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山西木結構古建筑TOP50

 昵稱55735976 2020-03-09
整理自山西澤州崇壽寺

山西被稱為“中國古建筑博物館”,古建筑以數(shù)量多、質量高、類型全、保存原始而獨步全國。從現(xiàn)存最早的唐建中三年(782)南禪寺開始,幾乎每隔五十年即可找到古建筑相續(xù),可謂脈絡清晰、體系完備,是研究中國古建筑演變沿革的活教材。

全國600余座元代及元以前的早期古建筑中,山西獨占500余座;近200座金代及以前古建筑中,山西占到160余座;唐、五代、宋、遼建筑亦不下50余座?!暗厣衔拿骺瓷轿鳌保∪缙浞?。

要選出山西古建五十強,標準不同,肯定會有不同的結果。本次排序僅依建筑年代早晚,而非綜合排名。另外在建筑的斷代上,不免會存在爭議,通常按國家文物局公布年代和有關專家考證為主。

1.南禪寺·大殿(1961年,國一)

南禪寺·大殿,唐·建中三年(782年)

位于忻州市五臺縣陽白鄉(xiāng)李家莊西側,創(chuàng)建年代不祥,重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據(jù)大殿西縫平梁下保存“因舊名大唐建中三年歲次壬戌月居戊申寅朔庚午癸未時重修法顯等謹志”,是重建年代之證。大殿面闊、進深各三間,平面近方形,單檐歇山頂。殿前設月臺,前檐明間裝板門,兩次間置破子欞窗。是我國目前保存年代最早,且結構完整的木構建筑。殿內有一長8.4米,寬6.3米的大佛壇,壇上滿布唐代彩塑,雖經(jīng)后代裝修,依然保存了唐塑風貌,為我國唐塑中的佳作。

1956年全國第一次文物普查發(fā)現(xiàn),1964、1965年河北兩次地震波及,損毀嚴重。1974年搶救性維修,1975年工程告竣。

南禪寺山門

2.廣仁王廟·正殿(2001年,國五)

廣仁王廟又名“五龍廟”,位于運城市芮城縣北中龍泉村北側,創(chuàng)建年代不祥,現(xiàn)存正殿為唐大和六年(832年)遺構,殿身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四架椽,單檐歇山頂。平面呈長方形,臺基高1.2米,殿前無月臺,正面明間辟門板,兩次間為破子欞窗,兩稍間偏小。正殿前檐兩稍間和盡間墻壁上嵌記事石碣4塊,其中唐碣2塊,一為元和三年(808年)河東裴少徽“廣仁王龍泉廟記”,一為大和六年(832年)“龍泉記”。

1958年維修,2015年大修,2016年“萬科:龍計劃”對周邊環(huán)境進行整治。

廣仁王廟·正殿,唐·大和六年(832年)

3.佛光寺·東大殿(1961年,國一)

佛光寺東大殿,唐·大中十一年(857年)

位于忻州市五臺縣東北豆村佛光山,始建于北魏時期,“會昌滅法”時被拆毀,唐大中十一年(857年),滅法時逃亡在外的本寺法師愿誠募資重建(由京師宦官王守澄恩寵之婦寧公遇布施建造)。大殿面闊七間、進深四間,采用“金箱斗底槽”,八架椽,單檐廡殿頂,是國內唯一一座唐代官式建筑。

殿內四椽栿下留有唐人墨書題記“上都送供女弟子寧公遇”,與殿前石幢相互驗證,是該殿建年的重要史證。

正中佛壇上存有唐代佛、弟子、菩薩、天王、供養(yǎng)人等塑像35尊,南、北、東壁有明宣德四年(1429)補塑五百羅漢群像;明間佛座背后和栱眼壁保留有唐代壁畫;板門后有唐、宋、金、明時期游人墨書題記;殿頂琉璃鴟吻為元代遺物;后檐存部分七朱八白彩繪;殿前有唐大中十一年(857)經(jīng)幢一座;院內存唐乾符四年(877)經(jīng)幢。

東大殿內
對比下
佛壇彩繪塑像35尊
角落處的寧公遇像
林徽因與寧公遇塑像合影
也是一組對比
東大殿南、東壁明宣德四年1429補塑五百羅漢像
栱眼壁唐代壁畫
板門后歷代游人墨書題記
唐代柱礎
唐乾符四年877經(jīng)幢

大殿南側的祖師塔,建于北魏,塔平面呈六角形,青磚砌筑,高8米,為佛光寺創(chuàng)建時期保留至今的唯一實物。

北魏祖師塔

東大殿于1937年由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紀玉堂發(fā)現(xiàn)并測繪,內有唐代壁畫、彩塑、題記,被譽為中華第一國寶。

佛光寺內金代文殊殿也是重要早期建筑
金天會十五年重建
文殊殿采用減柱造,僅留前后4根金柱,大膽的減柱驚心動魄,后人不得不前后各加了兩根細鐵柱承托
文殊殿內柱礎
文殊殿內金代彩塑
文殊殿明代壁畫
文殊殿是遼宋金古建中今世僅存單檐懸山頂實例
佛光寺秘境—香風花雨樓

4.龍門寺·西配殿(1996年,國四)

龍門寺西配殿,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

龍門寺位于長治市平順縣城東北65公里的石城鎮(zhèn)源頭村北二里許的龍門山麓,寺創(chuàng)建于北齊天保年間(550~559年),五代后唐及宋金時期曾予大規(guī)模擴建,后歷代皆有修葺。西配殿位于中軸線前院西側,創(chuàng)建于后唐同光三年(925年)至清泰二年(935年)之間。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構造簡潔,具有唐代建筑的遺風,是我國現(xiàn)存唯一的五代時期懸山式建筑。

龍門寺金代山門,前門兩邊清代八字墻
西配殿是我國現(xiàn)存唯一五代懸山
龍門寺西配殿與正殿之間歷史語錄
龍門寺·大殿,北宋·紹圣五年(1098),殿內有明代壁畫
龍門寺·燃燈佛殿,元代

5.天臺庵·彌陀殿(1988年,國三)

天臺庵·彌陀殿,五代·后唐天成四年(929年)

位于長治市平順縣城東北25公里處實會鄉(xiāng)王曲村,后唐天成四年(929年)創(chuàng)建,至長興四年(933年)完工,金大定元年(1161)、元至大四年(1311)、明景泰年間(1450-1456)、清康熙九年(1670)分別重修。正殿平面正方形,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四椽,單檐歇山頂。基座片石砌,無月臺。屋面筒板瓦覆蓋,花邊瓦滴水,勾頭上飾以花瓣,仍是宋金規(guī)制。脊獸黃綠色琉璃制成,鴟吻為元代作品。殿側有早期造像碑一通。

殿側早期造像碑
73年的文物保護標識
梁上彩繪
花邊瓦滴水
黃綠琉璃脊獸,元代鴟吻
王曲村貌

1956年杜仙洲、李竹君第一次調查,2011年5月,殿前兩尊石獅被盜。2014年4月落架大修,2016年8月完工。

6.大云院·彌陀殿(1988年,國三)

大云院位于長治市平順縣城西北20公里的實會村雙峰山腰,院創(chuàng)建于后晉天福三年(938年),原名仙巖院,亦稱大云寺,后周顯德元年(954年)建寺外寶塔。彌陀殿為寺之主殿,始建于天福五年(940年)。殿身平面呈方形,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殿內梁架使用的駝峰構件形制有8種之多,是現(xiàn)存中國古建筑使用普拍枋最早的實例。

彌陀殿內存有國內唯一五代寺觀壁畫,壁畫施以藍、綠、赭三色,墨線勾勒,與敦煌莫高窟晚唐壁畫同出一格。

寺外西南側聳立七寶塔一座,建于后周顯德元年(954年)。塔為石制,雙層重檐八角形,高約6米。由雙層須彌塔座、雙層塔身和三重塔剎組成,塔身造型優(yōu)美,雕飾豐富動人,尚具唐風。

鎮(zhèn)國寺萬佛殿五代彩繪

7.鎮(zhèn)國寺·萬佛殿(1988年,國三)

鎮(zhèn)國寺位于晉中市平遙縣城以北15公里處的郝洞村,原名京城寺,始建于五代北漢天會七年(962年),清代雍正、乾隆和嘉慶年間多次進行補建修葺。主殿為五代北漢天會七年(962年)寺創(chuàng)之遺構,平面近方形,面寬、進深各三間,殿前無月臺,臺基較矮,為單檐歇山頂。殿宇規(guī)模不大,但其梁架用材巨大,斗拱的高度超過柱高的三分之二,在中國古代建筑中實為罕見。

殿中央佛壇寬大,存有釋迦牟尼佛,迦葉、阿難二弟子,普賢、文殊二菩薩,二脅侍,二金剛、二供養(yǎng)菩薩等泥塑像共11尊,面型豐潤,姿態(tài)自然,均為五代時期原作。殿內四壁及栱眼壁繪萬佛圖,為清代作品。

鎮(zhèn)國寺·萬佛殿,五代·北漢天會七年(962年)
萬佛殿佛壇五代彩塑全景
萬佛殿五代彩塑

8.布村玉皇廟·前殿(2013年,國七)

位于長治市長子縣慈林鎮(zhèn)布村,2004年長子縣文管所初查發(fā)現(xiàn),2006年北京大學徐怡濤教授勘察,2007年賀大龍先生勘察。由于玉皇廟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可以準確斷代的碑刻題記,所有建筑只能根據(jù)建筑形式推斷其建造年代。前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歇山頂,前檐用四根八棱內顄石柱,柱頭卷殺較急,無普拍枋,內部三椽栿對后乳栿用三柱,內外柱等高,梁栿伸出檐外作第二跳華栱等等,早期建筑形制明顯。但又存在梁栿不規(guī)則,斗拱用材不一等問題。故國家文物局公布為宋代建筑,賀先生認為五代建筑。具體參看賀大龍先生專著《長治五代建筑新考》及徐怡濤教授論文。

布村玉皇廟·正殿,推測為五代

9.碧云寺·正殿(2013年,國七)

位于長治市長子縣丹朱鎮(zhèn)小張村,正殿三間,單檐歇山式屋頂,無普拍枋,內部采用四椽栿通檐用三柱,內外柱等高,檐下華栱與下昂并出一跳,為華頭子做法的雛形,昂式耍頭,四椽栿壓前后檐斗拱于里轉一跳華栱上,栿背與昂身斜切,斗拱與梁栿為“搭交式”結構??勺匪莸奖彼卧缙谏踔廖宕鷷r期,詳見賀大龍先生專著《長治五代建筑新考》。

小張碧云寺·正殿,推測宋早-五代

10.崇明寺·中佛殿(2001年,國五)

崇明寺位于晉城市高平市城東南15公里的圣佛山東麓郭家莊,俗稱狼谷寺。創(chuàng)建于北宋開寶四年(971年),元代曾予擴建,明萬歷十九年(1591年)、清道光六年(1826年)均有修葺。

現(xiàn)存中佛殿為宋代遺構,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平面呈長方形,單檐歇山頂。柱頭斗拱雙抄雙下昂七鋪作,補間鋪作用兩跳解決了三跳的跨度,即二三跳合出一跳,為國內僅見,柱間無普拍枋,小殿大材,宋殿唐風,殿內四椽草栿用兩根小材對接的“斷梁”結構為小材大用之典范。

崇明寺·中佛殿,北宋·開寶四年(971年)

11.游仙寺·毗盧殿(2001年,國五)

游仙寺位于晉城市高平市南10公里宰李村西的游仙山麓。寺因山而得名,曾名慈教寺。創(chuàng)建于北宋淳化年間(990~994年),后歷代屢有修葺?,F(xiàn)存毗盧殿為宋代建筑,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平面呈方形,單檐歇山頂,耍頭與下昂一致、昂下出單瓣華頭子的最早實例,內部梁架四椽栿壓后乳栿用三柱,丁栿由一根自然彎曲的“S”型圓木對開而成,補間鋪作采用后尾與平槫間加短柱等做法,系金、元時期改建的結果。

游仙寺·毗盧殿,北宋淳化年間(990~994年)

12.北吉祥寺·前殿、中殿(1996年,國四)

北吉祥寺位于晉城市陵川縣城西15公里禮義鎮(zhèn)西街村。創(chuàng)建于唐大歷五年(770年),宋太平興國、元至元和明洪武、天順、成化年間及清代均屢有修建。現(xiàn)存建筑前殿、中殿為宋代遺構,就梁架與斗拱形制來看,金元維修改動較大。前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中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

北吉祥寺·前殿,北宋太平興國年間

汾河谷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自古人杰地靈。奈何處于汾渭斷裂帶,地震多發(fā),建筑屢建屢毀。特別是元大德七年的八級地震,晉南廣大城鄉(xiāng)忽然大風驟起,聲如巨雷,山搖地動,山崩滑坡,地裂渠陷,村堡移徙,城陷屋塌。392年后的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幾乎在原地又發(fā)生一次8級地震,城廓房舍存無二三,居民死傷十有七八。使得汾河一帶早期建筑,尤其是元代之前的古建筑損毀殆盡,僅留下太古安禪寺藏經(jīng)殿、芮城城隍廟正殿、萬榮稷王廟正殿、祁縣興梵寺大殿、夏縣余慶禪院、榆社壽圣寺山門、清徐狐突廟后殿、壽陽普光寺大殿、曲沃大悲院過殿、鄉(xiāng)寧壽圣寺正殿等數(shù)處宋代建筑和幾處金代建筑。

北吉祥寺·中殿,北宋太平興國年間

13.安禪寺·藏經(jīng)殿(2006年,國六)

安禪寺位于晉中市太谷縣舊城內西南隅安禪寺巷太師附小院內。寺院創(chuàng)建年代不祥,宋咸平四年(1001年)再建,元延祐三年(1317年)重修,清光緒年間再次修葺。藏經(jīng)殿為北宋早期建筑遺構,面闊進深均三間,單檐歇山頂。殿內無柱,梁架結構為四椽栿通檐用二柱。殿內脊榑下有“維大宋咸平四季歲在辛丑八月庚子朔五日甲寅用口時界梁永遠為記源舊大中一年起置南禪院今重建造”。該殿晚五臺南禪寺大殿219年而建,但考其建筑遺構的用材、結構關系及建筑造型,與五臺南禪寺大殿風格相似,平面布局仍保存了唐風。

安禪寺·藏經(jīng)殿,宋咸平四年(1001年)

14.芮城城隍廟·正殿(2001年,國五)

城隍廟位于運城市芮城縣永樂南街小西巷。據(jù)碑文記載,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元、明、清屢有修葺。現(xiàn)存正殿為宋代遺構,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內部梁架為四椽栿壓后乳栿用三柱,乳栿纖細,后世改動很大。另,城隍廟享亭為面闊三間的元代歇山頂建筑。

芮城城隍廟·正殿,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

15.崇慶寺·千佛殿、三大士殿(1996年,國四)

崇慶寺位于長治市長子縣城東南22.5公里處的紫云山山麓,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宋元豐二年(1079年)完備塑像,明清均有擴建和修葺。

主殿千佛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單檐歇山頂,為宋代早期建筑的典范之作,殿頂琉璃為清咸豐元年(1851)原物,千佛殿佛壇上北面正中供主尊造像釋迦牟尼佛,兩側供脅侍文殊與普賢二菩薩像。三像背面分別供四十二臂觀音與凈瓶觀音像。主尊佛像前另有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增置的鑄鐵胎著泥皮毗盧遮那佛像一尊。西壁尚遺存有近二百尊小佛像,其余三壁均已廢。千佛像采用模范翻制并著彩而成。

崇慶寺·千佛殿,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

三大士殿建于宋元豐二年(1079年),面闊三間,單檐懸山頂,外觀為清代,梁架基本保持宋代原物。內有宋代磚雕神臺,上塑三大士(現(xiàn)代補修)及十八羅漢像,大小比例與真人略同,肌肉豐潤,骨骼健壯,衣褶婉轉流暢,神態(tài)生動自然,被專家稱為“宋塑之冠”。

崇慶寺·三大士殿,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
崇慶寺·三大士殿彩塑

16.萬榮稷王廟·正殿(2001年,國五)

位于運城市萬榮縣太趙村北隅,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廡殿頂,柱頭、補間皆為雙昂五鋪作,昂頭為平卷昂。內部梁架為典型的廳堂造作法,六架椽屋前后乳栿用四柱。2007年之前根據(jù)斗拱、梁架用材,屋頂舉折等特征其定為金代(1115~1234年)建筑?;驌?jù)廟內大殿梁上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修繕題記定為元代建筑。2011年修繕工程中于大殿前檐明間下平槫攀間枋外皮上發(fā)現(xiàn)一處已不明顯的墨書題記,經(jīng)表面濕處理后“天圣元年”(1023年)四個大字清晰可見,再通過碳14對大殿原木構進行測年研究后,斷定萬榮稷王廟正殿創(chuàng)建年代不晚于北宋天圣元年。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天啟六年(1626)、清同治三年(1864)年皆有修葺。為現(xiàn)存唯一的北宋廡殿頂木構建筑。

萬榮稷王廟·正殿,不晚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

17.晉祠·圣母殿(1961年,國一)

晉祠位于太原市晉祠景區(qū)西隅,創(chuàng)建于北宋天圣年間(1023~1032年),崇寧元年(1102年)重修,元、明兩代又有修葺。面寬七間,進深六間,重檐歇山頂,氣勢壯觀。四周圍廊為宋《營造法式》“副階周箍”規(guī)制的國內最早實例。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盤龍八條,為宋元佑二年(1087年)所雕,是全國建筑實物中木雕盤龍柱子最早的實例。

晉祠·圣母殿,北宋·天圣年間(1023~1032年)
晉祠圣母殿宋代彩塑

殿內有宋代彩塑43尊,除中央龕內的2尊小像為后補外,其余均為原作。主像邑姜,鳳冠蟒袍,儀態(tài)莊重。其余塑像分立于圣母兩旁,這些人物,或奉梳妝灑掃,或侍飲食起居,或獻音樂歌舞,或掌紋印翰墨,造型各異,神態(tài)逼真,為宋塑中的精品。

18.興梵寺·大殿(2006年,國六)

興梵寺位于晉中市祁縣東觀鎮(zhèn)東觀中學校園內,現(xiàn)僅存大雄寶殿一座,據(jù)大殿正脊下題記“大宋天圣三年(1025年)始建西管村,大清康熙二十六(1687年)移建東觀鎮(zhèn)”推知始建于北宋。大殿座落在磚砌臺基上,坐北朝南,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斗栱為四鋪作出單杪,梁架結構為四椽栿對前后搭牽用四柱。

興梵寺·大殿,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

19.南吉祥寺·前殿(1996年,國四)

南吉祥寺位于晉城市陵川縣城西20公里禮義鎮(zhèn)平川村,原名吉祥院。據(jù)“吉祥院碑文并序”碑載,唐貞觀年間奉敕修建。該寺原在平川的宋家川,宋淳化三年(993年)十月三日敕賜院額,宋天圣八年(1030年)遷至今址。元、明、清各代均有增建和補葺。現(xiàn)存建筑前殿為宋代遺構,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檐下斗栱一周,均為五鋪作,單抄單下昂并出45度斜栱,為現(xiàn)存檐下斜拱的最早實例,內部梁架通檐無柱。

南吉祥寺·前殿,北宋·天圣八年(1030年)

20.華嚴寺·薄伽教藏殿(1961年,國一)

華嚴寺位于大同市區(qū)西南隅,薄伽教藏殿是下華嚴寺的藏經(jīng)殿,據(jù)梁上題記建于遼重熙七年(1038年)。臺基高闊,月臺敞朗。殿身面寬五間,進深八椽,出檐深遠,舉折平緩,單檐歇山頂。殿內外共有斗栱8種,式樣古樸,手法洗練,具唐代簡樸渾厚風格。

華嚴寺·薄伽教藏殿,遼·重熙七年(1038年)

殿內有遼代壁藏,是國內現(xiàn)有的唯一遼代木構建筑模型,被梁思成先生稱為“海內孤品”。另殿內佛壇上,滿布遼代塑像31尊,為遼代彩塑藝術的珍品,其中合掌露齒菩薩最為著名。

華嚴寺薄伽教藏殿遼代彩塑

21.壽圣寺·正殿(2006年,國六)

位于臨汾市鄉(xiāng)寧縣城內東北部。創(chuàng)建于宋皇祐元年(1049年),元明清均有修茸,現(xiàn)僅存正殿和鐘樓。正殿為宋代原構,面寬三間,進深兩間,單檐懸山頂。柱頭斗栱四鋪作單昂,補間斗栱明間兩朵,次間一朵,為四鋪作單昂,為明代更換。鐘樓創(chuàng)建于元皇慶元年(1312年),上下兩層,歇山頂。

左:壽圣寺·正殿,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

22.佛宮寺·釋迦塔(1961年,國一)

俗稱應縣木塔,位于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建于遼清寧二年(1056年),金昌明二年至六年(1191~1195年)、元、明、清各代屢有修葺。

佛宮寺·釋迦塔,遼·清寧二年(1056年)

塔平面呈八角形,塔下設基座,高九層(明五層、暗四層),六檐,通高67.31米,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現(xiàn)存年代最久遠、體量最宏大、最高的木構樓閣式塔建筑。此外,塔內仍保存有眾多遼代塑像、遼金時期壁畫以及明、清及民國匾、聯(lián)54 塊等文物。

釋迦塔壁畫、匾額等

23.華嚴寺·大雄寶殿(1961年,國一)

華嚴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區(qū)西南隅,大雄寶殿為上寺的主要建筑,建于遼清寧八年(1062年),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修,基本保留了遼代風格。大殿建于臺基上,月臺敞朗,殿身面寬九間,進深五間,單檐廡殿頂,建筑面積1473平方米,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遼金佛殿。其建筑結構手法沿襲唐代,呈現(xiàn)出簡樸渾厚的風格。殿正脊上的琉璃鴟吻規(guī)模甚大,高達4.5米,筒瓦長80厘米,重約27公斤。其中北端鴟吻為金代原物,亦是我國古建筑最大的琉璃吻獸。殿內佛壇上塑五方佛,兩側塑二十諸天,均系明代佳作。

華嚴寺·大雄寶殿,遼·清寧八年(1062年)

24.小會二仙廟·正殿(2001年,國五)

位于晉城市陵川縣附城鎮(zhèn)小會村,始建年代無從考證,現(xiàn)存石質香爐臺座上刻有“嘉佑八年李則為首率修”題記,至少說明在宋嘉佑八年(1063年)此廟即以存在。正殿為宋代遺構,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平面呈方形,單檐歇山頂。大木構件建造規(guī)整,用材規(guī)范,手法古樸,較為完整的保留了宋代建筑風貌。殿內粱架彩畫以紅黃色調為主,絢爛壯觀,雖是明清重繪,饒有宋代遺風。

小會二仙廟·山門式戲臺
小會二仙廟·正殿,不晚于北宋·嘉佑八年(1063年)
右下:石質香爐臺座有“嘉佑八年李則為首率修”題記

25.余慶禪院·正殿(1988年,國三)

司馬光墓位于運城市夏縣城北15公里水頭鄉(xiāng)小晁村邊。余慶禪院是宋代為保護司馬光墓而建立的一處寺院?,F(xiàn)存正殿為宋代遺構,建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單檐懸山頂,面闊五間,進深六椽,檐下用木制梭柱,八瓣海棠斗,內部梁架間施精美駝峰,平梁上用雙叉手。殿內神臺上存三世佛、脅侍菩薩和護法天王像六尊,兩側山墻下保存有十八羅漢精美彩塑。

余慶禪院·正殿,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

26.開化寺·大殿(2001年,國五)

位于晉城市高平市陳區(qū)鎮(zhèn)王村舍利山腰。創(chuàng)建于北齊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初名清涼若蘭,晚唐龍紀、大順年間(889~891)重修,宋天圣八年(1030)改額開化禪院,亦名開化寺。現(xiàn)存主要建筑,前有明代大悲閣、中為宋代大雄寶殿、東隅為金代遺構觀音閣,后院東配殿及西北角樓為元代建筑,余皆明、清建筑。

開化寺·大殿,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

大雄寶殿建于宋熙寧六年(1073年)。殿身立于石砌臺基之上,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平面正方形,單檐歇山頂。檐柱上刻有“宋熙寧六年”施柱題記。

開化寺大雄寶殿北宋壁畫

宋元祐、紹圣年間(1086~1098年),繪制大雄寶殿內壁畫。殿內東、西、北三壁保留宋代壁畫88.68平方米,是目前為止我國保存面積最大的宋代寺觀壁畫。壁畫以佛教經(jīng)變?yōu)橹黝},籍以宣揚佛法威力和因果報應。其間,還表現(xiàn)了儒家的孝道和社會上各種人物的活動。東壁為華嚴經(jīng)變,如今部分已模糊不清,局部經(jīng)后人補繪。西壁為說法圖和大方便佛報恩經(jīng)故事,南面一組是《須阇提太子本身故事》。中央一組繪《忍辱太子》、《華色比丘尼》、《轉輪王舍身》三個本身故事。北面一組是《善友太子本身》,畫面繪生子、娶親、逃亡、乞火、割肉救母、刺瞎雙眼、流落異邦、回國團圓等情節(jié),充分展示了宋代社會的風貌以及宮廷貴族、官吏學士、僧侶道徒、耕織漁牧、商船航運乃至盜賊惡徒等世俗生活。整個畫面以大紅大綠的色彩為主,在人物冠飾、界畫建筑上,配以瀝粉貼金,更顯得金碧輝煌,畫面構圖嚴謹、筆力遒勁,人物形態(tài)自然,神情各異,其藝術手法之高,畫技之精,令人嘆服,堪稱宋代壁畫藝術中的精品。斗栱上彩畫亦為宋時原物,為古錢紋、海石榴、龍牙、惠草等圖案,與宋“營造法式”中的彩畫紋樣極為相似,是我國古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彩繪圖案。

27.府城玉皇廟·玉皇殿(1988年,國三)

位于晉城市澤州縣金村鎮(zhèn)府城村北崗上,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因天旱禱雨有應,七社十八村居民捐資興建玉皇行宮,金元明清歷有修葺?,F(xiàn)存建筑玉皇殿建于宋,湯帝殿建于金,后院左右垛殿和東西配廡為元建,余皆明清所建,廟內存歷代彩塑260余尊,尤以元代二十八宿最為精彩,稱“海內孤品”,是中國道教泥塑的巔峰之作。

昊天玉帝殿,建于宋熙寧九年(1076年),面寬進深各三間,平面方形,單檐懸山頂。殿內存宋金元明清歷代彩塑51尊,尤其神臺之上的宋代泥塑可與晉祠圣母殿相媲美;前檐廊下東西墻壁存青龍白虎護法神瀝粉貼金彩繪;殿頂為金代二十八星宿琉璃脊飾。

府城玉皇廟·玉皇殿,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

【女土蝠NU TU FU】二十八宿之一,屬土,為幅(蝠)。為北方第三宿,其星群組合狀如箕,亦似“女”字,古時婦女常用簸箕顛簸五谷,去棄糟粕留取精華,按道教所言,故女宿多吉。女宿值日吉慶多,起造興工事事昌,葬埋婚姻用此日,三年之內進田莊。

府城玉皇廟彩塑二十八宿之女土蝠

28.資圣寺·毗盧殿(2013年,國七)

資圣寺位于晉城市高平市馬村鎮(zhèn)大周篡村,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宋代已有?,F(xiàn)存毗盧殿主體結構為宋代建筑,山門、后殿為明代建筑,觀音閣建于清代。主殿毗盧殿建于宋元豐三年(1080年),明正德元年(1506年)重修。殿身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斗拱單抄單下昂,昂頭凌厲,殿內四椽栿對后乳栿用三柱,四椽栿以上木構及彩繪基本為明代大修所換,殿頂琉璃為明代琉璃精品。

資圣寺·毗盧殿,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

29.岱廟·天齊殿(2001年,國五)

位于晉城市澤州縣南村鎮(zhèn)冶底村西隅,據(jù)碑文記載,廟創(chuàng)建于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金、元、明、清歷代曾多次補葺。天齊殿為寺內主殿,建于宋元豐三年(1080年),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重修。面闊進深皆三間,單檐歇山頂。斗拱部分呈現(xiàn)明顯的金代特征,內部梁架多宋構。前檐設廊,施方形抹角石柱四根,柱礎為覆盆蓮瓣式。門周圍的立頰、門額、地栿、門檻等都為青石雕花,有化生童子、荷花、寶相等圖案,均為金代所作,門額上有“大定歲次丁末巳月……”題記;殿內磚雕神臺以為同期建造;殿頂鴟吻為元代琉璃精品。

岱廟·天齊殿,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

30.東岳廟·正殿、財神殿(2006年,國六)

位于晉城市澤州縣周村鎮(zhèn)北,始建年代無考,宋元豐五年(1083年)重建,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明宣德二年(1427年)、隆慶四年(1570年)重修?,F(xiàn)存建筑正殿、財神殿為宋代遺構,余皆明、清所建。正殿建在高1.5米磚石臺基上,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前檐斗拱保留宋制,內部梁架改動較大。財神殿建在高1.3米石砌臺基上,梁架較為純正,形制為懸山加前檐,正面觀似為歇山頂,面闊進深皆為三間。另外吳王殿建于正殿西側,與財神殿對稱分布,外觀基本一致,為明代建筑。三座大殿東西向一字排開的建筑形制獨特。

東岳廟·正殿,北宋·元豐五年(1083年)
東岳廟·財神殿,北宋·元豐五年(1083年)

31.原起寺·大雄寶殿(2001年,國五)

位于長治市潞城市黃牛蹄鄉(xiāng)辛安村濁漳河西岸,據(jù)寺內經(jīng)幢記載,寺始建于唐天寶六年(747年),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建青龍寶塔(又名大圣寶塔),后歷代均有修葺。現(xiàn)存大雄寶殿、青龍寶塔均為宋代原構,余皆明、清建筑。大雄寶殿座落于石砌臺基上,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歇山頂,平面正方形。殿內梁架為三椽栿對后乳栿用三柱,駝峰隔架。山西古建保護研究所賀大龍先生在《文物》雜志上寫的《潞城原起寺大雄寶殿年代新考》,根據(jù)各種數(shù)據(jù)比對,特別是與天臺庵的比對,認為此殿應為五代建筑。

原起寺·大雄寶殿,不晚于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

32.景德寺·后殿(2013年,國七)

位于晉城市澤州縣高都鎮(zhèn),史料記載始建北齊武平三年(572),唐初稱慈善寺,宋景德四年(1007年)賜景德寺額。后殿為寺內主殿,又稱法堂、三佛殿,此殿的前檐柱上有宋元祐二年(1087年)及金泰和五年(1205年)的題記,對該殿的建筑年代提供了直接證據(jù)。殿身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殿內僅留金柱兩根,空間開闊,明間為雙栿,次間用單栿。

左:景德寺·后殿,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

33.青蓮寺·釋迦殿、藏經(jīng)閣、觀音閣(1988年,國三)

古青蓮寺位于晉城市澤州縣東南17公里硤石山麓,創(chuàng)建于北齊天保年間(550-559年),初名“硤石寺”,至唐大和二年(828年)建彌勒閣。咸通八年(867年),敕賜“青蓮”為額。五代時興建上院,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87年),上院賜名為“福巖禪院”,后至明代福巖禪院復稱青蓮寺。北宋元祐四年(1089)至崇寧元年(1102),鑒巒禪師住持寺院,在原有基礎上,“刻意規(guī)劃,鑿東崖、堙西澗,培薄增卑,以廣寺址。由是供佛有殿、講法有堂、構寶藏以貯圣經(jīng)”,以后金元明清歷代維修。

左:青蓮上寺遠景,右:青蓮寺·釋迦殿,北宋·元佑四年(1089年)

釋迦殿從石柱、門楣石刻題記可知,創(chuàng)建于北宋元佑四年(1089年),殿身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殿內六椽栿之上不用四椽栿,而用前后兩根搭牽,為同類建筑首創(chuàng),殿內神壇上正面保留釋迦佛、阿難、文殊普賢菩薩宋代彩塑五尊,背面有千手觀音殘像一尊。

右:青蓮寺·藏經(jīng)閣,北宋·元佑至崇寧間

藏經(jīng)閣兩層單檐九脊頂。在元至元二年(1336年)采用托舉法改建底層,二樓基本保留了宋代原貌,梁架為四椽栿出檐做斗拱華頭子,內部無柱。

青蓮寺·藏經(jīng)閣,北宋·中靖國元年(1101年)

觀音閣重建于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上層柱額、斗栱及四椽栿均為宋代遺構。殿內所塑觀音、善財、龍女以及十六住世羅漢為宋代原塑,明清重妝。底層東墻正中鑲嵌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的《羅漢碑記》,上面鐫刻著十六住世羅漢以及五百普通羅漢的名號,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保存最為完整的五百羅漢名號碑。

34.金洞寺·轉角殿(2006年,國六)

金洞寺位于忻州市忻府區(qū)合索鄉(xiāng)西呼延村西1.5公里的山坡上。據(jù)寺內經(jīng)幢銘文記載,始建于北宋元佑八年(1093年),明清時期進行修葺?,F(xiàn)存建筑轉角殿為宋代遺構,文殊殿為明代建筑,余皆清代建筑。轉角殿面寬進深各三間,單檐歇山頂,殿內有精美小木作。

金洞寺·轉角殿,北宋·元佑八年(1093年)

35.龍門寺·大雄寶殿(1996年,國四)

位于長治市平順縣城西北65公里的石城鎮(zhèn)源頭村北二里許的龍門山麓,寺創(chuàng)建于北齊天保年間(550-559年),五代后唐及宋金時期曾予大規(guī)模擴建,后歷代皆有修葺。主殿大雄寶殿建于北宋紹圣五年(1098年),面寬進深各三間,平面近方形,單檐歇山頂。是典型的北宋中期建筑,殿內四個內角在柱頭枋上設置一根抹角梁,上承大角梁尾,下以耍頭承挑,是晉東南所見最早實例,或是明代更添之物。

龍門寺·大雄寶殿,北宋·紹圣五年(1098年)

36.九天圣母廟·圣母殿(2001年,國五)

九天圣母廟位于長治市平順縣北社鄉(xiāng)河東村西的土丘上,據(jù)廟內元中統(tǒng)二年(1621年)碑文記載:廟創(chuàng)建于隋,唐、宋、元、明清皆有修葺。主殿圣母殿建于北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單檐歇山頂。殿內清代壁畫80余平方米。殿前為廡殿頂獻殿。

九天圣母廟·圣母殿,北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

37.土地廟·正殿(山西省保單位)

位于晉城市澤州縣高都鎮(zhèn)南社村,不晚于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面闊三間,單檐懸山頂。前檐石柱上有宋崇寧二年(1103)捕蝗題記。抹八棱石柱與柱礎間加梯形柱礩為當?shù)厮谓鸾ㄖR娮龇ā?/p>

高都土地廟·正殿,不晚于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
高都土地廟前檐石柱崇寧二年捕蝗題記

38.河底成湯廟·正殿(2013年,國七)

位于晉城市澤州縣大東溝鎮(zhèn)雙河底村,其始建年代不詳,現(xiàn)存碑刻最早有宋徽宗大觀元年重修的記載,后歷明、清幾經(jīng)修繕。正殿湯帝殿建于北宋大觀元年(1107年),宣和二年(1120)完工。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內部梁架為四椽栿壓后乳栿用三柱,其中乳栿延長過內柱出?頭承四椽栿結構,是這一做法的開創(chuàng)者。古澤洲大地現(xiàn)存有數(shù)十座湯帝廟,以此為最早。

河底成湯廟·正殿,北宋·大觀元年(1107年)

39.玉皇廟·正殿(2006年,國六)

位于晉城市澤州縣北義城鎮(zhèn)北義城村西北,始建年代不詳。現(xiàn)存正殿為宋代遺構,檐柱有宋大觀四年(1110年)重修題記。殿身建于磚砌臺基之上,面寬進深均三間,平面正方形,單檐歇山頂。是晉東南宋晚期小型建筑的代表作,柱頭斗栱為單抄四鋪作,是宋代以來采用四鋪作的首例,單栱、單枋扶壁栱的做法也是孤例,殿頂化生童子瓦當全國少有。2004年7月作者發(fā)現(xiàn),2005年文物部門發(fā)現(xiàn),2006年即入選第六批國保。

北義玉皇廟·正殿,不晚于北宋·大觀四年(1110年)

40.二仙廟·正殿(1996年,國四)

位于晉城市澤州縣金村鎮(zhèn)東南村,北宋紹圣四年(1097年)奠基,落成于政和七年(1117年),西側石柱有建中靖國元年(1101)題記,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正殿為廟內主殿,面寬進深均三間,單檐歇山頂,用材碩大,櫨斗散斗皆有早期皿斗遺風。殿內平梁出跳承槫是少見的特殊做法,木制“天宮樓閣”,雕刻精致,為宋代小木做代表作,樓閣內塑有二仙及侍女群像,是中國僅存的宋塑樂氏二仙女像,為宋塑中的佳作。

小南二仙廟·正殿,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
小南二仙廟正殿天宮樓閣
小南二仙廟正殿內宋代彩塑

41.崇壽寺·釋迦殿(2019年,國八)

崇壽寺位于晉城市澤州縣巴公鎮(zhèn)西郜村東,始建于北魏,唐開元七年(719年)重建,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重修,金、元、明、清屢有修建。現(xiàn)存釋迦殿為宋代遺構,面寬進深均三間,單檐歇山頂,是山西省內最接近《營造法式》的宋代建筑。前檐石柱有宋宣和年間題記,后門額石上有金天會八年(1130)捐施題記。轉角鋪作正側身跳頭鴛鴦交首栱的做法,完全遵照了《營造法式》“斗底兩面相交,隱出栱頭”之規(guī)定,是《營造法式》此項規(guī)定的注解;內柱柱頭華栱向內出抄承乳栿過柱縫承在四椽栿之下的栱頭,向外制成?頭承于乳栿之下,這是在內柱柱頭之上前后疊壓分出兩只?頭承栿做法之首例;內柱柱頭使用了瓜棱形櫨斗,是目前已知宋構之首例;前后門均使用青石門框,也是晉東南所僅見。釋迦殿是我國北方地區(qū)最接近《營造法式》的宋代建筑。另外寺內還保存有北魏造像碑兩通、唐代經(jīng)幢兩幢。

崇壽寺·釋迦殿,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

42.關王廟·正殿(1996年,國四)

位于陽泉市郊區(qū)蔭營鎮(zhèn)林里村玉泉山腰,正殿始建于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重修于宣和四年(1122年),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九脊頂。殿內脊榑上有墨書題記:“維南譽竦祖大宋國河東路太原府平定縣升中郡白泉村于宣和四年壬寅歲三月庚申朔丙子日重修建記”,是建殿時的確切年代。前檐木柱卷殺柔和,柱頭斗栱雙抄五鋪作,45度方向出斜栱。關王廟正殿是全國現(xiàn)存最早的武廟建筑。

關王廟·正殿,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

43.濟瀆廟·正殿(2013年,國七)

位于晉城市澤州縣在高都鎮(zhèn)西頓村。宋宣和四年(1123)年開建,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竣工,前后歷時六十六年。原為三間單檐歇山頂,1958年改為硬山頂。正殿的柱礎、前檐柱和梁架部分構件為北宋宣和年間原物,但斗栱和部分構件已非北宋形制,其中斗栱不晚于元代。四根石柱均有宋宣和四年捐施題記,其中兩處題記為篆書,是同期題記中所僅見。2008年11月由當?shù)毓沤◥酆谜邚埥ㄜ娎蠋煱l(fā)現(xiàn),并于2010年入選“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fā)現(xiàn)”。

西頓濟瀆廟·正殿,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

44.清徐狐突廟·正殿(2006年,國六)

位于太原市清徐縣城西南八華里的西馬峪村北,為紀念春秋時晉國大夫狐突而建。始建于宋宣和五年(1123年),金明昌元年(1190年)、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均作過修葺,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增補擴建。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明嘉靖年間擴建為前后兩室,前為朝堂,后為寢宮。前殿為卷棚懸山頂,后殿單檐歇山頂。殿前懸掛“三晉名臣”匾額1幅,殿內裝修精致,上塑狐突夫婦坐像各1尊,兩旁各塑官吏、武士、侍女像10余尊,均具元代特征。

清徐狐突廟·正殿,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

45.長春村玉皇觀·前殿(2019年,國八)

位于長治市長治縣萌城鎮(zhèn)長春村西。前殿為面闊三間、進深四架椽的懸山小殿,平面長方形。屋蓋舉折極緩,檐出很深。前檐斗栱單抄單下昂五鋪作,后檐單抄四鋪作,昂身用材碩大。櫨斗散斗類早期皿斗,昂下單瓣真華頭子皆為宋代早期特征。內部梁架四椽栿通檐加內柱。殿正中有地宮一座,臺基西側有“大明正德八年孟冬初一日□□善人車□修造戲臺前后佛殿□階鐘樓臺”題記一則。

46.壽陽普光寺·大殿(2006年,國六)

位于晉中市壽陽縣西洛鎮(zhèn)白道村,始建年代無考,現(xiàn)存建筑正殿為宋代建筑,東西配殿為明代建筑,余皆為清代建筑。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通進深14.1米,平面近方形,單檐硬山頂。進深大于面闊,這種布局尚屬少見。前檐用木柱四根,柱間施闌額、普拍枋,但普拍枋居于櫨斗兩側而不位于其下,形制獨特。柱頭斗拱單下昂四鋪作,雙耍頭,昂為平卷假昂,內部梁架四椽栿加前后乳栿用四柱,乳栿直接插入柱身。梁架間以駝峰大斗隔架,其結構形制和用材規(guī)范上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點。東西兩壁保留明代水陸壁畫,北壁清代重繪三佛二菩薩二天王像。

壽陽普光寺·大殿,北宋

47.善化寺·大雄寶殿(1961年,國一)

位于大同市南門內,大雄寶殿建于遼代,金天會、皇統(tǒng)年間均有修繕。大殿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單檐廡殿頂。殿內梁架為徹上露明造,正中有平棊藻井兩間,雕刻精湛,其形制、手法屬典型遼代形制。正中供有五方佛像,東西兩側磚臺之上置有二十四諸天塑像,神態(tài)各異,性格鮮明,皆金代遺物。殿內西、南兩壁之上,存有清朝康熙二十五年至四十七年所繪壁畫,內容均為佛教故事。

善化寺·大雄寶殿,遼
善化寺大雄寶殿金代彩塑五方佛
善化寺大雄寶殿金代彩塑

48. 長治崇教寺·正殿(2013年,國七)

位于長治市長治縣馬場鎮(zhèn)故驛村。創(chuàng)建于宋雍熙元年(984),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硬山頂。殿內梁架為四椽栿壓后乳栿用三柱,用材碩大,四椽栿與后乳栿均為一根圓木對開而成,金柱為石質方形,收分明顯。門窗配置與宋式建筑形制趨同,殿前設寬大月臺,整體符合宋末金初風格,但前檐改動很大。

長治崇教寺·正殿,宋末金初

49. 崔府君廟·山門(2001年,國五)

位于晉城市陵川縣禮義鎮(zhèn)北街村中。廟創(chuàng)建于唐,宋代重建,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重修,明洪武二年(1369年)及清末民初均有修葺?,F(xiàn)存山門為宋金遺構,山門分上下兩層,平面形制為長方形,面闊三間,進深六架椽,重檐歇山頂。明間有青石門框,山門高居廟宇正中,且筑于高臺之上,平臺突起,高臺以上的門廡或殿宇,見于敦煌壁畫,實例僅存此處。二層支出平座勾欄,平座下為雙抄五鋪作斗栱,屋頂斗拱為單抄單下昂,第一跳為偷心造,昂為批竹形真昂,內部六椽栿通前后檐無內柱,六椽栿背直接疊壓四椽栿,斗栱里轉全部偷心造,用材規(guī)整,為宋代手法。

崔府君廟·山門,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

50.龍巖寺·前殿(山西省第五批省保)

位于晉城市沁水縣中村鎮(zhèn)上閣村,創(chuàng)始年代不詳,一般認為是金代建筑。三間四椽九脊頂,四椽栿通檐用二柱,殿內有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維修題記。但四椽栿出檐作華頭子,與下昂共出一跳,昂頭平卷式。此一形制山西境內最早出現(xiàn)于宋天圣年間的萬榮稷王廟大殿、晉祠圣母殿、壽陽普光寺大殿,晚期出現(xiàn)于金大定間周村坪上湯帝廟西垛殿,晉祠獻殿。殿內四椽栿于平梁之間使用駝峰而非蜀柱隔架。綜合考慮,龍巖寺前殿很可能為宋代建筑。

龍巖寺·前殿,推測金代

2019.12.6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日韩精品区欧美在线一区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日韩|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 免费性欧美重口味黄色| 香港国产三级久久精品三级| 99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妻子的新妈妈中文字幕| 国内女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大香蕉再在线大香蕉再在线| 日本黄色录像韩国黄色录像| 大屁股肥臀熟女一区二区视频| 欧美尤物在线视频91|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高清视| 亚洲免费黄色高清在线观看| 永久福利盒子日韩日韩|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精品|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亚洲专区| 日韩专区欧美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国产亚洲神马午夜福利| 韩日黄片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熟妇熟女久久精品 | 精品al亚洲麻豆一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色婷婷亚洲精品综合网| 久久精品伊人一区二区| 91人妻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日韩熟妇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福利视频这里有精品| 激情综合五月开心久久|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色综合| 中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韩欧美好看的剧情片免费|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熟妇人| 视频一区日韩经典中文字幕| 在线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国产一级91| 精品丝袜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日本午夜福利视频免费观看| 女人高潮被爽到呻吟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