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季節(jié),上海人的餐桌上總少不了筍。腌篤鮮、油燜筍、再到那季節(jié)限定的筍丁燒麥……阿拉上海人對筍有多愛呢?變著法子吃筍,可以好幾天不重樣呀! 如果要問上海人:什么菜最能代表春天的味道?想必很多人會想到那一碗“腌篤鮮”。既有春天的鮮,又有冬天的暖,一口下去,色色一一。 腌篤鮮的原料簡單,家家戶戶都能做。用腌制過的咸肉、鮮肉,搭配當季新鮮的春筍,小火慢燉,煮出一鍋鮮氣翩翩的腌篤鮮。這鍋湯口味咸鮮、湯白汁濃、肉質(zhì)酥嫩,筍脆嫩爽。鮮肉的香味、咸肉的咸鮮和竹筍的鮮味,互相交融,喝上一口,就是春天的滋味。 懂經(jīng)的人知道,這碗腌篤鮮的靈魂不是肉,而是新鮮爽脆的筍。上海人做腌篤鮮,一般都選用春分過后、新鮮上市的春筍。這時候的筍鮮中帶甜,吸收了其他食材的味道,是難得的好滋味。 筍的保鮮期極短,一早一晚,口味就大打折扣,“過夜吃,已有隔世感”。怎樣能盡可能保留其新鮮呢?精通“買汰燒”的阿姨爺叔們自有辦法。 老底子買筍,要趕晚集。這是因為山里的農(nóng)戶往往是在一大早上山挖筍,10點左右能送往市場售賣,運到上海的菜場正好是下午。 上海人喜歡濃油赤醬,筍來燉湯固然鮮美,但總少一了點本幫菜的味道。一道紅彤彤的油燜筍,不僅色面極佳,更是將筍的鮮嫩、脆爽與醬油調(diào)味的鮮甜融合得恰到好處。這道春筍獨挑大梁的油燜筍,只取筍最嫩的部位(多是筍尖和中上段)對半切成小段,過水焯一遍去掉澀味。用生抽、老抽加白糖翻炒,加水燜煮后,大火收汁,最后撒上一把綠油油的蔥花……真是讓人欲罷不能!油燜筍是春筍唱的一出獨角戲,也是小孩們的最愛。油燜筍的汁拌飯是可以和紅燒肉的湯汁拌飯比一比的,每一口都帶著濃油赤醬的家常“春味”。時令的筍雖好,但存放期不長。為了盡可能留下這一口鮮美,扁尖就應運而生了。把竹筍煮熟,撒上鹽腌制曬干,這樣加工過的筍干就可以長期保存。 到了冬瓜上市的季節(jié),一碗冬瓜扁尖湯,便是夏天的標志滋味。冬瓜本身清淡無味,但卻容易吸收其它食材的鮮美。腌制過的扁尖,自帶咸味,兩者搭配相得益彰。
扁尖挑選也有講究,要選顏色青翠、微微泛黃,表面要泛有白色鹽霜,不粘手。筍身要堅實,沒有老根。尤其要注意扁尖表面的干燥程度,干燥程度越低,質(zhì)量越差,也越不容易保存。簡簡單單一碗冬瓜扁尖湯,烹煮起來也有門道。怕太咸,可以提前用水浸泡,但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扁尖的鮮味就容易損失。冬瓜要切厚片,和扁尖一起煮,太薄就爛了。一碗好的冬瓜扁尖湯,基本無葷,但鮮香的味道卻一點不少。冬瓜口感軟糯、清涼消暑;扁尖脆爽、又能補充夏天損失的鹽分。夏天的餐桌,怎么少的了它!不同于制作扁尖的竹筍,水筍燒肉用到的是由毛筍曬干而成的大片筍干。這種筍干比較硬,自家切起來特別費力。據(jù)說老底子上海的弄堂里,每到年前就會有“切筍、切筍”的吆喝聲。師傅們一條長凳、一把鍘刀,一路走一路吆喝,有需要的人家聽到了就會跑出去喊住他。筍干煮之前還要提前泡。泡發(fā)筍干也非常有講究,最好用淘米剩下的泔水。把筍干浸泡在水里六、七天,還必須每天換水。這樣可以去掉筍干的酸味和異味,燒出來味道也特別好。 筍干泡的差不多了,到菜場挑一塊肥瘦相間的五花肉,找出家里的那口砂鍋,水筍燒肉就可以燉起來了。燒的過程其實沒有什么特別講究,用到的調(diào)料無非也就是料酒、醬油和糖。關(guān)鍵在于要小火慢煮,燉上幾個小時。剛出爐的水筍燒肉口感還不是最好的,水筍往往還沒有充分入味,口感偏脆偏硬,不夠濕軟。但這一鍋不會馬上吃完,有的人家甚至可以從大年三十吃到正月十五。每次吃之前,都會再煮上一回。就這樣,水筍的清香和醬油的鮮甜就會完全滲透到肉中,肉的鮮味也都滲透到了筍里,越煮越入味,越燒越好吃。上海人早上起來喜歡來一碗泡飯,過年期間大魚大肉吃得油膩了,早上起來拿泡飯搭配一小點水筍,大冬天里呼嚕嚕一碗下去,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