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先修身,再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中國人重視家庭,更重視家庭建設(shè)。對于如何寫好一個“家”字,可以說是各家父母的頭等大事。 中國民間有一個著名的對聯(lián):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以財傳家三代或已揮霍殆盡,而身體力行的“嚴苛家風”卻可以保全一個家庭基業(yè)長青。 誰不想自己百年身之后自家姓氏血脈依舊欣欣向榮、才人代出呢?或者我們可以借鑒下古時的名仕之家的“家風之道”。家訓是家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給家中后人樹立的價值準則、建設(shè)家風的一個關(guān)鍵部分。 “讀名家之訓,育自家之風”。且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名人家庭之下的“百年財富”,從而尋找到合適屬于自己的家族之風。 \著名理學家朱熹雕像\ 【以德服人——立身之本】 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詩人,儒學集大成者。他還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卻能享祀孔廟,受儒教祭祀的儒家十二哲者之一。 朱熹重視道德修身如同“衣服之于身體,飲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無也,不可不慎哉!” 朱熹告誡子孫,不已輩分論高低,要重視以德服人《朱熹家訓》曰:“有德者雖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雖年高于我,我必遠之。” 意思是說,有德的人雖然年齡比我小,我也會尊敬他;不肖的人,雖年齡比我大,我也必定疏遠他。朱熹告誡子孫:不可一日無德?!拔鹨陨菩《粸椋鹨詯盒《鵀橹?。” 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司馬光也十分重德傳家。 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他認為賢達的人處世之道。司馬光《溫公家范》亦重德:“賢者居世,以德自顯”。行大仁大義之事以教導世人,以自己的德行顯著于世上,故告誡子孫也應(yīng)如此。 \一代名臣諸葛亮\ 【勤儉節(jié)約——以勤為本】 掙錢容易守財難,學會勤儉持家不奢靡浪費是保持家庭財富的重要方法之一。 朱柏廬《治家格言》亦尚儉:“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薄?/strong> 食一粥一飯都應(yīng)當想到得來是不容易的;一絲一線,應(yīng)常想到,這些東西生產(chǎn)出來是很艱難的。朱柏廬入清隱居教讀,居鄉(xiāng)教授學生,潛心治學,他的治家格言就是以勤為本。 一代名臣諸葛亮《誡子書》亦崇儉:“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諸葛亮則提倡,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yǎng)品德,只有這樣方能成就大業(yè)。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以淳養(yǎng)德,為人臣者,惟諸葛亮能如此耳。 \林則徐虎門硝煙\ 【忠孝兩全——力求完美】 古人最為重視“忠孝之節(jié)”,然而報國和報家沖突的時候該怎么辦呢? 蘇軾十歲讀《漢書》時,讀到了慕范滂為忠獻身的故事,書中這樣寫“范滂對母說:兒忠孝不全,范母說:我為兒驕傲”。 蘇軾就問母親,若我像范滂一樣,您將會如何呢?蘇母曰:“你成范滂,我即范母?!?/strong> 意思是,兒若有報效國家之志,母親也自當犧牲小我。文豪蘇軾小時候就糾結(jié)過關(guān)于忠和孝二者的關(guān)系,其母親則給予了忠就是孝的道理,讓其先盡忠在盡孝。 近代的民族英雄林則徐也曾在家訓中論述過“小家與大國”的忠孝關(guān)系。 《林氏家訓家規(guī)》亦強忠孝曰:“孝始于事親、終于報國,移孝以作忠,即顯親以全孝,此為大孝”“孝為立身大本。若不孝于親則不能忠于國;必反為社會之蠹蟲”。 林氏家訓則認為孝與忠相輔相成,忠就是大孝,孝為立身大本。 \顏之推《顏氏家訓》\ 【學海無涯——教育為本】 “孟母三遷”的故事早已被我們所熟知,孟母搬家的動力其實就是要孟子“專心學習”,體現(xiàn)了教育為本的家庭思想。 《列女傳·母儀》曰:“孟子生有淑質(zhì),幼被慈母三遷之教”。“昔孟母,擇鄰處”“昔孟母捍動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蒙學之冠、督學教子、母教之范。孟母特別重視教育督學教子,也正是這份培養(yǎng)成就了孟子。 《顏氏家訓》創(chuàng)作于南北朝時期顏之推,直接開后世“家訓”的先河,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理論寶庫中珍貴遺產(chǎn)和家訓之祖。 《顏氏家訓》主張“學貴能行”,反對空談高論,不務(wù)實際等;亦有督學名典曰:“若能常保書百卷,千載終不為小人?!备嬲]子孫“不可驕逸怠惰,整齊門內(nèi),門風不墜”。 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顏氏家訓就把讀書與道德關(guān)聯(lián)起來,認為讀書百卷有利于培養(yǎng)品質(zhì),不會驕逸怠惰。 \鐵面無私包青天\ 【清正廉潔——為官品質(zhì)】 在古人看來,讀書的終極理想是為入仕報國,很多家庭都是祖孫三代皆為朝廷效命,該如何做官也就成為了《家訓》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 包拯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清官之一,《包拯家訓》載宗法:“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不從吾志,非吾子孫???,立于堂屋東壁,以詔后世”。 意思是但凡家中有貪贓枉法之人,就將不允許入家族之墓,亦稱開除家籍?!八篮蟛坏闷渌睂τ诠湃丝墒且豁棁绤栔畼O的懲罰。 而包拯的后世子孫也算爭氣,未曾一人辱沒祖宗之訓。其子包綬、其孫包永年等都居官清正,留有廉聲。包拯的這則家訓是他生前對子孫的告誡,并讓其子包珙鐫刻在石上,豎于堂屋東壁,以照后世。 這“清正廉潔”的寥寥數(shù)字,凝聚著包公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足為世人風范。 【建設(shè)自我家族文化風格】 如何培育懂得感恩的子女?如何延續(xù)一個家庭的財富?又該如何從精神層面建設(shè)家庭?這都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家風體現(xiàn)了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xiàn)家族精神風貌、道德品質(zhì)、審美格調(diào)和整體氣質(zhì)的家族文化風格。中華文化之根上的集體認同與每個個體成長的精神足印就是家風,家風與家訓對家族興旺、家庭幸福和諧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