太又轉過頭來訓斥沙拉:“你的教育方式已經(jīng)落后了?!?/span> 這次的“被訓斥事件”對沙拉的觸動很大。在以色列,要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生存能力,首先培養(yǎng)的是孩子們做家務的能力。因為這樣孩子以后到了任何地方,父母不在自己身邊,也可以照顧好自己,家長不用擔心他們的生活問題。 沙拉像其他以色列家庭一樣做起了家庭規(guī)劃。 她把3個孩子召集在一起,并規(guī)劃好了每日值日表,上面規(guī)定了每天分別由哪個人、哪個時間段打掃房間、洗衣服、做飯。 上面還設立了“值班小家長”,這個職位有3項任務,一是監(jiān)督大家做好家里的衛(wèi)生;二是安排一日三餐吃什么;三是負責家里一天的外出活動。 老大第一個擔任起了“值班小家長”,他那天早早起來拖好了地板,還買來了面包和牛奶當早餐,還安排了全家人晚餐吃什么,并幫著媽媽一起為大家準備晚餐。 在家實行這一策略后,沙拉發(fā)現(xiàn)孩子們都變得能干獨立了,遇事不會措手不及,會主動自己解決。 過去,沙拉曾經(jīng)是100分的媽媽,現(xiàn)在她是一個80分媽媽,把剩下的20分藏了起來。有時候父母懶一點,反而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 3 有償生活機制 孩子,你要自己賺錢 猶太人生存教育的一個精華是——有償生活機制。 沙拉的有償并不是指現(xiàn)在大部分中國父母推行的干家務有酬勞,她說,“干家務為什么要給錢?如果這樣的話,我給你吃飯,給你教育,你為什么不付錢?只有你的勞動產(chǎn)生了實實在在的價值才能得到報酬。” 在孩子們開始小劑量的家務勞動后,沙拉決定實行“有償生活機制”,當時沙拉開了一個春卷鋪子,就讓孩子們從幫忙賣春卷開始。沙拉每天能做一兩百個春卷,她以每個春卷售價0.3謝爾克批發(fā)給孩子,至于加價多少由孩子們自己決定,利潤就屬于自己所得。 在經(jīng)歷過很多挫折,白眼、拒絕、做壞無數(shù)個春卷后,孩子們的春卷生意越做越好,還想出不同的營銷手段和春卷的改良方式。 孩子們的表現(xiàn)出乎意料:妹妹比較老實,按照批發(fā)價零售;老二把春卷定向供應給學校餐廳;最厲害的是老大,在學校辦了個帶你了解中國的講座,講述他在中國的見聞,亮點在于可以免費品嘗中國風味的春卷,但需要事先支付10雅戈洛的門票。 幾番錘煉之后,他們不再是那個初到以色列飯來張口、衣開伸手、什么都不會的孩子了。他們會看見家里食材不夠了悄悄買回來補上、繳納水電費時主動為沙拉分攤、生活用品也學會了自己購買……孩子們對賺錢的興趣,也從這里開始萌芽了。 多年以后,大兒子成為一家以色列駐香港企業(yè)的老總,二兒子通過鉆石生意,很快成為資產(chǎn)過億的成功商人。 4 家長的肩膀 是孩子成長的起點 沙拉很注重家風的塑造以及母親的榜樣力量,家風是代代相傳、必須遵守的規(guī)矩,它對孩子養(yǎng)成一顆上進、善良、樂于助人的心,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她是一位充滿愛心的猶太媽媽,曾經(jīng)把自己的稿費,全部用于幫助貧困家庭;行走于醫(yī)院、給鐵窗的犯人演講;參加央視的節(jié)目分享教育…… 現(xiàn)在的沙拉,還是一名上海某醫(yī)院的義工,她固定每周二或者周四都要到醫(yī)院一次,幫助維持秩序,給病人進行心理疏導;她也是虹口監(jiān)獄的一幫一志愿者,她常去監(jiān)獄演講,鼓勵犯人們改過自新。 孩子都是很好的觀察者,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他們學習的范本。 沙拉的孩子們都對自己的媽媽贊不絕口:“我很高興媽媽你一直都在學習、學習、學習。我真高興有你這樣的媽媽,看到你一直追求上進,我很感動,我要向你學習?!?/span> 正是在沙拉的帶動下,孩子們才能一個個成長得如此優(yōu)秀。 《魯豫有約》中分享自己的育兒經(jīng) 其實,如何愛孩子,不會有固定的模式。我們常常會在愛的教育中困惑,但我們會發(fā)現(xiàn)即使把自己所有的一切時間、經(jīng)歷、金錢都交給孩子,TA也不見得會終生幸福。 猶太父母對兒女的愛,是以兒女終生受益為目標。只有教會孩子如何做一個謀生的人,如何去追尋自己的目標,學會享受到達目標之后的幸福感和滿足感,TA才更容易收獲自己成功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