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涎丹(《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組成】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分
【用法】上藥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食后,臨臥,淡姜湯下5~10丸。亦可作散劑,每次服2g。
【主治】爽涎伏在胸膈上下,變?yōu)橹T病,或頸項、胸、背、腰、腹、脅、手、足、胯、髀隱痛不可忍,筋骨牽引灼痛,走竄不定;或皮膚麻痹,似乎癱瘓;或頭痛不可舉;或神志昏倦多睡;或飲食無味,痰唾稠黏;或睡中流涎;或麻木眩暈,痞悶嘈雜,其人平素多痰。
【證析】此方所治證候雖多,而其致病機理均屬黏涎壅滯三焦膜腠使然。手少陽三焦外通肌表,內(nèi)連臟腑,上至巔頂,下至于足,表里上下,無處不有,五臟六腑,無所不包。是衛(wèi)氣升降出入之區(qū),水津運行出入通道。如果行于三焦水津凝結成為黏涎,伏于胸膈上下,留滯腠理三焦,遂隨涎滯部位不同而見證各異。其基本病理是:涎滯腠理→影響筋膜→變生諸證。
【病機】涎滯膜腠。
【治法】攻逐痰涎法。
【方義】此種涎液留滯膜腠證候,使用一般利水行痰藥物療效欠佳。當用逐飲力量很強的藥物組合成方,始可克敵制勝。方用甘遂行經(jīng)隧脈絡之水,大戟瀉腹膜腸胃之水,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合而用之,能呈攻逐痰涎功效。俾水去痰消而諸病可愈。近世多畏此方猛峻,不敢使用。須知此等痰涎壅滯重證,如果只求平穩(wěn),則病重藥輕,鞭長莫及。只要辨證準確,放膽投之,往往可收捷效。
【應用】上述種種見證,審其確屬痰涎阻滯,但見一證即可應用。一般而論,其人平素多痰或睡中流涎是其辨證依據(jù),但亦不盡如此。余曾以此方治一青年軍人,右胸脅間有一包塊,平素并無痰多證狀,服此方10日左右而消,即是一例。 病案:日籍華人耿某,男,年過六旬,2005年來函,述其遍身骨節(jié)疼痛難忍,已逾十年。后購拙著《中醫(yī)治法與方劑》四版以后,翻閱控凝丹一方所治,差堪對證。因其日本藥店無此三藥出售,來函請寄。回信言其三藥今在國內(nèi),其中甘遂已是禁售之列,唯有我在宜賓所開振興中醫(yī)醫(yī)院尚有此藥,但卻不能寄出國外,因其一旦發(fā)生事故,難負其責。未幾日耿某遂從日本歸來求治。詢其病情確與此方相符,遂處此方囑其試服。在宜賓治療一個月之后,周身疼痛逐漸消失,再三致謝而去。此案竊有感焉。20年來,多數(shù)中藥有毒之品,均已禁用,其中甘遂并非劇毒,服后出現(xiàn)腹瀉,正是利用此藥泄?jié)嵯滦械恼7磻?。因其痰濁阻滯少陽三焦表里之間,或呈胸水、腹水,均非利尿即能外泄,須從腸道瀉出體外。如果甘遂成為禁用之品,此類患者只有坐以待斃。雖然西醫(yī)可用空針抽水,但是旋抽旋積,又將作何處理?何況骨節(jié)疼痛,全是多年痰濁樣的黏涎,難于抽出,又將如何處理?現(xiàn)在西醫(yī)也在研究毒蛇之類劇毒涎液治病,甘遂服后即瀉,停服即止,禁用確有不當之處。服此方時,忌甘草。
【歌括】 《三因》傳下控涎丹,大戟芥遂三藥研, 涎留膜腠生百病,攻逐涎液病可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