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司馬光為首的守舊派,到底是不是禍國奸臣?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在很多人印象中,凡是改革派,都是正義的,都是好的;凡是守舊派,都是邪惡的,都是壞的。但其實,改革和守舊之間,往往并不存在所謂好與壞之分。 因為,后世判斷改革成功與否的標準,主要就是看國家的財政收入有沒有增加。 舉個例子,國家原先一年的財政收入是5000萬兩白銀,后經(jīng)過改革派人士改革,國家一年的財政收入提高到8000萬兩白銀,那后世在評價時,就認為這個改革是好的。 問題是,在生產力發(fā)展水平?jīng)]有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新的農作物也沒有被研制出來之前,社會所能創(chuàng)造的總財富其實是一定的,尤其是在達到某個數(shù)值之后,就很難再繼續(xù)增長。這個時候帝國的財政收入增加,通常就意味著民間的財富變少。 那么,這個從民間獲取來的財富,究竟是出自誰的口袋呢? 按照改革派人士來說,政府新增加的錢,都是出自那些有錢的地主鄉(xiāng)紳、官僚階層,是撬動的他們的奶酪??偠灾?,帝國的改革,是劫富濟貧,是把有錢人非法獲取的財富收歸國有,然后由國家用來作惠民工程。 但是,按照保守派人士來說,政府新增加的錢,都是出自廣大底層百姓的腰包??偠灾蹏乃^改革,其實是變相搜刮民脂民膏,是與民奪利,再總而言之,這些所謂改革派官員,都是通過橫征暴斂,把廣大底層百姓的腰包給掏空。 其實呢,類似的爭論,就是王安石與司馬光爭論的核心焦點,按照王安石等改革派構想,其實就是呼吁政府全面插手市場經(jīng)濟運行,因為這樣政府和百姓都能獲取很多好處。 比如政府放貸,老百姓就不用受高利貸的盤剝;再比如,政府建立更多的國營商場,老百姓就可以買到更便宜的貨物;再比如,政府收錢雇民工,老百姓就不用為徭役奔波了;再比如,政府收錢儲備糧食,老百姓就相當于買了一份免于饑餓的保險…… 當然,最大的好處就在于,政府并沒有加稅,財政收入?yún)s明顯增多。也就是說,政府所增加的這些收入,其實是與那些有錢人爭奪利益,把原本屬于他們的收入變成國家的,廣大老百姓在這個過程總并不需要多交稅,相反因為這些行業(yè)被國家壟斷,老百姓甚至能以更低的成本獲取相關物資,所以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情。 至于司馬光的態(tài)度很簡單,那就是:政府全面插手經(jīng)濟運行,即使是出于好心,也會把事情辦壞的。因為,那些負責執(zhí)行的官員,他們真的敢動有錢人的利益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先不說這些有錢人本身就是有權有勢,就是這些負責執(zhí)行官員,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之一,讓他們革自己的命,顯然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所以最后的結果,必然是官員與有錢人相互勾結,然后巧立名目、變相盤剝老百姓。 也正因為此,司馬光認為改革所增加的財政收入,其實都是出自廣大底層百姓的腰包,他們并沒有因為改革而獲利,反而因為改革生活得更加貧困。所以司馬光反對改革,他認為政府不應該全面插手經(jīng)濟運行。 那么,王安石和司馬光的觀點究竟誰正確呢?其實我們很難真正去判斷清楚,因為王安石一生清明廉潔,但人家司馬光也是兩袖清風,他們兩人的道德品質都非常之高。至于下面的眾多保守派官員,還有眾多改革派官員,從本質上來說,恐怕也都差不多。因為,真正全心全意為百姓考慮的官員,永遠只是少數(shù)。 事實上,相關的爭論,在古今中外的經(jīng)濟史上,都從未停止過;就是在現(xiàn)代中國,也一直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所以,如果簡單把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歸為禍國奸臣的行列,顯然是有失公允,至于北宋積貧積弱的情況,就更與他們無關。 因為,在經(jīng)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沒有出現(xiàn)重大改變之前,所謂的改革,即便執(zhí)行得非常成功,最終也只是緩解政府一時的財政危機而已;但如果執(zhí)行得出現(xiàn)偏差,那輕者弄得民怨沸騰,許多百姓因此流離失所;重則直接讓帝國內部爆發(fā)大的動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