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是所有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巴特爾《隨心所語》中有這樣一句話: “大悲時不發(fā)言,大喜時不許諾,大怒時不爭辯?!?/span> 深以為然。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學(xué)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役物而不役于物,方能逍遙自在,活得通透。 01
魯迅的小說《祝?!分?,有個叫祥林嫂的女人。 那個時代的女人活得辛苦,她被婆家賣給一個素未謀面的男人,生了個兒子。 誰知天有不測風(fēng)云,男人得了傷寒一命嗚呼,兒子長到兩三歲,竟被狼銜走吃了。 悲痛欲絕的祥林嫂,逢人就說自己的苦。 鎮(zhèn)上的人們開始還紅著眼眶掉幾滴眼淚,后來聽得多了,只默不作聲地避開。 這世上總有一些人,遭了什么不幸,就恨不得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到最后,卻只弄得人人避之猶恐不及。 永遠記?。翰灰г股钐澢妨俗约?,每個人都活得不容易。 最近常聽到一個詞,叫“中年危機”。 人到中年,生活開始定型,工作原地踏步,婚姻毫無激情,孩子上學(xué)的壓力又越來越大,抱怨和焦慮似乎成為了生活的常態(tài)。 我媽有個閨蜜,前段時間剛離婚,每晚都要給她打兩三個小時的電話大倒苦水,不是罵老公沒良心,就是罵孩子不爭氣。 我媽心累得不行,不僅幫不上忙,還被整得心情抑郁,好幾晚都睡不好覺。 曾有人說,每一個成年人,都是劫后余生。 所謂成熟,恐怕就是在悲傷時學(xué)會閉嘴。 難過時有人傾訴固然幸運,可是,不把自己的痛苦隨處潑灑,是每個成年人都該有的教養(yǎng)。 烏臺詩案使蘇軾一朝被貶,頭戴枷鎖,身披辱罵,被流放到偏僻的黃州。 朝野內(nèi)外是鋪天蓋地的嘲諷笑罵,身邊沒有一個可供傾訴的朋友。 02
古人云:“盛喜之時,勿許人物,因喜時之言,多會失信?!?/span> 意思是說,極度歡喜的時候,最好不要輕易許諾給別人什么東西,因為狂喜之下做出的承諾,日后也往往失信。 猝然而至的歡喜,往往會沖昏頭腦,使人喪失判斷力和冷靜思考的能力。 我聽過一個真實的案例: 幾個朋友一起聚會,好酒好菜亂聊亂侃,個個喝得面紅耳赤。 03
卡耐基曾說:“在爭論中獲勝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爭論?!?/span> ![]() 04
莊子曾寫過一篇著名的《逍遙游》。 他認為,真正逍遙自在的人,都不會被外界之事所擾亂,任憑紅塵滾滾,我自巋然不動,心如止水。 凡塵中人,也是一樣。 學(xué)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成為情緒的奴隸,才能求得真正的達觀與通透。 愿你有,悲而不言的堅毅,喜而不諾的內(nèi)斂,怒而不爭的理智。 笑看這世間人來人往,云起云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