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是“火熱證”的俗稱。中醫(yī)學認為,本證是人體受到“火熱之邪”的侵襲而引起全身或局部出現(xiàn)的一系列“熱證”表現(xiàn)。 中醫(yī)治療火熱證,主張“辨臟”用藥,如下列出“五臟之火”的不同表現(xiàn)及如何選擇中成藥,為患者提供參考。 心火
口舌生瘡、口角糜爛、心中煩悶、失眠、面赤口渴、小便發(fā)黃、大便干結(jié)、舌尖發(fā)紅等。
治療以清熱寧心為主。 宜選導赤丸,能清熱瀉火、利尿通便,尤適于口舌生瘡、小便黃赤的患者; 黃連上清丸,可清熱通便、散風止痛; 大神口炎清顆粒,對虛火上炎引起的口舌生瘡效果更佳。 肺火
鼻腔烘熱、干咳無痰或痰中帶血、咽干口燥、聲音嘶啞及潮熱盜汗等。
治療以滋陰清熱、潤肺化燥為主。 可選羚羊清肺丸,既能清肺利咽、除瘟止咳,還可養(yǎng)陰潤肺; 玄麥甘桔沖劑,有清熱滋陰、潤肺化痰作用,尤其適用于虛火上炎所致的干咳、咽喉腫痛; 麥味地黃丸,更適用于干咳無痰、手足心熱、潮熱盜汗的患者。 胃火
上腹部灼熱嘈雜,進食多但容易饑餓,口干口苦或有口氣臭穢、牙齦腫痛、大便干結(jié)、煩躁不安、失眠等。 選擇藥物重在清胃瀉火。 清胃黃連丸既可清瀉胃火,又能滋養(yǎng)胃陰; 牛黃解毒丸(片)清熱解毒作用較強,尤其適用有牙齦腫痛、大便秘結(jié)的患者; 三黃片清熱解毒、瀉火通便,對大便秘結(jié)、口氣臭穢者效果較好。 肝火患者多有脾氣暴烈、動輒發(fā)火性格。 主要表現(xiàn)為頭痛劇烈,以太陽穴處痛為明顯,面紅目赤、口干咽痛、脅肋疼痛、尿黃便秘等,甚至吐血。 選擇藥物以清熱降火、平肝疏肝為治則。 丹梔逍遙丸能疏肝清熱,適用于肝火上亢輕證者; 龍膽瀉肝丸對肝膽濕熱所致的頭暈目赤、脅痛口苦、耳腫疼痛、耳鳴耳聾等,療效較佳; 當歸龍薈丸重在瀉火通便,適用于肝膽火旺、大便秘結(jié)的患者。 腎火頭暈眼花、兩顴潮紅、耳鳴耳聾、睡眠不安、五心煩熱、形體消瘦、腰腿酸痛等。 選擇藥物重在滋陰、降火、補腎。 知柏地黃丸主要有滋陰降火之效; 大補陰丸適用于陰虛火旺之潮熱盜汗、咳嗽咳血、耳鳴遺精等; 杞菊地黃丸適用于肝腎陰虧所致的頭暈眼花、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等證; 耳聾左慈丸主要功效是滋腎平肝,適用于肝腎陰虛、耳鳴耳聾、頭暈目眩等。 文/蒲昭和 副研究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