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向群 —01— 求助信息如下: 1.朋友讓我把車借給他用兩天,怎么辦?萬一他路上出了什么狀況,我是車主,我有責任呢,可他又知道這幾天我計劃在家宅著…… 2.同事讓我替她加個班,可我已經(jīng)安排了別的事,不想幫這個忙,怎么辦? 3.親戚要來我家小住,我家空間不夠,覺得被打擾了,不想接待,怎么辦? 想拒絕,但內(nèi)心卻滾過一段長長的劇情: a.萬一拒絕了,以后沒得朋友做怎么辦呢?那天某某還說要請我吃個大餐的,會不會這次我不幫這個忙,他就改變之前的計劃了? b.萬一以后,我想請對方幫我的忙,怎么辦?他會不會記恨這件事?我本來還想找他借點錢來著…… c.過幾天照面了會不會很尷尬?她會不會在別的朋友那邊說我的不好?以后還怎么?未來會不會一片黑暗…… d.以后還想和親戚走動的,他們那邊的風景很好,我還想著帶孩子去玩玩,如果拒絕了,以后也不好提要求了啊,或者,即使我們依舊可以去,但他們會不會說我很小器,也會給我們臉色看吧。 —02— 如果你想象力足夠豐富,你還能編出更長更離奇的劇情,為自己有當編劇的潛質(zhì),小小地歡呼雀躍一下唄。 所有尚未發(fā)生的事,都不是事實。那些讓我們擔心的,是我們自己編排出來的。 退一百步,如果真的拒絕,會發(fā)生什么? 在你的經(jīng)歷中,有沒有被人拒絕過?你的感受是什么樣的?被拒后,你是怎樣看待對方的?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所有我們說不出的那個“不”字背后,是在擔心未來自己的那部分利益會受損或失去。如果,你并不害怕或者即使失去了也關(guān)系不大,我還依然有別的資源,或者,失去了就失去了,捍衛(wèi)自己的權(quán)利很重要,我愿意為此承擔結(jié)果。 那你的心情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你還會擔心么? 無欲則剛,用在這,比較合適。 你要知道,當你失去對方時,對方同時也失去了你。 對方是有價值的,你,也同樣是有價值的。 而你此時,可能只看到了對方的價值,而忽略了自己的價值。 你還會擔心么? —03— 當一個人在表達拒絕時,就是在告知對方自己的邊界在哪? 邊界清晰的人,是好相處的人,而非不好相處。 別人就會知道,你的底線在哪,以及如何跟你相處是安全的,這也保護了別人。 如果邊界感不清晰的人,你反而會覺得相處有困難。 因為,對方看起來很好說話,怎么著都行,而事實上,他可能已經(jīng)咬牙切齒了,他內(nèi)心已經(jīng)翻滾出無數(shù)的被打擾、被侵犯的情緒了,終有一天會爆發(fā)。 而你看到對方爆發(fā)的樣子,卻不知所措,不明白為什么是這樣。 因為對方并沒有“告知”你,他的邊界在哪兒。于是你一聲嘆息:早說??! 你看看,是不是既沒有保護好自己,也沒有保護好別人? 回到之前那幾個問題。如果你的朋友、同事、親戚,因為你的拒絕而對你有意見,其實也關(guān)系不大。 在心理學里,有個現(xiàn)象叫“近因效應”。就是人很容易被最近發(fā)生的事件所影響。 如果你和他們依然還有聯(lián)系,后面就一定會發(fā)生一些事會改變對方對你的看法。所以,不用太擔心。時間會讓別人對你了解更多。就是說,劇情是會出現(xiàn)反轉(zhuǎn)的。 —04— 【總結(jié)】 1.無法說“不”,是因為自己內(nèi)心深處對別人有所求,如果不想有求于對方,就不怕。 2.別人對自己而言有價值,自己對別人也同樣有價值,后者通常別忽略了。 3.拒絕,是告知對方自己的邊界,既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而非不好相處的人。 4.即使人際中有矛盾,但依然有改變和修復的可能,不用擔心。 另外,拒絕,通常會讓一個人更有價值(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