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父親 昨天,一家親微信群里,大哥發(fā)來幾張吃飯的照片,一盤涼菜、一盤豆角、一碗炒花生,好像還有一個什么菜,看不太清楚,侄女兒問這是干啥,在哪吃飯?大哥說:“重陽節(jié)了,我和你爺爺,我們爺倆喝兩杯?!庇窒肫痖e聊時,大哥對自己的兒女說的話:“你們都已成家,我也不用再為你們操心,今后我最重要的事就是帶著我老爹到處轉(zhuǎn)轉(zhuǎn),讓老爹高興高興?!蹦菚r此刻,此情那景,我頓時心顫不已,淚眼迷蒙。 就在重陽節(jié)的前幾天,父親打電話問我在不在單位,說要來我這看看,半小時不到,就聽到外面摩托車聲響,父親的車已停在我辦公室門口,等我出來,父親正在解車上綁著布袋的繩子,父親邊解邊說:“你愛吃扁豆,今兒沒事,給你送點嫩的,炒著吃”。布袋里除扁豆外,還有白蘿卜、長辣椒等,都是我喜歡吃的,父親自己種的蔬菜。父親走后,我坐在桌前,沉悶了好久,不知道想做什么,也不知道想想什么,就是呆呆的坐著。 不知從何幾時,父親總在不斷的給我儲備著各種各樣我喜歡吃的東西。冬天,爆米花是我最愛的零食。每次回家,剛一進門,母親就拿出裝在塑料袋里的爆米花,我就不管不顧的一個勁吃,吃著吃著手里就多出一杯冒著熱氣的清茶,不知什么時候母親也把我愛喝的茶泡好了。臨走,母親總要拿出裝滿爆米花的袋子,讓我?guī)ё摺?母親去世后的那年冬天,本想著再也吃不到爆米花了,但父親卻代替母親,依舊給我準備,而且比母親準備的更好,有甜味的、原味的,有大米做的、小米做的、花生加小米的…… 以前,回娘家是一件心情愉快、迫不及待的事,每隔十天半月,總要回家看看老娘,如果因啥事耽誤了回家,總要糾結(jié)好久,非得補回來不可。如今,回娘家卻成為我的心結(jié),回一次痛一次,每每想到回家,想到父親孤獨的身影,都不敢回去,怕離開時父親代替母親,站在村頭送我…… 重陽節(jié)了,愿天下老人幸福安康。 二、夢斷斜陽 嬌陽斜,葵盤垂, 墳頭荒草肥漫坡。
內(nèi)外無語暢天涯。
刺穿塵土歸無計。
生死陰陽夢相逢。 這幾天父親身體有點不舒服,在我家小住。 周六這天,大哥從老家過來看望父親,帶來自家養(yǎng)的柴雞蛋,說是吃了營養(yǎng)好。我們?nèi)擞幸淮顩]一搭的隨意聊著。年后的初春,陽光暖暖的,大哥隨意的看看了時間,說,時間還早,今兒天不錯,我們找個地兒,耍一圈去。我立即附和,父親擔心大哥的養(yǎng)豬場大嫂一個人照顧不過來,大哥說沒事,大嫂一個人也能照應(yīng)。就這樣我們仨人開車去了柏尖山。大哥開車的技術(shù)真是不錯,一路上幾乎沒咋感覺到顛簸。 (作者父親像) 柏尖山的山勢不算太陡,我們?nèi)搜刂_階慢慢的走著,大哥走在前面,父親走在中間,我緊隨在后面,我們一邊走,一邊指點著遠遠近近的風景隨意的看著,聊著,我拿著手機時不時的拍著照片。走了不多遠,父親停在那,低頭看著臺階護欄上的雕刻,看著看著,還從上衣口袋里掏出折疊眼鏡帶上,我跟上去也看了看,原來護欄的石碑上刻著故事,父親正在看的是“黃香溫席”,石碑雕刻的圖文并茂,大哥也折回三兩個臺階,陪著我們。兩邊的護欄上每隔四、五個臺階就雕刻著一個故事,我們兄妹倆邊聊邊有一搭沒一搭的看,父親左右兩邊一個接一個的挨著看,有時彎下腰端詳許久,用手指指著,問我們字怎么讀,我和大哥就蹲下去仔細的研究、爭論一番,不等我們兄妹倆站起來,父親已經(jīng)轉(zhuǎn)移了目標,走到另一塊兒看去了,如此這番幾次后,我和大哥相視一笑:哈哈,父親忒狡猾了,想讓我們仔細看就直說唄,還使用計謀!我們也就“認真”的跟著父親看,父親時不時的還用自己的話給我們兄妹倆解釋一翻。這些故事我平時也沒少給學生分享、講解,此刻,聽著父親半土不洋,慢條斯理的敘述,忽然間頓悟了許多,我的思緒透過形象逼真的插圖,隨著鐫刻細膩、沉穩(wěn)平淡的文字,慢慢的向空中彌漫.....我和大哥跟著父親,拾級而上,負米養(yǎng)親、鹿乳奉親、乳姑不怠、恣蚊飽血....一個個故事留在我們身后。下山時,迎面上來一對母子,母親大約70來歲,兒子也就和我差不多年紀。兒子攙扶著母親,慢慢的走著,我們讓在一邊,看著他們從我們身邊走過...... 午后的陽光更加溫暖。 四、糠窩兒 星期天閑著沒事,想起婆母娘給了點紅薯面兒,一直沒時間弄,于是找出來準備吃掉。怎么吃好呢?就吃糠窩兒好了。 糠窩,還是很小的時候吃過,至于怎么弄,從來沒自己做過,只是見過娘做過。憑著兒時的記憶,把紅薯面倒到面盆里,加點水,先用筷子攪到一起,再用手使勁揉到光滑,接著右手抓起一小把,放到左手里,左手手心托著,右手手掌把它按成圓形,然后用右手食指和中指按住面團的中間,左手手心用力,倆手合作,按逆時針方向,一顛一顛,不一會兒就弄成中間空、圓圈薄、上面突出成一個小尖狀的糠窩,哈,我居然做的有模有樣的,跟記憶中的一樣,邊做邊放到蒸鍋里,上下兩層放的滿滿的,放到煤氣灶上蒸,打火就記時間,大約需要50分鐘就熟了。 兒時,沒有煤氣灶,母親把糠窩兒捏好后,燒火的活兒就歸我和爺爺了,我搬一個小板凳,放到灶火邊,然后攙扶著爺爺坐下,我負責從遠處把柴火搬到灶火邊,爺爺管點火,我總是趕著搬來一堆柴火,然后就蹲在爺爺邊,看著爺爺用火柴點燃軟柴引火,快速的放到灶膛里,把硬柴慢慢的架到軟柴上,一根一根交叉著放進去…… 爺爺告訴我:燒火時,柴火一定要虛,火才會燒的旺,“人宜實在,火宜虛”這句話就是在燒火時,爺爺常跟我們兄妹三說的話,說的次數(shù)多了,我常常不等爺爺說完上句,就說出下句,倆哥哥就在左右嗤嗤的笑,我們背后說爺爺老糊涂了,這句話都說一百遍了,還說。 等糠窩蒸熟了,把灶膛里未燃透的柴火掏出來,用水澆滅當木炭用,停五六分鐘,就可以出鍋了??犯C出鍋時,我最快樂,爺爺把糠窩拿出來,涼到一個荊條編的筐子里,用白布手巾蓋上,我常常趁爺爺不注意偷偷的把幾個糠窩尖擰下來吃掉。等開飯時,母親掀開白手巾看到糠窩沒了尖兒時,總是大聲嚷我,爺爺總是護著我,說:吃了糠窩尖兒,長大當大官。倆哥哥就沒我好運,他們很少能提前吃到糠窩尖,好幾次都被爺爺看到,不讓他們偷吃?,F(xiàn)在想來是爺爺心疼我小,怕我餓著,裝做沒看見我掐尖吃,又怕母親責罵我,就說吃了尖會當官之類的話,也不是不喜歡我倆哥,而是如果讓哥都提前吃,恐怕不等母親下地回來,一鍋糠窩頭就被消滅光了。我是何其幸福,在那個不能隨意吃飽的年代,有爺爺護著,有哥哥們照顧著,有母親管著。許多年后,每當回憶起當年偷掐糠窩尖的情景,一絲清甜,一絲淡苦就縈繞心頭。 四十多分鐘到了,關(guān)火,掀蓋,一股久違了的香甜味,悠悠地彌漫在空中。 我竟然做出了和當年母親做的一樣的窩頭…… 【作者簡介】:秦曉燕,筆名雨韻,鄉(xiāng)村教師,愛好登山,喜歡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