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fā),唐玄宗倉皇奔蜀,長安城一下子成了最不安全的地方之一。大量才子由長安南下,那時候大概沒人會注意到人群中有一位叫張繼的小文人,畢竟他當時沒什么名氣。但沒多久后,他一詩成名了,只因他流落到姑蘇城外時寫了一首七言絕句,這就是《楓橋夜泊》: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的存在,讓我們真正見識了什么叫古詩的魅力。首先它捧紅了蘇軾至少兩個景點,一個寒山寺,一個楓橋。其次,它“征服”了很多日本人,入選日本課本,讓日本很多寺廟有了“晨鐘暮鼓”的習慣,總之它讓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很有“面子”。然而這首年年入選咱們小學課本,老師要求全文背誦的七絕,咱們真的讀懂了嗎?在它身上到底還有多少謎題是連專家也說不清的?本期小美就和大家說道一、二。 第一句“月落烏啼霜滿天”小美就問一句,這個“烏啼”和“霜”到底何意?其實或許沒咱想的那么簡單。從全詩來看,這首詩寫的是深夜,這一點大家已經(jīng)達成共識。但烏鴉是一種晝行夜伏的動物,它最常啼叫的時間是在傍晚時分,若此處的“烏啼”指的是烏鴉的啼叫,于是有認為這不太可能是烏鴉在叫,而是當時寫姑蘇城外一個名叫“烏啼”的古鎮(zhèn)。這個說法雖然沒有找到史料證據(jù),但倒也說得過去。 而“霜”字則更不簡單。破曉前是最暗的,就算遠處有星星漁火,也是看不見霜滿天的。而且霜華在地,這就是為何李白會寫“疑是地上霜”,不寫“天上霜”。所以此處張繼并沒有看見霜,他寫的不是視覺而是感覺,這個感覺其實就是一個字:冷。因為周身覺得冷,所以他想到此時定是滿天霜氣。 就僅這第一句的7個字,就已經(jīng)很不簡單了。第二句“江楓漁火對愁眠”,有疑惑的是“江楓”到底是指什么?目前最正統(tǒng)的解釋是:江邊的楓樹。但恰恰姑蘇城外有一個“封橋”,在唐代吳語封、楓同音,所以這個“楓”可能指的是楓橋,而“江”指的是江村,這個解釋是說得過去的。 第三句意思很清楚,但第四句卻又同樣不簡單了,“夜半鐘聲到客船”當年歐陽修曾提出過質疑,認為張繼詩寫得確實不錯,但這一句是亂寫。歐陽修的意思是咱們聽過“晨鐘暮鼓”,但哪來半夜敲鐘的道理,這不是瞎掰嗎?其實歐陽修的這個質疑,問出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很多人沒讀懂這句。 后來經(jīng)多人查訪,發(fā)現(xiàn)姑蘇城外的多個寺廟確實與一般寺廟不同,這些寺廟一直有半夜敲鐘的習慣,當?shù)匕堰@鐘聲叫做“分夜鐘”,這樣一來大家就明白張繼真正的高明之處了。這一句證明了張繼此詩非虛構,而是真的在姑蘇城外失眠了。首句明明已經(jīng)寫了時間為“月落”,尾句還強調時間“夜半”,這種寫法在僅有28個字、惜字如金的七絕中是少見的,所以很顯然張繼是故意為之,他就是要突出此處鐘聲的與眾不同,進而體現(xiàn)出自己的無眠和愁。 一首28個字的唐詩,到底能有多少迷,到底能藏多少“小心機”,這首《楓橋夜泊》當真是讓我們見識到了?!盀跆洹笔遣皇菫貘f啼叫,江楓是不是江邊的封橋,或許只有張繼自己知道了。對這些大家怎么看?歡迎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