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時候我去親戚家,表姐和我抱怨說:現(xiàn)在說什么孩子都聽不進去。 我在的時間里,表姐的女兒幾乎全程捧著pad看劇,真的和她說什么也無動于衷。 吃飯的時候,表姐叫了她幾次: “吃飯了,別看了?!?/span> 孩子依然沒什么反應(yīng)。 直到表姐發(fā)飆: “你一會還想要pad,就給我過來吃飯!” 她這才慢吞吞收起pad,坐到桌前。 外甥女今年13歲,親戚們都覺得是叛逆期,表姐自已也這么認同。 叛逆期是沒錯,但叛逆期可不是來串門的親戚,走了就走了,叛逆期處理不好,可能未來形成的叛逆風(fēng)格、和爸媽的溝通障礙會影響很久。 而我更想說的是,真不要以為叛逆期是生理性的階段,年齡到了來、年齡過了走。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就非常重要,處理得好,后面的叛逆期也可以不來或不明顯,爸媽修煉得好,未來即使來了叛逆期也會好度過很多。 孩子最早的叛逆期出現(xiàn)在兩歲! 孩子在未成年之前要經(jīng)歷三個叛逆期,分別是在兩歲、七八歲和12-15歲。 娃兒在叛逆期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不配合”。 比如兩三歲的小娃,咱們會在這時發(fā)現(xiàn)之前的“小乖乖”忽然變成了啥都不配合的“小惡魔”: 在外面看到一個臟臟垃圾筒叫你小手不要亂摸,眨眼功夫就摸上去了! 讓你洗手洗快點不要玩水,非要磨磨蹭蹭地洗,一個不注意把水濺得四處! 愛唱反調(diào)、不能配合的娃當(dāng)然讓人生氣,但是在這個階段怎么處理,也會對未來的關(guān)系打下基礎(chǔ)。一旦小時候沒有形成良好的溝通機制,到了下一個叛逆期,爸媽就會更加感到束手無策。 表姐在她女兒小時候,就沒少用過“教科書“中常見的反面教材式語句,例如外甥女小時候吃飯不太好,那會兒他們最常用的一招就是:”你只要好好吃飯,就就給你買玩具/玩手機/玩pad。“ 表面上看,這是種談判,但實質(zhì)妥妥的是種條件性交換,并且容易走向惡性。這個過程是這樣的:
比如前面提到的表姐最后吼出的那句”你一會還想要pad,就給我過來吃飯!“,就是在用懲罰代替獎勵。 事情發(fā)展到這個地步,就成了彼此牽制,就連吃飯都要開條件。事事靠談條件、靠壓制,當(dāng)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孩子對爸媽的信任度也沒有了。 孩子聽不聽話從來都只是表象,隱藏在背后的是溝通方式出了問題。但具體是怎么溝通呢? 想要能和娃兒好好說話,先得受得了聽他們哭! 有一回OK爸陪OK去上手工課。 中午時候伴隨著震天哭聲,爺兒倆回來了。 當(dāng)時我正在洗衣服,聽了一會聽出了原因,原來是OK的手繪T恤上被老師加了兩筆,他覺得“好難看!好難看!”。 “不難看?。吭趺磿y看?!”O(jiān)K爸還在試著說服,還想讓我也同意。 “就是好難看,嗚嗚?!?/span> 難看不難看是非常主觀的事情,我們沒辦法讓別人來認同我們的觀點,同樣也不能強求孩子。就算你用家長“威嚴(yán)”強壓下去,久而久之,孩子也容易變得唯唯諾諾、缺乏獨立判斷能力。 OK爸受不了OK刺耳的哭泣聲,直接提出建議:“不好看就扔掉好了?!?/span> 他心里一定恨透了這件招來麻煩的T恤。 沒想到又招來更慘烈的哭聲,“嗚嗚哇哇哇。” OK哭得更厲害了。 畫得不好看就扔掉,這個是大人解決問題的思維:避重就輕,怎么高效怎么來。 但對于孩子來說,“不好看”這個問題還是沒解決。 另一方面,對孩子來說,這個是自己的作品,內(nèi)心是珍惜的,并不是想扔掉,而大人覺得自已的作品可以隨便扔掉,那看來大人并不喜歡自已的東西,更心寒了。 想要有效溝通,必須讀懂孩子哭鬧背后的真實信息。 我趕忙擦干手跑過去, “來,我看看,是哪里不好看?!?/span> “這里?!監(jiān)K指給我看 (闖禍的手繪T,氣球下面的三根線是老師加粗的) “哦,是顏色不好看還是?” OK爸解釋:“他覺得氣球的線是細的,嫌現(xiàn)在這個太粗~ 唉,你說這有什么關(guān)系嘛?!保ㄗ⒁?,還是OK爸還是覺得沒關(guān)系,完全沒有g(shù)et到OK難過的點) 一聽這話OK又著急了。 “好難看,嗚嗚?!?/span> “畫都畫了哭有什么用?!監(jiān)K爸居然真的跟一個孩子慪上了。 我趕緊示意OK爸閉嘴。 我明白OK爸的想法:哭沒有用,所以干嘛要哭?! 但這是大人的思維啊~孩子內(nèi)心的焦慮沒有解決,他們就沒法接受。 這邊我開始接過OK的話:“是這樣的,現(xiàn)在的情況是老師已經(jīng)畫上去了,那你覺得我們應(yīng)該怎么辦呢?”(把孩子焦慮的問題說出來,引導(dǎo)孩子面對問題。) “我也不知道怎么辦,嗚嗚?!保?/span>也別指望孩子真的會有什么建設(shè)性想法,這么問只是表達尊重。) “嗯,那媽媽幫你一起想辦法哈!你先和媽媽說說,你本來是想怎么畫來著的?”(娃兒哭泣的背后常常有非常具體的原因和細節(jié),他們沒辦法很好地自我處理,著急了只能用哭泣來表達,這個需要大人幫助他們梳理。) “我本來畫的鉛筆是細的,老師非要給我涂?!?/span> “哈,這個是氣球呀?媽媽還以為是畫的首飾,下面這個是流蘇呢,老師可能也和媽媽一樣誤會了,所以幫你畫上流蘇了?!?/span> 聽我這么說,OK稍微能接受點了。因為首飾和流蘇都是漂亮的寶貝(這就部分消解了他對“難看”的抗性)。 但他還是有點介意: “這兩條就算了,這條還花了。” 原來有一條線沾了水暈染開了。 “這個是暈染誒,我們畫水粉畫或者染布的時候就用到這個方法,做出來很漂亮的效果,媽媽給你找些圖看看好不好?”(好不好看是個審美問題,那就用審美的辦法來解決,當(dāng)然我這里也有點小心機,盡量往好的、美的方向引導(dǎo)。好奇心是每個孩子都有的,拋出新的探索容易引起孩子新的興趣,轉(zhuǎn)移注意力) 我從手機里找出一些暈染畫的圖片: “你看,這些畫就是暈染的效果,把顏料用水牽引打圈圈,不同的手法就會有不同的圖案效果哦,好看吧?” 說完這些,OK又完全平靜了。 過了一會OK想到了什么:“爸爸說不好看就扔掉好了,我才不要。媽媽,我剛才是太傷心了?!?/span> 可見之前的想法是對的,孩子內(nèi)心根本舍不得扔掉自已的作品。 OK又借機抱怨+投訴爸爸:“我覺得爸爸不怎么喜歡我,從來都不表揚我的作品?!?/span> 孩子的內(nèi)心,從來都在記錄著我們點點滴滴地態(tài)度。 肯定孩子的感受,才能讓他接受引導(dǎo) 有一陣OK晚上睡得晚,早上到了7點半總也起不來。 某個早上我還沒起床就聽到OK在床上嗚嗚地哭:“沒睡醒,嗚嗚嗚?!?/span> "沒睡醒也要起來啊!沒睡醒就不起來了???!" 負責(zé)開車的OK爸也知道急了。 OK哭得更厲害了,也沒見有起床的意思。 我媽也有點又著急又心疼,也跑過去幫忙勸說,可話偏偏是反的: “你不起來啊那你今天不要去上學(xué)了!” 結(jié)果當(dāng)然是哭得更更厲害了。 我走過去一邊抱抱他,一邊安慰: 呀,是昨天睡太晚了吧,沒事沒事,你昨天十點半睡的,現(xiàn)在睡了九個半鐘頭也還好的(交代一下,因為前一天晚上OK和我說:老師說小孩子要起碼睡到十個小時,然后又問我他每天都幾點睡的幾點起來的睡了幾個小時,所以他對睡沒睡夠這個事其實是在意的,早上哭也是擔(dān)心沒睡夠)。 OK又說:“我知道要去幼兒園的?!?/span> 我:“嗯嗯,我知道你肯定知道的,你是個自覺的孩子,當(dāng)然知道要去了?!?/span> 之前OK爸和我媽那么說,相當(dāng)于在說他沒自覺性,自然會覺得委屈,也就哭得更厲害了。 OK又說:“可是我不想天天起床(要哭)?!?/span> 我說:“是的呢,每天堅持一件事還真困難呢。” 必需肯定孩子的感受,才能讓他配合。我一邊幫他拿衣服,在行動上引導(dǎo)他起床,他也就不反抗了。 “沒事的呢,你只是有點起床氣。媽媽睡不好的時候也會這樣?!?/span> 進一步的,我想讓OK放下恐懼心。孩子對于自己的起床氣也是會感到恐慌,不知道自己為什么這么煩躁不開心,這會加劇她的焦慮,然后用哭來表達,大人可以幫助他認知這種情緒,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 當(dāng)我給OK的衣服穿好后打算要給他穿襪子時,他情緒已經(jīng)轉(zhuǎn)好。 OK說:“我需要自己來穿吧?” 我說:“沒事,今天你有點不開心,媽媽想幫你穿下襪子,可以更快點……哈,穿得像個小熊,媽媽又想抱一抱你了。抱一下,乖了,去吃飯吧?!?/span> 再度安撫,用擁抱、愉快的話語調(diào)動孩子的情緒,再給安全感加點油。 吃過飯,OK愉快地和我告別。我也趁著告別時的好心情再喂勺雞湯, “寶貝,今天又是新的一天,就出現(xiàn)一次哦,過了就沒有了,要開開心心哦,你看,昨天已經(jīng)沒有了,昨天開心嗎?” “開心?!?/span> 總結(jié)一下 1.要讓孩子“聽話”,第一個要做到的就是拋棄大人思維,說孩子聽得懂的話。 大人總希望用最高效最直接的辦法來做事情,這種思維放在工作上也許沒錯,但放在育兒上面很可能適得其反。 “不行,必須?!?/span> “馬上,立刻?!?/span> 這種命令式的溝通,娃兒小的時候可能還有效果,因為還小,還只能依賴爸爸媽媽,但當(dāng)娃有足夠強大的能力來反抗時,必然會表現(xiàn)出來。孩子到了十三四歲時的“叛逆期”會讓大人不知所措,也是親子關(guān)系長期抗衡爆發(fā)的結(jié)果。 另一方面,大人習(xí)慣了用功利性思維,權(quán)衡的是利弊,這和孩子的思路是兩個頻道的。孩子考慮是非常直接、短期、尊重自我感受的。比如孩子說不想上英語課,大人的第一反應(yīng)是:這還了得,報了名不去上課錢白交了啊,不學(xué)習(xí)以后咋辦,小孩子就要好好學(xué)習(xí)的呀! 這些話對于孩子來說理解起來都太困難。因為小孩子對于經(jīng)濟賬和未來的認知還非常有限。 2.給到孩子足夠的陪伴和觀察,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 一切的問題都是親子關(guān)系的問題。 想要足夠了解孩子,離不開長期的陪伴和觀察,以及由此建立的親密的親子關(guān)系。 比如OK的起床case,上學(xué)快遲到了,不肯起床,哭著說沒睡醒,因為有前幾天的交流,我知道他擔(dān)心的其實是沒有做到老師說的小孩子要睡夠。在第一時間是告訴他其實睡了九個半小時也差不多了,今晚可以早點睡彌補回來,也打消了他的擔(dān)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