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勞動倫理學” 沙拉在家里建立了一項新制度——有償生活制,家里所有東西都不再無償使用,包括餐食和服務。 在家里吃一頓飯,每個孩子都需要支付100新阿高洛(NewAgorot,以色列貨幣單位,100 New Agorot約人民幣2元),請母親洗一次衣服,孩子需要支付50新阿高洛。 在收取費用的同時,沙拉也給孩子們提供賺錢的機會。比如有一次,她以每個30新阿高洛的價格批發(fā)給每個孩子20個春卷,讓他們自行出售,利潤可自行支配。 放學回來后,3個孩子賣春卷的方式截然不同: 以華在學校舉辦了一場“帶你走進中國”講座,他自己主講中國見聞,并把春卷分成小塊供聽眾品嘗,但是,每個人都需要支付10新阿高洛購買入場券。這場演講,他接待了200名聽眾,收入2000新阿高洛,除去上繳給學校的場地費和支付給母親的成本費,他賺了900新阿高洛。 輝輝選擇了批發(fā)出售。他以每個40新阿高洛的價格,將春卷全部賣給了學校餐廳。除去成本,他賺了200新阿高洛,還與餐廳達成了一個供貨協(xié)議:每天向餐廳提供100個春卷。 妹妹選擇了傳統(tǒng)的零售,她每個春卷賣50新阿高洛,賺了400新阿高洛。 沙拉沒有想到的是,孩子們都成了精明的猶太商人。 三個孩子曾經(jīng)分別給了沙拉一個許諾:車鑰匙、別墅鑰匙、首飾盒鑰匙?,F(xiàn)在,沙拉說,自己已經(jīng)收到了車鑰匙和別墅鑰匙。 “有人說,猶太人天生是商人,你的這種有償生活制度,是不是只能培養(yǎng)商人?”記者問。 “絕對不是。與父母共同奮斗、為家庭分擔責任的孩子,才是具有完全人格的孩子。他會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不管在哪里做什么,都能做好。有償生活的目的,不是催促孩子賺錢,而是讓他們懂得‘勞動倫理學’,調(diào)動他們的生存積極性,幫他們樹立生活理想,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沙拉說。 D 子宮圖和篝火圖 在沙拉看來,不少中國家庭的教育走入了三大誤區(qū):嬌寵溺愛,過多關注;偏重智育,以分數(shù)衡量孩子的成功;以智代德,忽視對獨生子女的道德培養(yǎng)。“不少中國家長,總是把孩子看做是自己的財產(chǎn),而西方的家長,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把他們看成是自由獨立的個人;不少中國家庭的家庭教育,都是學校教育的延伸,而西方的家庭,更強調(diào)培養(yǎng)孩子獨立生活能力。” 猶太人會要求孩子考高分嗎? ——不會,在中國,很多孩子考上大學就不會再努力學習了。在以色列,孩子們的中小學非常輕松,滿18歲后不是去上大學,而是去服兵役,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 猶太人會給孩子最好的物質(zhì)條件嗎? ——不會。以色列絕大多數(shù)孩子不會去玩手機和電腦,他們玩跳繩,他們擁有童年的快樂。 猶太人會“兒子窮養(yǎng)女兒富養(yǎng)”嗎? ——中國不少家庭的“女兒富養(yǎng)”,是讓她從小吃好的、穿名牌,長大不會受騙。以色列人的“女兒富養(yǎng)”,其實是素質(zhì)教育的富養(yǎng),培養(yǎng)她很好的手藝。猶太人的富家女一定會洗衣服、會做飯、會熨衣服、會帶孩子,很耐心,懂得孩子在場時不跟丈夫爭吵,兒女們不會看到父母吵架,只看到父母的擁抱。 沙拉用兩幅圖畫形容中國、以色列父母對孩子的愛: 中國父母愛孩子的畫面像一幅子宮圖,當孩子走過幼年,父母在內(nèi)心深處還設立“虛擬子宮”,這樣最大的可能是讓孩子產(chǎn)生依賴心理,形成一種虛假的“子宮安全感”,久而久之就被培養(yǎng)成平庸無能的人。以色列父母愛孩子的畫面則像一幅篝火圖,沒有固定的模式,也算不上錦囊妙計。畫面中,父母用篝火點燃孩子的人生和前程,遙望他們像一輪新的太陽從地平線升起。 “子宮圖與篝火圖不矛盾,沒有子宮般的愛,就沒有溫度,但是,不用篝火點燃這種愛,再多的溫度都是沒有理智的感情用事,都是缺乏智慧和藝術的愛。”沙拉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