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開成元年至會昌二年之間,年過花甲的劉禹錫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洛陽。當時他正在患病,卻收到了白居易的《詠老贈夢得》的詩作,便寫了此詩作答。白詩寫得較為消極低沉,劉詩則比較曠達樂觀。末二句完分表達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邁感情。我們先了解一下白居易的這首詩: 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 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 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 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 情于故人重,跡共少年疏。 唯是閑談興,相逢尚有余。 白居易對老劉說:大家都老了,常常自問老了會怎樣?眼睛干澀,晚上很早就睡了,早上起來也懶得梳頭。整天宅在家里,偶爾出門還要扶著手杖。 身體瘦弱,新磨的明鏡,卻不愿面對;老眼昏花,看不清蠅頭小楷。很少與少年往來,更看重老友間的情誼。閑聊時只有遇到興趣相投之人,才能聊無止境。 劉禹錫讀完這首詩也是感慨萬千,白居易在詩中描述的情況,他也都能感同身受。屈指數(shù)來,自己被貶他鄉(xiāng)已經(jīng)二十多年,不僅身體越來越差,而且精神上也幾乎被完全摧垮。好在自己身子骨硬朗,終于扛過了各種難關(guān),晚年即使再難,也是小菜一碟。想到這里,劉禹錫決定立刻回信,要好好地安慰一下這位幾十年的老友。 唐代:劉禹錫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jīng)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詩的大意是:誰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誰憐惜?日漸消瘦、衣帶漸寬,頭發(fā)稀少、帽子偏斜。拋開書本,是為了愛惜眼睛;經(jīng)常艾灸,是因為年邁多病。 見多識廣,更懂得事理,閱歷人生就像看慣流水波瀾。細細想來,這輩子還算幸運,悟透了人生,心里就會坦然。不要說已到了暮年,太陽下山前,還會彩霞滿天。 明代胡震亨說:“劉禹錫播遷一生,晚年洛下閑廢,與綠野(裴度)、香山(白居易)諸老優(yōu)游詩酒間,而精華不衰,一時以詩豪見推。公亦自有句云:莫道桑榆晚,為尚滿天。蓋道其實也?!笨梢娎蟿⒌倪@兩句詩不僅流傳千古,而且影響深遠,鼓舞了無數(shù)暮年時還處于逆境中的人們。 世界上最美麗、又最變幻無窮的風景在哪里?其實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這個地方就是人類的心靈。人類的心靈仿佛一個永不枯竭的泉眼,不僅流出愛情和歡樂,也會溢出怨恨與悲愁。 人生苦短,與其讓焦慮、悔恨和失意占滿了內(nèi)心,不如勇敢地忘記過去、盡情地活在當下,并準備熱情地擁抱明天的朝陽。劉禹錫就是這種態(tài)度,他在自己貶謫期間就曾說,“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比缃耠m然年老體衰,卻可以悠閑自在地放飛自我,應該是不幸中的萬幸! 劉禹錫的一首五言詩,起句就感人肺腑,最后10字更流傳千古。劉禹錫是好樣的!他不畏風雨、勇敢前行,從不隨波逐流,更不會卑躬屈膝。估計老天爺也被他的執(zhí)著所感動,讓他可以在洛陽安享晚年,并留下這兩句經(jīng)典詩句。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吟誦一遍,“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di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