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的孩子很常見。 有一次,我坐地鐵出外辦事。我對面坐著兩個小男孩,年齡大概6,7歲左右。一位穿紅色衣服,一位穿黃色衣服。 一開始,紅衣男孩在看故事書,一不留神被黃衣男孩搶了過去,沒想到書的其中一頁被撕壞了。紅衣男孩大吼一聲,隨即給了對方一拳。黃衣男孩因為被打,也變得非常生氣,他雙頰通紅,跳起來狠狠地抓著紅衣男孩的頭發(fā)……兩個孩子在車廂里廝打了起來。
在一位老人的阻止下,兩個孩子才停止了打架,即使被分隔著坐,兩個孩子還相互瞪眼睛。 當我下車時,我看見黃衣小孩把紅衣小孩的故事書丟進了垃圾桶……兩個孩子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廝打。 不妥善處理生氣,為啥對孩子有危害? 根據美國臨床心理學家Charles Donald Spielberger博士的研究,當人生氣時,他/她會大概率地表現為心跳與血壓升高,肌肉緊張、呼吸變快、臉部變紅、手腳充血、拳頭緊握。這時,他們的注意力完全放在了讓他們生氣的事情上,忽視周圍的一切,繼而身體內部的腎上腺素大量分泌,激發(fā)他們身體的能量。簡言之,他們進入了開始戰(zhàn)斗的狀態(tài)。
作為父母,我們常見孩子在生氣時,本能的表達方式是攻擊。這種本能,在原始社會其實是優(yōu)勢,當一個原始人在面對野獸或他人的威脅時,大腦中的杏仁體會“指令”這個原始人做出即時的攻擊行為,讓自己逃離威脅或打敗對方,從而保證生命安全。如果這個原始人在被威脅時還要思考一番,那么他很可能就會讓自己深陷危險。久而久之,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活下來的大多數人類都是大腦杏仁體反應敏捷的人類。值得一提的是,大腦杏仁體是“情緒按鈕”。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負面情緒不會總是壞的,例如擔心或自責情緒,會讓孩子產生緊張感,有時能幫助孩子把事情做得更好;但生氣在大多數情況下屬于壞情緒,常常會把事情推向糟糕的結果,甚至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為。
習慣生氣對孩子有危害,尤其是孩子肆意發(fā)泄負面情緒。舉個例子,如果父母放任一個生氣的孩子打人或罵人,不僅無助于事情有良好的結果,滋生人際矛盾,還會讓孩子具有更多的攻擊性。 社會心理學家布拉德.布什曼說過,那些瘋狂發(fā)泄的孩子,常見的行為有打人或摔打東西,這種行為是不受歡迎。可是如果有些孩子通過捶打床鋪發(fā)泄情緒,這似乎是一種不錯的解決方式。無論是摔打東西或捶打床鋪,由于多巴胺分泌的增加,孩子雖然能表現出短暫的高興情緒,可是他們的攻擊性卻會日益增強。 所以任由孩子的憤怒戲虐不是正確的方式。 對小朋友情商培養(yǎng)很必要? 在小朋友年幼時,情緒自控即情商培養(yǎng)非常必要。情商培養(yǎng),不是讓孩子壓抑情緒,而是讓他們感知情緒,然后把負面情緒疏導出去。孩子不僅恢復了好情緒,還不會傷害到他人,實現對生氣的自我管理。具體怎么做?看下面例子。 有一次,阿瓜帶著新手表外出,小孩子好奇,與他玩的孩子一個個都想看他的手表,都想把手表放在自己手里按一按、聽一聽。 一開始,手表在孩子們手里傳著,但有些孩子比較著急,最后演變成了爭搶,結果手表”啪“一聲掉在石地板上,表面裂了!阿瓜看到摔裂的手表,生氣得小臉漲紅。跑上前就把那個搶手表的孩子推倒了。
我見狀把他帶到了一邊,他一副氣鼓鼓的樣子。 我說:“我知道你很生氣,可是打人解決不了問題,不會讓手表恢復原狀?!蔽易屗兄榫w,這一目的也是幫助他思考情緒,這時他小手抓抓頭不說話。 從英國心理學家Linda Kaye對圖像和文字信息與大腦關系的研究,當孩子目睹自己的手表被摔裂這一場景圖像,會直接啟動孩子大腦的情緒機制,所以孩子會被激怒。而父母通過言語讓孩子感知情緒,孩子的大腦接收到文字信息,會幫助大腦啟動邏輯思考,有助于孩子情緒恢復。 “知道該怎么做了吧?”我問孩子。
孩子笑了笑,跑到被他推倒的小朋友面前,輕輕說了聲:”對不起,我不應該推你,可是我的手表壞了,怎么辦?”那位小男孩說:“我不應該搶手表,我問問爸爸看怎么辦。”最終,阿瓜得到了一個新手表。 我經常對孩子說:“每個人都會生氣,有些人容易生氣,有些人沒那么容易生氣,有些人甚至不會生氣,后面的人是因為他們大腦中的‘監(jiān)獄長’(理智腦)很盡責,能即時感知到自己的負面情緒。”孩子也因此知道了,原來情緒是”可以選擇“的。 所以,情緒是可以選擇的,就像孩子選擇今天穿什么顏色的衣服那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