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的兒子接受采訪。 “你覺得你母親和你父親,在對你的管教上有什么不同?”記者問。 “我老爸和我老媽都是炸彈。”劉軒劈頭就來了這么一句,“但是我老爸這顆炸彈的引信很短,一下子就爆炸;我老媽的引信很長,摸不清什么時候會爆炸?!?br> 聽完采訪,我偷偷問他:“你覺得是‘短引信’的炸彈好對付,還是‘長引信’的好對付?” 他想都沒想,就說:“當(dāng)然是短的!因為可以猜到什么時候會炸。有時候說錯話,心里數(shù)一、二、三,你就炸了!” 我一怔,發(fā)現(xiàn)“嚴父”可能還不如“慈母”的威力大。嚴父“嚴”的常常是“法”,也就是他定下來的規(guī)矩和目標,你如果無法達到,他就要發(fā)威。 慈母“慈”的常常是“情”,當(dāng)你有負于她的情、傷了她的心,她就要發(fā)作。 “法”比較有形,容易摸得到?!扒椤眲t是無形的,讓你常在她發(fā)作了半天之后,還陷于云里霧里,不知怎么回事。比起來,當(dāng)然“嚴父”比“慈母”容易“控制”。 舉個例子,有一回我叮囑兒子放學(xué)之后,幫我送一樣?xùn)|西到某處,他一時忙,忘了。 我大發(fā)雷霆,認為他沒把我的事放在心上。 又有一回,我太太對兒子發(fā)脾氣。原因是兒子拿筷子時,只拿了自己的,沒拿我太太那一雙。她認為兒子沒把她放在心上。 乍看,我們生氣的原因差不多。細想,差異可就大了! “沒把事放在心上”和“沒把她放在心上”,一個是“事”,一個是“人”。事沒辦好,是未履行約定;沒把人放在心上,可就傷了“人心”。 妙的是,當(dāng)我發(fā)脾氣時,我太太覺得小題大做,說:“當(dāng)然兒子自己的事重要,你難道要叫他趕得累死?今天沒送,可以明天送!” 而當(dāng)我太太冒火時,我也覺得莫名其妙,說:“少拿雙筷子是小事,何必發(fā)那么大火?” 這是因為做母親的總從“情”的角度看事,做父親的又總由“事”的角度看情。 父愛與母愛天生就有差異。道理很簡單!孩子是從母親的肚子里出來,不是從父親的肚子里出來。 從懷孕開始,做母親的要害喜、要“帶球走步”地腆著肚子行動,甚至因為胎兒壓到腎臟而雙腳浮腫;弄不好,那搗蛋鬼還會在里面練功夫,左一拳、右一腿地搞“內(nèi)斗”。 最后則是呼天搶地、痛不欲生、身體幾乎被撕裂的陣痛與生產(chǎn)。 做母親的從一開始,就是親身經(jīng)驗。她感覺孩子根本就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這也正是俗話所說“孩子是媽身上一塊肉”的道理。 相對地,父親沒有經(jīng)歷妊娠,不曾胎動,更不曾陣痛,他頂多只是“冷眼旁觀”地見到事情的經(jīng)過。 他再有心,也不是“親歷”孩子的出生。所以,我們頂多能說:父愛是認知的! 就在這“親歷”與“認知”之間,造成母愛與父愛的差異。 就母親而言,她會說:“你是我身上的一塊肉,是我拿半條命換來的,你是我的命根子。你好、你壞,都是我的,我都愛你,甚至可以為你舍命。但是你別負了我,你要是負了我,我就跟你拼命!” 就父親而言,他會說:“我養(yǎng)你不容易,辛苦賺錢給你吃穿、供你讀書。你要好好努力,別辜負我的期望。我看你長得挺像我,希望我的優(yōu)點你都能有,我的缺點你都沒有。你要是不聽我的話,我就把你踢出去!” 這就是母愛與父愛最大的差異。 他們一個重“情”,一個重“法”。只是當(dāng)重“情”的太“泥于情”,重“法”的又太“泥于法”的時候問題就產(chǎn)生了。 “泥于情”的易“惑”,“泥于法”的易“苛”。 “惑”的表現(xiàn)會讓子女不能捉摸,搞不清媽媽的情緒。太溺愛子女的母親,把孩子看成私有財產(chǎn),造成孩子不能獨立,或是把自己的情緒壓力放在子女身上,讓孩子喘不過氣來。 “苛”的表現(xiàn)則太無情。一個命令,一個動作,親子間甜蜜的感覺全失去了。甚至有些“嚴父”在子女的眼中,簡直有些可怕。他成了“執(zhí)法者”,不再是“施恩者”。 其實我們每個人,不論在成長的過程中是否父母雙全,都應(yīng)該同時學(xué)習(xí)這兩種愛的特質(zhì)。 我們要有母愛的犧牲和父愛的責(zé)任,也要有母愛的“情”與父愛的“法”。我們更要知道,在人生中有許多情,如同對待母親的愛,需要小心維護;也有許多情,如同對待父親的愛,需要小心培養(yǎng)。 我們要把這兩種特質(zhì),平衡地放在心中,才能造就“完整的人格”。 此外,做母親的人應(yīng)該盡量讓自己的丈夫參與帶孩子的工作,因為他愈去做愈會關(guān)懷,就愈能培養(yǎng)出對孩子的愛。千萬別有舊時代觀念,認為換尿布、給孩子洗澡是男人碰不得的事,而拒絕他的幫助。 要知道:愈不管,愈無關(guān);愈疏離,愈冷漠。而父親對孩子的愛,是維系整個家庭,甚至婚姻的重要條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