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氣可以養(yǎng)神,亦可以養(yǎng)精。精氣神三寶,而以氣為中樞。
氣之流行,須求其和暢;氣之本體,須求其充盈。
充盈則浩然磅礴,和暢則周流通達。久之,自可使吾身之浩氣,上合天地之浩氣,而與天地同流矣!
此乃養(yǎng)氣之至微妙義。
道家最重先天氣,而后天氣次之。先天氣,即天地正氣。惟舍后天氣,則無入手立腳處矣!
肖天石
貪欲無窮損卻精,用心不已損元神;
勞形散盡中和氣,更復(fù)何能保此身?
心若太耗耗則竭,形若太勞勞則歇;
神若太傷傷則虛,氣若太損損則絕。
孫思邈《衛(wèi)生歌》
《養(yǎng)真集》:人有三寶,曰精,曰氣,曰神。
《入藥鏡》:上藥三品,神與炁精。
此三寶,形之所存,命之所寄,生之所托。不足則病,過虧則衰,太竭則老,全竭則死?!坝捅M燈滅,髓竭人亡?!?/span>
丹家養(yǎng)生修煉,全在修煉此三寶,首在“謹固牢藏休輕泄”,次在“抽添采補務(wù)充盈”。其“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之四大綱領(lǐng),全以此三寶為基本元素。
陽中之陰,其名曰精;
陰中之陽,其名曰炁;
兩者相須而物生焉。
精是炁之母,神是炁之子。
養(yǎng)生家務(wù)全此三寶,使其精充氣足神完,方能言煉養(yǎng)煅化之功。
臞仙云:精者身之本,氣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也。
神生炁,炁生精。
象川翁曰:精能生氣,氣能生神;榮衛(wèi)一身,莫大于此。養(yǎng)生之士,先寶其精,精滿則氣壯,氣壯則神旺,神旺則身健,身健則少病。內(nèi)則五臟敷華,外則肌膚潤澤,容顏光彩,耳目聰明,老當(dāng)益壯矣。
《養(yǎng)真集》云:慎言語可以補肺,節(jié)飲食可以補脾,絕思慮可以補心,去嗔怒可以補肝,斷淫欲可以補腎。
此固五臟之秘法也。
五臟固秘,又使精氣神各歸其根,則自“復(fù)命”矣。
延壽真訣,最重補工。
補工之訣:
內(nèi)補藉神,內(nèi)補之道為自生,藉自身生生不息之本能,由固有機能自造荷爾蒙,自造內(nèi)分泌,自造精氣神,用以補之。
外補藉物,外補之道為資生,或藉醫(yī)藥,或藉食餌,或藉采取,用以補之。
中老年人之已破體者,精敗氣衰,則絕須自小周天做起。
首須生精補陽,行火補氣。而下手法,即在“凝神寂照”一訣。重陽曰:“神照坤宮,真火自來”,“神照坤宮,真炁自歸”。
凡人之未老先衰者,莫不由于腎虛而精不足也。
未盡天年而早夭者,莫不由于淫亂而精竭也。
泥丸翁云:若欲延命救老殘,斷淫兼習(xí)安樂門。
此精消耗過多,元精元炁亦因而虧損不足,凡陽無潮信,萎而不舉,舉而不堅,堅而不久,或經(jīng)年不舉者,皆腎虛精虧之狀也。
金元起云:樂色不節(jié)則精耗,貪姤不止則精散。圣人愛精重施,則髓滿骨堅。
萬病皆由腎病起,人死多在精竭時。
凡已漏體之精氣神三寶均已虧損者,則舍守中溫養(yǎng)一法,以積精累氣,復(fù)精聚氣,固精養(yǎng)氣,期返還于童真體,用為修煉之本,別無二途可循。
黃元吉
若為已漏之體,則須補之使全,恢復(fù)其童真體,以為修仙之初步基礎(chǔ)。
仙訣初旨,有病者必先能卻病,體衰者須先能強身,精漏者須補之使充,氣虧者須補之使足,神衰者須補之使完,務(wù)使旺盛充盈,有如童子體,此為初步工法,亦即返老還童之效也。
《養(yǎng)真集》云:老來之精惟恐竭,精竭則死;
老來之氣惟恐泄,氣泄則死;
老來之神惟恐離,神離則死。
精何以不竭?必也遠色乎!
氣何以不泄?必也寡言乎!
神何以不離?必也無欲乎!
神不可以強留,心息相依,則神自留矣;
氣不可以輕泄,忘言守中,則氣不泄矣;
精不可以漏失,還精補腦,則精不漏矣。
此固三寶之秘法也。
臞仙云:神太用則衰,精太用則竭,氣太勞則絕。
積精聚精保精全精,以返于純乾之童體,方可言及第二步工法。
其次,嗇神可以補氣,儉氣可以補精,保精可以補神。
再次,固內(nèi)可以養(yǎng)形,煉形可以固內(nèi),內(nèi)外交養(yǎng),則精氣神自足矣。
淫欲無度者,則身命難保矣;
私欲不除者,則天理無存矣。
趨蹶不常者,則神炁多憊矣。
魏伯陽云:耳乃精竅,目乃神竅,口乃氣竅。
若耳逐于聲,便精從聲耗而不固;
目逐于色,便神從色散而不凝;
口多言語,便氣從言走而不聚。
安得打成一片以為丹基?
修行之人,若不于此三寶關(guān)鍵,收拾向里,無有是處。
抱一子亦云:耳不聽則坎水內(nèi)澄,
目不視則離火內(nèi)營,
口不言則兌金不鳴,
三者既閉,則真人游戲于其中。
此為閉外以養(yǎng)內(nèi),杜外以固內(nèi)之道也。
丹家修煉,以寶精裕氣為首要。虧者煉以補之,盈者煉以化之。其功未至者,戒在于泄!不漏為養(yǎng)生保命之首務(wù)!
精氣之泄,不限于房事,凡百營求,凡百思慮,與凡百苦樂事,皆所以散泄精氣也。可不慎哉!
道家之煉精氣神,務(wù)在保而實之,充而全之,煉而化之,化而用之而已。故初要在保精保氣保神,使其勿漏而勿虧;次要在補精補氣補神,使其充盈而周全;最后方在煉精煉氣煉神,使其生化而還真。
故養(yǎng)其精氣神以為全形之本,煉其精氣神以為生化之用,新陳代謝不已,則自生生不息,而性命常存矣!此實為生命修煉法,亦即生理修煉法。
道家有服炁法,淺言之,亦可謂為呼吸吐納之法。下焉者服已身之氣,上焉者服天地陰陽之氣。
前者復(fù)有龜息法、伏氣法、住氣訣與閉氣訣;后者又有服養(yǎng)日丹月黃法,即服日精月華法也。
餐六氣而飲沆瀣(注:北方夜半氣也。)兮,嗽正陽而含朝霞。(《楚辭》)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莊子》)
修自然法派者,尤在能竊造化之機,盜天地之氣。
修訣須修無為訣,用法須用自然法;
竊機須竊造化機,盜氣須盜天地氣。
此四句金言,實為千古不移之祖法。
竊造化機,乃長生法門中之上乘法門。
程伊川曰:若非竊造化之機,安能長生?
青城丈人言:采天地之氣,以補我之氣;采天地之精,以補我之精;采天地之神,以補我之神。因天地之化,以造我之化;因天地之命,以續(xù)我之命;天地之氣不息,則我之氣亦不息矣;天地之化不止,則我之化亦不止矣;天地之命不壞,則我之命亦不壞矣。因天地之生生不已,以成我之生生不已;則天地之命常新,而我之命亦常新矣。
補精有補精之工,俗稱添油工夫。
心之機在目,故宜收視;
神之機在耳,故宜返聽。
彩鳳書云:飲喙不止身不輕,思慮不止炁不清,
聲色不止心不寧,欲念不止神不靈。
精生于氣,氣藏于心,神隱于意。
身不動則精化,心不動則氣化,意不動則神化。
情動于中,必搖其精;既失其精,必耗其氣。
(以上傅青主摘陳真人丹訣)
養(yǎng)性貴神,養(yǎng)形貴氣,養(yǎng)命貴精。
氣是添年藥,心為使氣神。
形者,生之舍也;
氣者,生之元也;
神者,生之制也。
《淮南子》
丹以氣為母,以神為父,以精為子。
精氣神三者,雖有先后之名,實無先后之別,不過有欲無欲之分而已。
欲完先天精炁神,非保后天精氣神不得!
張三豐云:保身之道,以安心養(yǎng)腎為主。心能安,則離火不外熒;腎能養(yǎng),則坎水不外漰(注:音砰,水擊有聲也。)?;鸩煌鉄?,必?zé)o神搖之病,而心愈安;水不外崩,必?zé)o精泄之患,而腎愈澄。腎澄則命火不上沖,心安則神火能下照,神氣精交凝,結(jié)為胎息,可以卻病,可以延年。
耳多聽則搖精,口多說則傷氣,目多視則勞神。
收視于目,返目光以內(nèi)視;
收聽于耳,返耳聰以內(nèi)聞;
緘閉其口,返元氣以內(nèi)營。
凝神寂照于丹田,了無雜念,使神氣相抱,合乎先天之鴻蒙;
將此精氣神三寶調(diào)和烹煉,往來升降,發(fā)于規(guī)中,充于四體,便可證驗到內(nèi)丹之成。
《參同契》云:耳目口三寶,固塞勿發(fā)通,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guī)中。
養(yǎng)精為養(yǎng)形之要素;
養(yǎng)氣為養(yǎng)命之要素;
養(yǎng)神為養(yǎng)性之要素。
精者,形之所造;
氣者,命之所寄;
神者,性之所托。
閉塞耳目口,叫元氣不上泄;
寂滅心意念,叫元神不外泄;
筑固腎部,叫元精不下漏。
收視返聽,寂心止念,神光全集于內(nèi),積氣,聚精,凝神。久之,即可產(chǎn)生內(nèi)丹之特殊效驗,而為長生久視之大藥矣。
精為命寶,亦為丹本。
劉河間曰: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
形以氣充,氣耗形?。簧褚罋饬?,氣合神存。
修真之士,法于陰陽,和于術(shù)數(shù),持滿御神,專氣抱一,以神為車,以氣為馬,神氣相合,可以長生。
全生之術(shù),形氣貴乎安,安則有倫而不亂;精神貴乎保,保則有要而不耗。故保養(yǎng)之道,初不離乎形氣精神。
元道真經(jīng)曰:人以形生,去氣則死。故圣人知養(yǎng)氣之要,所以為身寶也。
洞神經(jīng)曰:養(yǎng)生以不損為延年之術(shù),不損以有補為衛(wèi)生之經(jīng)。
悟真篇注云:人之一身,稟天地之秀氣而生,讬陰陽陶鑄而成形。故一身之中,以精氣神為主。
神生于氣,氣生于精。
故修真之士,若執(zhí)己身而修之,無過煉治精氣神三藥而已。
邵康節(jié)曰:“神統(tǒng)于心,氣統(tǒng)于腎,形統(tǒng)于首。形氣交而神主乎其中,三才之道也?!保ㄐぬ焓捍藶轲B(yǎng)生之樞機。)
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讬者形也。
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離則死。
死者不可復(fù)生,離者不可復(fù)返,故圣人重之。
由是觀之,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太史公自序》
神者氣之子,氣者神之母,形者神之室。
氣清則神暢,氣濁則神昏,氣亂則神勞,
氣衰則神去,神去則形死。
人以氣為道,道以氣為生。生道兩存,則長生久視。
《養(yǎng)神氣銘》
天道施化,與萬物無窮;人道施化,形神消亡。
傳神施精,精竭故衰。
形旺生炁,炁旺生精,精旺生神。
不以精施,故能與天地合其德;不與神化,故能與道同式。
《黃老經(jīng)玄禾》
夫?qū)W仙之人,安心養(yǎng)神,服食治病,使腦宮填滿,玄神不傾,然后可以存神服氣,呼吸三景。
若數(shù)行交接,漏泄施瀉者,則氣穢神亡,精靈枯竭。雖復(fù)玄挺玉籙,金書太極者,將亦何解于非生乎!
《上清真人口訣》
閉目所以養(yǎng)神,止聽所以養(yǎng)聰,
緘口所以養(yǎng)氣,寡欲所以養(yǎng)精,
少食所以養(yǎng)壽,息念所以養(yǎng)心。
《天玄子》
修通脊髓后,如竹之鑿?fù)ㄖ窆?jié),則上下兩頭皆空,下接地氣,上接天氣,是人之氣,可藉修通其節(jié),而與天地之氣相接通相涵融,渾而為一也。天地之氣不竭不盡,則吾人之氣亦不竭不盡!二氣交流,添“生氣”,絕“死氣”,生生不息,則亦自可與天地同在,而不老不死矣。
青城道人李八百玄真子
希夷《玄門秘要》:
吾此玄門,以無門為道門,以無玄為至道,以無修為大修,以不秘為至秘。
大道之要,在清心寡欲,尊道貴德,以超凡入圣為始基。
答虛靜道人云:
道不可道,可道者非道,此為老子旨意。道不可傳,可傳者非道,此為莊子旨意。老子有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四句五層工夫,便是玄門無上秘要。
賈得昇謂:生生平時教人,大抵以“因任自然,無修無為”為第一真詮,而徹根徹底以“做人做圣人”為入手方法,以“了心了性,無意無念”為不二法門。
希夷語得昇云:
人不可為事功名利所縛,為生老病死所困!
能透出天地外,與太虛合一,方是無極真境。
希夷于灌縣天彭闕答洗心子問道:
終日乾乾,只是收拾此心向里,不外放心。念不可起,欲不可生,氣不可暴,神不可散。洗心退藏,靜守其一,而冥入于無,則此心自是寂然不動。
寂然不動,則虛靈不昧;虛靈不昧,則神明自生;神明自生,則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則神應(yīng)無方,而應(yīng)無不驗。故事無不知,理無不明,幾無不見,義無不徹,而妙用無窮也。
語王抱一道士云:
塞兌閉門,忘言絕慮,抱元守一,神氣相合,為學(xué)道之最吃緊工夫。
抱獨無言,無思無慮,無意無欲,虛極靜篤;
心息相依,神氣相注,金水相生,天地相合。
為玄修大道之八條目,切不可輕易放過。
天師洞藏本之《青城秘錄》
陳希夷語舍道子曰:
“修道人,須力求多優(yōu)游于山林之中,多一分山林氣,即少一分塵俗氣;塵俗氣質(zhì)脫盡,圣賢氣質(zhì)即油然而生。
修道人,唯有優(yōu)游于天地之中,方能與天地冥合!
唯有優(yōu)游于自然之中,方能與自然冥合!
冥合無間,則自與天地為一,與自然為一矣!”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亦即先生“一以貫之”的工夫次第。
希夷告宰相宋琪:(唐太宗之時)
無物心自空,無心境自寂,無知神自清,無念感自靈。如能超于象外,自能得其圜中也。
為學(xué)務(wù)求心活,為道務(wù)求心死。心死則神活,心活則神死。故曰起念宜截,生心宜殺!即此之謂也。
希夷語賈得昇:
心虛則意誠,意誠則念寂,念寂則氣定,氣定則神閑,神閑則慧生,慧生則知無不至,而料無不中,非另有神助也。
神人合一之學(xué),只在一心。心外無道,道外無心。修道,只是修此一心,誠此一心,明此一心,盡此一心而已!
心誠而能虛靈無物,自能感格神天。天人合一,須自天人感通始。神人合一,須自神人感通始。無感則無應(yīng),無應(yīng)則無通,無通則不能合一矣。
《華山吹笛記》
華山高處是吾家,出即凌云跨曉風(fēng);
臺榭不須金鎖閉,來時自有白云封。
陳希夷
柴門雖設(shè)未嘗關(guān),閉看幽禽自往還;
白璧易埋千古恨,黃金難買一身閑!
云消曉嶂聞寒瀑,葉落秋林見遠山;
古柏?zé)熶N清晝永,是非不到白云間。
《石屋大師山居詩》
希夷與玄真子詩:
動愛行云靜愛山,風(fēng)光懶困每忘餐;
行仙地上天留命,睡眼觀花霧里看。
老子騎牛蹤跡渺,莊生曉夢蝶痕殘;
息心不語忘機久,中天明月自團團。
虛靈無物自通神。
陳希夷
彭祖長生經(jīng):三元八會原為道,七返九還自生丹;
有術(shù)能通天地壽,無緣難透坎離山。
聞道易,修道難。明道易,證道難。圣功易,圣化難。出神易,神化難。
極重“靜默虛無,恬淡質(zhì)樸”之道。
行氣伏炁,可以永年;胎息內(nèi)視,可以延年;
惜精愛神,可以葆壽;盜機接枝,可以續(xù)命;
通天地造化,可以變形換神。并主“上固云門,下固靈根。”
大道以自然為宗,以天地為法,以無我為旨,以無心為修,以虛無為極,以靜定為根,以養(yǎng)性為道,以神化為功。
真元一炁,萬古常存。長生久視,但守自然。
胎元煉氣之法,神化無方之術(shù),訣妙總要靜字工夫足,將靜之時,內(nèi)視返聽,內(nèi)觀觀自性,返聽聽自聲,修身養(yǎng)性,法天則地。洗心養(yǎng)性,法日月明。除欲止念,內(nèi)守虛無。偽道養(yǎng)命,至道養(yǎng)性,大道養(yǎng)神。
務(wù)成子曰:先師嘗云:修長生之人,一交接則傾一年之藥勢,二交接則傾二年之藥勢,過此以往,則不止之藥,都傾于身。是以真仙常慎于此,以為生生之大忌也。
無位仙人曰:若欲延年少病者,誡勿施精!施精命夭殘。
尤生洲曰:精者,人身真元之氣,五官百骸之主,而神魂附之以生者也。夫神猶火也,精猶油也。油盡則燈滅,精竭則神亡。故精由氣生,神由精附。固精之法,宜急講也。
此人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來!
仙風(fēng)道骨。
能看淡一切,便是道心。
一動,則入于后天矣。
心中無一物,天地自清寧。
和百藥以治百病。
止殺所以長善,除惡所以全生。
王惟一《道法心傳》
保形煉氣。
王惟一《道法心傳》
“前者多高明之人,后者亦沉潛之士。皆有造道之資,乃陷于一偏,不復(fù)見古人之大全,可惜也。”
“以見古人之大全而論,則道術(shù)之為天下裂也,久矣!真實見道,只能內(nèi)求,高明沉潛之士加以苦攻,往往有得?!?/span>
王陽明
圣人之心如明鏡,只是一個明,則隨感而應(yīng),無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
圣人遇此時方有此事。只怕鏡不明,不怕物來不能照,惟患此心之未能明,不患事變之不能盡。
王陽明
體用一源。
王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