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 視 【概念】近視是以視近清楚,視遠模糊為主癥的眼病。古代稱之“能近怯遠癥”。 【分類】 低度近視:-3.OD以下 中度近視:-3.OD~-6.OD之間 高度近視:-6.OD以上 【病因病機】 病因 | 先天稟賦不足 | 心肝腎氣血陰陽受損,睛珠形態(tài)異常 | →近視 | 勞心傷神 | 不良用眼習慣 | 目絡(luò)瘀阻,目失所養(yǎng) | 坐姿不正 | 光線強烈或不足 |
【辨證要點】 主癥 | 視近物正常,視遠物模糊不清 | 兼癥 | 肝腎不足 | 兼見失眠健忘,腰酸,目干澀,舌紅,脈細 | 心脾兩虛 | 兼見神疲乏力,納呆便溏,頭暈心悸。面色不華或白,舌淡,脈細 |
【治療】 1.基本治療 治法 | 通絡(luò)活血,養(yǎng)肝明目。以足陽明、足太陽、足少陽經(jīng)穴為主 | 主穴及方義 | 承泣 | 疏通眼部經(jīng)絡(luò) | 睛明 | 風池 | 疏導頭面血氣,加強眼部穴位的疏通經(jīng)絡(luò)作用 | 翳明 | 經(jīng)外奇穴,為治療眼病的經(jīng)驗效穴 | 光明 | 養(yǎng)肝明目 | 養(yǎng)老 | 為保健穴位,有養(yǎng)血明目的作用 | 配穴 | 肝腎不足 | 肝俞、腎俞 | 心脾兩虛 | 心俞、脾俞、足三里 | 操作 | 承泣、睛明用較輕的平補平瀉手法;風池、翳明、光明用較強的平補平瀉手法,或光明用補法;養(yǎng)老用補法或溫灸法.眼區(qū)穴宜輕捻緩進,退針時至皮下疾出之,隨即予棉球按壓1分鐘。風池、翳明兩穴針感需擴散至顧及前額或至眼區(qū)。配穴均用補法 |
2.其他治療 耳針法 | 選眼、目1、目2、肝。毫針剌,每次2~3穴,留針20~30分鐘, | 間歇運針 | 亦可用撳針埋藏或王不留行籽埋壓,每3~5日更換1次,雙耳交替,囑患者每日自行按壓數(shù)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