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時間,“讀書無用論”的論調(diào)就會出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中。鼓吹者們言之鑿鑿地舉出堵如“某某高中沒畢業(yè),生意就做得有模有樣,而高學歷的某某如今卻仍是打工一族”之類的話,底氣十足,令人膛目結(jié)舌。經(jīng)常為我們所聽的便是馬云,隨時一普通師范大學畢業(yè),現(xiàn)在卻是國內(nèi)外名校的學生爭先恐后想要為其打工的對象。又或者比爾蓋茨從哈佛大學退學成為了IT領域的一大巨頭。比比皆是,層出不窮。 不可否認這個年代的成功人士不見得都是讀書人,高學歷高含金量的證書也未必會帶來如人所期待的高收益,因此在這個涌動著反智情緒的社會中,讀書無用論總是能獲得更多的贊揚,人們總是夸獎平時沒有心思用功但有時候卻能展示出一點微小成效的人,這是時我們最討厭也最害怕的言論便出現(xiàn)了:“這個孩子一看就聰明,就是不用功?!倍嬲嵚耦^苦讀的人,卻被冠上書呆子的名號,讀書人的悲涼處境總是被帶著嘲諷的態(tài)度圍觀,讀書人的負面信息總是被滿含鄙夷地放大。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不會 人們之所以能發(fā)現(xiàn)那么多表面看上去可站在讀書無用論的立場的人,只是因為他們已經(jīng)優(yōu)秀到可站在生活的舞臺中央,讓你看到,膜拜,甚至從他們身上得出什么自以為的結(jié)論。就如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一次談到自己過去的讀書經(jīng)歷時,莫言坦言:“我曾經(jīng)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因為我讀書比較少,所以我的想象力發(fā)達。如果我讀上三十年的書成了碩士、博士,可能想象力要大打折扣。這個聽起來是在調(diào)侃,實際上我覺得還是有一定道理的?!蹦缘淖x書少其實是自己上學少的代言詞,實際上,莫言不僅讀書不少,而且比一般人要多得多。如果莫言真的讀書少,那就不可能成為今天的莫言。 縱觀莫言的讀書和自學過程,主要的讀書時期可分為兩個階段:在家鄉(xiāng)生活期間和從軍期間。隨著人生旅途的變遷,每一階段又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前一階段屬于自由閱讀,“逮”著什么讀什么,十分癡迷專注;后一階段則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既有自學,也有求學,并且是邊寫邊讀,非常勤奮刻苦。 從上小學起,莫言就開始看“閑書”,讀完了《苦菜花》、《青春之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幾十部長篇小說。在那個不僅物質(zhì)匱乏,精神食糧更是奢侈品的年代,莫言在絞盡腦汁借閱完本村能借到的所有書之后,無書可讀了,就看大哥的中學課本和作文。有一段時間,莫言曾跟大爺爺學中醫(yī),背誦《藥性賦》等醫(yī)學著作。他還讀《新華字典》,從頭到尾看了好幾遍。要知道,字典的信息量相當大,可謂包羅萬象,內(nèi)容豐富。 輟學之后,莫言成為一個迷戀故事的孩子。他經(jīng)常到集市上去聽書,看鄉(xiāng)親們自編自演的憶苦戲。他特別喜歡聽長輩們講神鬼故事、歷史傳奇和趣聞軼事。在田間地頭、牛棚馬廄、熱炕頭上,甚至在搖搖晃晃的牛車上,都留下了莫言側(cè)耳聆聽的身影。對此,他“發(fā)明”了一種說法,叫做“用耳朵閱讀”。 而在他后期青年階段他一直如饑似渴地閱讀,莫言背著四本《中國通史簡編》應征入伍。這套由母親賣掉結(jié)婚首飾購買的史書,莫言十分珍惜,認真研讀。而后在部隊他“惡補”馬列,通宵夜戰(zhàn),認真學習和講授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課程。部隊圖書館有政治、經(jīng)濟、文學、歷史等方面的書籍3000多冊,莫言如饑似渴,一頭撲在“面包”上,除了看不懂的幾乎全部看完。他自稱,這是一個比較“瘋狂”的讀書時期 正是如此的積淀,才造就了今日犀利風格的莫言。他在讀書中自我提升,成長。讀書,不知不覺受熏染,臉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氣。 事實上,讀書從來就不該是為了謀求私利,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誠如三毛所言:“讀一本好書,你自己尚無知覺,行行字字卻早已潛移默化中改變了你的容顏。讀書總會讓你散發(fā)出永久的由內(nèi)而外的美麗。” 而人們怯與面對的事實卻是,不是讀書無用,而是你自己無用。你確實是個不錯的試選手,確實從字里行間地咂摸出了些墨水味,但失去了書本蔭蔽,你再無半分優(yōu)勢。 當視角局限于幾本偏狹的書本里,卻不知所致——我失敗不賴我,賴讀書,要不是當初浪費那么多時間去讀書,我也許就有用了。讀書無用論,借此表達,有面子,有理由的庇護所,那么理直氣壯地回避了自己的無能。 當鑿壁偷光已成為塵封往事,當年的囊螢映雪又被棄置何方?難道蘭亭已矣,梓澤丘墟了嗎?以”讀書無用論”將“詩書氣自華”淡然處之,豈不悲哉! |
|
來自: 新用戶7725928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