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朝滅亡到北宋建立的五十多年時間,史稱五代十國。在這段時間里,中原地區(qū)戰(zhàn)亂頻繁,畫壇相對寂寥。 但是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代,上乘唐朝余緒,下開宋代新風,五代水墨山水卻有重大發(fā)展,并形成南、北兩大山水派系。 其中北方山水畫派以荊浩、關仝等為代表,善繪雄偉壯美的北方大山大水,作全景式高遠構圖,筆墨勁峭雄健。 雖然南北畫派風格迥異,但皴法、墨法已然成熟,并對后世的影響深遠。 北派 荊浩《匡廬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軸絹本設色 荊浩,生于唐晚期,字浩然,號洪谷子,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人,是北方山水畫派之祖,他也是現(xiàn)代意義中國山水畫之父。 《匡廬圖》中的匡廬即是廬山,雖然整個畫面以廬山為底本,但是卻顯示出北方山水的壯闊氣勢。 巍峨的山峰,茂密的樹林,湍急的流水,堅凝的怪石,大山大水,一切一一可見。 不禁想起了蘇軾的那首《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關仝《關山行旅途》 接下來是另一位北派代表大師,關仝。 南派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 南派山水畫的開山鼻祖當是董源。 董源,五代南唐畫家,字叔達,今江西進賢人,董源、李成、范寬史上并稱北宋三大家。 《夏景山口待渡圖》是董源江南風格的典型作品之一。后代大家曾評論為'岡巒清潤,林木秀潤,漁翁游客出沒于其間,有自得之意'。 董源《龍宿郊民圖》 《龍宿郊民圖》描繪的是居住于江邊山麓腳下的民眾慶賀節(jié)日的情景。 巨然《秋山問道圖》 巨然,僧人,五代畫家,師法董源,專畫江南山水。 巨然的這幅《秋山問道圖》,技法上沿用董源的'披麻皴'。但皴線加長,墨點粗大,細膩之中見豪放。 巨然《萬壑松風圖》 巨然的另外一幅《萬壑松風圖》,是將宗教與哲學融入畫中,世間萬物有無相生,一切都在變化之中。 溝壑里升起團團云霧,真的是應了那句詩'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中。 欣賞完這些或雄壯,或清麗的大好河山,是不是也有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呢? 朝書夕畫,恬淡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