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上巨虛 【中文拼音】Shangjuxu 【外文縮寫】ST37 【穴名出處】《靈樞·本輸》 【別 名】上林、足上廉、巨靈上廉 【穴名解釋】 上,上方;巨,巨大;虛,中空。脛、腓骨之間形成較大間隙,即中空。穴在空隙上方。 【穴位定位】 1、三里下三寸,兩筋骨罅中,舉足取之。《針灸大成》 2、在小腿前外側(cè),當(dāng)犢鼻下6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穴位解剖】 在脛骨前肌中;有脛前動(dòng)、靜脈;布有腓腸外側(cè)皮神經(jīng)及隱神經(jīng)的皮支,深層當(dāng)腓深神經(jīng)。 【穴位功能】調(diào)和腸胃,通經(jīng)活絡(luò)。 【主治病癥】 1、主臟氣不足,偏風(fēng)腳氣,腰腿手足不仁,腳脛酸痛屈伸難,不久立,風(fēng)水膝腫,骨髓冷疼,大腸冷,食不化,飧泄,勞瘵,夾臍腹兩脅痛,腸中切痛雷鳴,氣上沖胸,喘息不能行,不能久立,傷寒胃中熱?!夺樉拇蟪伞?/p> 2、腸鳴,腹痛,泄瀉,便秘,腸癰,下肢痿痹,腳氣。 【穴位配伍】 1、配足三里、氣海治便秘、泄瀉; 2、配陽陵泉穴、足三里穴緩解治療膝痛。 【針刺方法】 1、《銅人》針三分?!夺樉拇蟪伞?/p> 2、《明堂》針八分,得氣即瀉?!夺樉拇蟪伞?/p> 3、直刺1~2寸,深刺可透承山。 【艾灸方法】 1、《銅人》針三分?!夺樉拇蟪伞?/p> 2、《明堂》灸日七壯。《針灸大成》 3、艾條灸5~20分鐘,艾炷灸3~7壯。 【按摩作用】 緩解治療腹痛脹滿,腸鳴泄瀉、痢疾、胃腸炎、細(xì)菌性痢疾;便秘,闌尾炎;膝脛酸痛,下肢痿痹,腳氣等。 【附 注】大腸經(jīng)下合穴。 【文獻(xiàn)摘錄】 東垣曰:“脾胃虛弱,濕痿,汗泄,妨食,三里、氣街出血,不愈,于上廉出血。”《針灸大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