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隨先生是一代學(xué)者、哲人,一生著述頗豐,對詩詞曲皆有獨(dú)到見解。本期《新批評》作家眼欄目,我們邀請了作家潘向黎品讀顧隨。 讀此文,需先靜心,然后跟隨作家仔細(xì)體味——你會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詩詞究竟如何承載人生至味,并支撐起一代代文人的赤子之心。 “讀顧隨,方讀得五體投地,他又親切地將你扶起來;才忍俊不禁,他又使你肅然惕然而深思。” 讀顧隨札記 潘 向 黎 讀顧隨,斷難保持儀態(tài)。時而拍案大呼,時而喟然長嘆,真是冰炭置腸,百感交集。 讀顧隨的書,講義,散文,小說,給朋友的信,他的博學(xué)和活潑潑的心性,不要人折服,只要人喜悅贊嘆。 他的詩人情腸可以解釋何為“赤子”,他的見解足為“獨(dú)到”二字作箋注。 顧隨(1897年-1960年) 顧隨有幾點(diǎn)真正了不起。一是打通古今,說古人如今人,如平輩朋友,愛而知其短,知無不言,簡直將一個個古人說活了;二是打通中西,不為炫耀更不是羅列,就是一種全世界往來縱橫的大視野大通感;三是打通了作詩、作文、做人的界限,將其中不同處與相通處都講透了,對讀者、聽者的寫作有用,生活更有用。 先生真大學(xué)問家,大詩人,大智者,更是大仁者。 讀顧隨,方讀得五體投地,他又親切地將你扶起來;才忍俊不禁,他又使你肅然惕然而深思。 我覺得:如果在年輕的時候遇到這樣一位老師,我的人生肯定會不一樣的。但是又想:也許現(xiàn)在遇到更好,免得年輕草率懵懂,萬一沒有理會,反而錯過了,豈不成了此生大憾? 偶爾會想起同樣博學(xué)而有趣的錢鍾書。 但是兩個人非常不一樣,顧隨的心腸熱。 顧隨提出,偉大詩人必須有將小我化而為大我之精神。 怎么化?一個途徑是對廣大的人世的關(guān)懷,另一個途徑是對大自然的融入。 第一個途徑的代表是“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杜甫《登樓》)。 第二個途徑的代表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說得何等明白易懂,何等生動貼切,而眼界自是開闊,氣象自是不同。 真正寫得“大”的詩,讀詩的人也要有“大”的眼界和氣象,才能讀得進(jìn)去,讀得透徹。 “奇外無奇更出奇,一波才動萬波隨”(元好問論詩絕句中的一句),葉嘉瑩用來評價顧隨講課時的聯(lián)想和比喻的豐富生動。 雖然無緣親炙,但讀完《中國古典詩詞感發(fā)》,也確確實(shí)實(shí)體會到了“一波才動萬波隨”的妙處。 正文第一頁,就看到一句令人大驚奇的話—— 意在救人尚不免于害人,況意在害人? 文藝創(chuàng)作,天下事業(yè),莫不如是。 “詩根本不是教訓(xùn)人的,是在感動人,是‘推’、是‘化’——道理、意思不足以征服人?!?/p> 然則文學(xué)本就不想征服人。 “做人、作詩實(shí)則‘換他心為我心,換天下心為我心’始可。” 作為寫作者,聞此言感愧交并。 “與花鳥同憂樂,即有同心,即仁。” 難怪我只要遇見喜歡花草和小動物的人,總覺得可以放心接近,原來他們都是仁人。 “自得與自在不同,自在是靜的,自得是動的。自得,非取自別人,是收獲而能與自己調(diào)和,成為自己的東西?!?/p> 自在和自得都是平和的,但自得的價值更飽滿。 如今許多人,不但不能自得,連自在都做不到,天天好大的不自在,然后鬧騰得別人也不自在,真是何苦來? 顧隨認(rèn)為王維的“風(fēng)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四句,不如王績的《野望》中的一句“獵馬帶禽歸”。 不同意。雖出自顧隨先生亦不能贊同。若在課堂上,肯定舉手與之爭論。 “韻味有遠(yuǎn)近,氣象有大小。凡一種文體初一發(fā)生時皆有闊大處。五言詩之在漢,七言詩之在唐,詞之在北宋,曲之在元,皆氣象闊大,雖然談不到細(xì)致?!?/p> 往往熟了,就精巧,就圓潤,但是也失去了初始的充沛元?dú)夂烷煷髿庀蟆?br> 一個寫作者的創(chuàng)作歷程往往也如此。 魯迅 從氣象入手,顧隨對魯迅這樣評價: “魯迅先生作品亦然,凝煉結(jié)果真成了一種寂寞,不但冷淡是如此,寫熱烈亦然,終不能闊大,發(fā)皇。” 說魯迅氣象不闊大,真是獨(dú)具慧眼。 也不必為魯迅打抱不平,因?yàn)楹吞迫吮龋欕S對宋人詩都一律嫌“小”,連陸游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這樣的句子也不例外。 “宋人能不如唐人莽,宋人深不如唐人淺;宋人思之深而實(shí)淺,唐人詩思淺而實(shí)深?!?/p> 這真關(guān)乎氣數(shù)。就像一個人,到了中年,自然失去了年輕時的莽和淺,也失卻了那背后的元?dú)狻⒙收婧烷_闊,卻也只能努力變得“能”和“深”,不然,豈不一無是處? 時代真無奈,人生也真無奈。 “極不調(diào)和的東西得到調(diào)和,便是最大成功、最高藝術(shù)境界?!?/p> 是極! 黃山谷的“雨足郊原草木柔”,顧隨評之曰—— “說的是柔,而字字硬?!?/p> 笑得我一口茶幾乎嗆死。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顧隨說—— “此詩讀之可令人將一切是非善惡皆放下?!?br> 對一首詩,不能指望有比這個更高的評價了。 而當(dāng)?shù)闷疬@樣評價的詩,才是詩中的詩,巔峰中的巔峰吧。 顧隨有一個很重視的標(biāo)準(zhǔn):大方。大方是精巧、小氣的反義詞。 說初唐氣象闊大,“后人寫詩多局于小我,故不能大方”。 “定于一”是靜,不是寂寞。 現(xiàn)在的人,心不靜,而外面忙且迫,難怪那么寂寞。 “中國山水畫中人物已失掉其人性,而為大自然之一?!?/p> 怪不得看許多山水畫,人物都大同小異或者面目模糊,倒是那些山巒、那些怪石、那些樹木、那些水上的波紋,甚至那些入穴出岫的云,都各有各的面目。原來是當(dāng)作為大自然的一部分的時候,人的鮮明個性是要被繳械的。 舉落入叛軍之手而猶能作“凝碧池頭奏管弦”為例,顧隨說: 王維即在生死關(guān)頭仍有詩的欣賞。如法國蒙德《紡輪的故事》,寫一王后臨死在刀光中看見自己的美。 這個聯(lián)想,真是絕了。 是,王后在刀光中看見自己的美,詩人在生死關(guān)頭仍看見美,看見自己的心。 說老杜時,以他的《北征》為例,發(fā)出了相似的感慨—— “大詩人畢竟不凡,大詩人雖在極危險(xiǎn)時,亦不亡魂喪膽;雖在任何境界,仍能對四周欣賞?!?/p> 王維 說王維最是層層剝進(jìn),而層層透徹—— “王摩詰(王維)是調(diào)和,無憎恨,亦無贊美?!?br> “右丞(王維)高處到佛,而壞在無黑白,無痛癢。……放翁(陸游)詩雖偏見,究是識黑白,識痛癢”,“一摑一掌血,一鞭一條痕”。 “詩之傳統(tǒng)者實(shí)在右丞一派?!袊魺o此派,中國詩之玄妙之處便表現(xiàn)不出?!?br> “摩詰不使力,老杜使力;王即使力,出之亦為易;杜即不使力,出之亦艱難?!?br> 說到中庸—— “缺少生的色彩,或因中國太溫柔敦厚、太保險(xiǎn)、太中庸(簡直不中而庸了)……” 其實(shí)“中庸”不是溫吞,講的是恰如其分,而多少人不明白,或者“裝睡”,假中庸之名,不中而庸。 不中而庸者,實(shí)眾。 “中國君子明于禮義,而暗于知人心。” 可正是這個話。所以中國人看歐洲電影、美國電視劇,往往被撲面而來的、茂密幽深的人性叢林驚呆了,中國的古訓(xùn)、家訓(xùn)、圣人之訓(xùn)都是扁平的,根本不能應(yīng)付。 孔子“見賢思齊焉”,顧隨的理解是“積極與禪宗同,而真平和,只言‘齊’,‘過之’之義在其中”。 要和自己追慕的賢人“齊”,或者還要超過他。這真好。 可惜今天的少年,多的是見賢思“棄”,一“棄”,似乎就自然“過之”了。 如何使生的色彩濃厚?顧隨說—— 第一,須有“生的享樂”。第二,須有“生的憎恨”。第三,還要有“生的欣賞”。 “不能鉆入不行,能鉆入不能撤出也不行,在人生戰(zhàn)場上要七進(jìn)七出?!?br> 在風(fēng)格上,顧隨承認(rèn)很難兩全—— 比如神韻與力。“寫什么是什么,而又能超之,如此高則高矣,而生的色彩便不濃厚了,力的表現(xiàn)便不充分了,優(yōu)美則有余,壯美則不足?!?br> “然事有一利便有一弊:太白自然,有時不免油滑;老杜有力,有時失之拙笨。各有長短,……” 又比如“滑”與“澀”。 “作詩‘滑’不好,而治一經(jīng),損一經(jīng),太澀也不好?!?br> 承認(rèn)難以兩全,而不奢望兼顧,方是的論??吹健岸烫幈阌砷L處來”,“治一經(jīng),損一經(jīng)”,更是高明。 李白 說李白—— “太白詩飛揚(yáng)中有沉著,飛而能鎮(zhèn)紙,如《蜀道難》;老杜詩于沉著中能飛揚(yáng),如‘天地為之久低昂’?!?br> 比較李杜,不以偏概全。 說李白卻想到古詩十九首、曹操父子,因?yàn)椤皾h、魏詩如古詩十九首、曹氏父子詩,思想雖淺而情感尚切”。而“李白詩思想既不深,感情亦不甚親切”。 李白有李白的好處,是什么呢? “太白詩一念便好,深遠(yuǎn)?!?br> “譬喻即為使人如見,加強(qiáng)讀者感受?!灰婞S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皆是助人見?!?/p> 使人如見。助人見。真是純金美玉,字字鎮(zhèn)紙。 “詩中不能避免唱高調(diào),唯須唱得好?!?/p> “別人唱高調(diào)乃理智的,至太白則有時理智甚少。” 說的是。但天才創(chuàng)作,往往理智比較少。 論《紅樓夢》與《水滸傳》:“若《紅樓》算能品,則《水滸》可曰神品?!都t樓》有時太細(xì),乃有中之有,應(yīng)有盡有;《水滸》用筆簡,乃無中之有,余味不盡?!?/p> 這是最不能同意顧隨的一個看法。完全不同意。甚至以此推斷先生真懂詩,懂禪,但并不是真懂小說,至少不如曹雪芹懂。 然而顧隨還真是不太喜歡《紅樓夢》,這對我是個打擊。 “文學(xué)應(yīng)不墮人志氣,使人讀后非傷感、非憤慨、非激昂,傷感最沒用。如《紅樓夢》便是壞人心術(shù),最糟是‘黛玉葬花’一節(jié),最墮人志氣,真酸。幾時中國雅人沒有黛玉葬花的習(xí)氣,便有幾分希望了?!?/p> 目瞪口呆。 但是想到那是在國族危殆的抗戰(zhàn)時期,又有幾分可以理解。但是仍然是不贊成,不同意。 文學(xué)可以唯美,而美正不必有用,不必鼓舞志氣,美令人感動,令人沉醉,已經(jīng)足夠了。 況且,一個真愛黛玉葬花的人,完全可以在現(xiàn)實(shí)中很強(qiáng)大,強(qiáng)大到保護(hù)黛玉和那些桃花。 從來沒見過像顧隨這樣視“古之圣賢”如平輩朋友而公開質(zhì)疑的,而且用的是大白話,讀之如毫不避諱地當(dāng)面批評,真是解放心靈,痛快淋漓—— (李白《烏棲曲》)“東方漸高奈樂何”句,不通。用古樂府“東方須臾高知之”(《有所思》),古樂府此句亦不好解。 (哈哈哈! ) “功名富貴若常在,漢水亦應(yīng)西北流。(《江上吟》)”太白此兩句,豪氣,不實(shí)在,唯手段玩得好而已,乃“花活”,并不好,即成“無明”,且令讀者皆鬧成“無明”。 太白詩有時不免俚俗。唐代李、杜二人,李有時流于俗,杜有時流于粗(疏)。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jìn)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將進(jìn)酒》)”皆俗。所謂“俗”,即內(nèi)容空虛。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比俗x宋詩多病其議論,于蘇、辛詞亦然,而不知唐人已開此風(fēng)。太白此詩開端即用議論,較“三百篇”“十九首”相差已甚大矣。 (李白)“鳳去臺空江自流”,固經(jīng)濟(jì)矣,無奈小氣了。不該花的不花,但該花的不可不花。太白此句較之《黃鶴樓》兩句,太白是“小家子”,崔顥是“大家子”?!傍P去臺空江自流”,試問有何意思? 杜甫 老杜七絕,選者多選其《江南逢李龜年》一首,……此首實(shí)用濫調(diào)寫出。寫詩若表現(xiàn)得容易、沒力氣,不是不會,是不干;或因無意中廢弛了力量,乃落窠臼。 老杜詩有時寫得很逼真,但不明是什么意思。 《長恨歌》敘事,失敗了,廢話多,而不能在咽喉上下刀。如寫貴妃之死,但曰: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zhuǎn)峨眉馬前死。 真沒勁! 老杜“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好,而不太自在。韓退之七古《山石》亦不自在,千載下可見其用力之痕跡,具體感覺得到。 (但是對韓愈用力之結(jié)果評價不低,“唐宋詩轉(zhuǎn)變之樞紐即在‘芭蕉葉大梔子肥’一句”。) 老杜抓住人生而無空際幻想,長吉(李賀)有幻想而無實(shí)際人生。 長吉當(dāng)然是天才,可惜沒有“物外之言”。 “石破天驚逗秋雨”則費(fèi)力,不懂,“隔”。抓的是癢處而“隔”,意甚好,寫得不好。愈往后念,愈不可懂。(這首詩確實(shí)不好懂,而且李賀有些作品簡直是修辭實(shí)驗(yàn),即使全弄懂了也無多大意思,因?yàn)樗男乃己土馊谛揶o上,包子沒肉全在褶上。) 李商隱贈杜牧詩中有一句“短翼差池不及群”,顧隨說:“不可解。” 確實(shí)如此,各種解讀總覺勉強(qiáng)。本來給杜牧評價的,不應(yīng)該如“無題”那樣曲折多意,如此不好理解,加之詩情也不足,因此覺得不能算李商隱寫得好的。 小杜情較義山淺薄,而寫自然比義山好。 一個詩人無論寫什么皆須有一種有閑的心情,可以寫痛苦、激昂、奮斗,然必須精神有閑;否則只是呼號,不是詩。如老杜“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詩可以寫,而太沒有有閑之心情,快不成詩了。 杜牧的詠史之作,顧隨認(rèn)為“小杜見解不甚高,閑情又不濃厚,且稍近輕薄……” 這個看法實(shí)難同意。杜牧的詠史之作既有不同流俗之見解,又有閑情,且能不相妨害,目光如炬,筆力峭健,頗多佳作。 若令舉一首詩為中國詩之代表,可舉義山《錦瑟》。若不了解此詩,即不了解中國詩。 對李商隱的評價,讓我心滿意足,幾乎想浮一大白。 認(rèn)為李商隱“滄海月明珠有淚,藍(lán)田日暖玉生煙”“是寫男女二性美滿生活”,“義山乃寒士,與其妻所過亦必為茅檐草屋、粗茶淡飯的生活,而義山寫詩時將其美化了”。 這一段非常重要。因?yàn)椤跺\瑟》的題旨,向來眾說紛紜,就我所見,已有八種:1)懷念一個叫錦瑟的女孩子。2)寫瑟的四種聲調(diào)。3)悼念亡妻。4)追念舊歡。5)客中思家。6)為自己詩集作序。7)傷唐室之殘破。8)自傷身世。 看來顧隨是認(rèn)為此詩是悼亡之作而“不疑有他”了。 我曾“大膽猜測”——是第六種和第八種兼而有之,即李商隱將一首自傷身世的詩作為自序,或者說,這首用來作序的詩主要內(nèi)容是自傷身世。 從詩里說到詩外,亦好看—— “這真苦而又有趣,凡不勞而獲的皆沒趣?!?br> “武斷似乎最有主意,實(shí)則沒有一個武斷的人不盲從的;乃根本腦筋不清楚?!?/p> “人最難得是個性強(qiáng)而又了解人情?!?/p> “人生最不美、最俗,然再沒有比人生更有意義的了。拋開世俗眼光、狹隘心胸看人生,真是有意思?!?/p> “一個人對什么都沒興趣,便是表示對什么都感到失去了意義,便沒有力量;真的淡泊,像無血肉的幽靈。我們要熱衷地做一個人,要抓住些東西才能活下去。” “一個人除非沒品格,稍有品格,便知恭維人真是面上下不來,心上過不去?!?/p> “人之所以在戀愛中最有詩性,便因戀愛不是自私的。自私的人沒有戀愛,有的只是獸性的沖動。何以說戀愛不自私? 便因在戀愛時都有為對方犧牲的準(zhǔn)備?!?/p> “現(xiàn)在世界,不但不允許我們有閑情逸致,簡直不允許我們討論是非善惡。我們一個人要做兩個人的事情,縱使累得倒下、趴下,但一口氣在,此心不死,我們就要干?!?/p> “世人有思想者多計(jì)較是非,無思想者多計(jì)較利害。無論是非或利害都是苦。” “人到活不下去而又死不了的時候,頂好想一個活的辦法,就是幽默?!?/p> “詩人的幸福不是已失的,便是未來的,沒有眼下的。若現(xiàn)在正在愛中,便只顧享受,無暇寫作。” “現(xiàn)在人不會享福,享福是受用,現(xiàn)在只知炫耀,不知享?!,F(xiàn)在人最自私,可又不會自私?!?/p> “吾人豈能只受罪便完了?應(yīng)該要有一個好的未來。” 不避俗,而不俗,妙哉,顧隨!廣學(xué)問,而通人生,大哉,顧隨!看到底,想得透,而不減詩心情腸,奇哉,顧隨! 讀顧隨與好友書信,發(fā)現(xiàn)其中多有提及花草樹木的。這是一位愛花的男子,也是一位多識草木之 名的君子。 “青島櫻花,能支持一月,此刻才開,來日方長。兄幾日大愈,再命駕來青,亦不為晚。幸勿以此焦急?!?1925.4.20) 哈哈。無論何處的櫻花都不可能支持一個月,愛花的顧隨不會不知道。 “櫻花玉蘭,近都已在盛開期間矣?!?4.22) 花盛開,對讀書人顧隨是大事情,所以在給好朋友的信中非提一筆不可。 “僅曾散步一到公園,看櫻花及玉蘭而已?!瓩鸦ń臻_得爛霞堆錦,中國花唯海棠差勝其嬌艷。而遜其茂密。我日 日往游,無間晨夕。唯近中情懷,凄涼益甚,每對好花——以及好月、好酒——輒恨無同心執(zhí)友,同賞、同玩、同飲也。”(4.25) 讀這一段,我也看到了花開,看到了顧隨當(dāng)時的孤單,更看到了文人之間的友情。真正的好朋友曾經(jīng)確乎是這樣的:面對所有的美好都恨不得一起分享,只要不能分享便會覺得眼前的美好有缺憾,令人起憂傷。 “此間櫻花雖落,而桃花、海棠、藤蘿、紫荊都在盛開之期。飯后散步,頗不寂寞?!?5.2) 無意中說了實(shí)話。也許不是無意,而是朋友不能去青島一起賞花,花期已過,只得說了實(shí)話。 諺云:“櫻花七日”??搭欕S的信,20日櫻花開,次月2日已落,自是常理,因此第一封信中說“能支持一月”,顯然非實(shí)情,說時完全是為了讓病中的好友寬心。其愛花如此,知友、憐友如此,真是赤子情腸。 “公園中櫻花雖謝盡,而海棠崛起代之,令人更生花天香國之思。月下飲酒,尚未實(shí)行,會當(dāng)不遠(yuǎn)矣?!?5.6) 花天香國之思、月下飲酒之想,都是浪漫積習(xí)。難怪,顧隨是詩人?;蛘哒f:顧隨是詩人,難怪。 “此間櫻花已由盛而衰,落花滿地,殘蕊綴枝,甚可憐?!?1926.4.25) 顧隨在課堂上還嚴(yán)格批評黛玉葬花一節(jié)“墮人志氣”,非常酸,非常要不得,其實(shí)他自己在生活中看見花落,還不是一派傷感?1926年的春天,青島的櫻花樹下,顧隨若是遇見林姑娘,未必不會和她商量如何葬花。 “季弟日前來函索櫻花,近中已采壓數(shù)朵,尚未寄去?!?4.30) 這種事,許多人讀書時好像都做過,但是后來就漸漸自己取締了,因?yàn)橐μ铻榈玖恢\了,或者不好意思再那般心思細(xì)膩了,但是顧隨非常自然而然地保持了這個天真的習(xí)慣。 我很想對顧隨說:這與葬花一樣,一點(diǎn)都不酸,都很風(fēng)雅,都是極好的。 “廿九日函昨晚接到。馬櫻花蕾大小與此間校庭中者相仿佛。弟即以此為標(biāo)準(zhǔn),俟庭中花開時即赴京住直館也?!?1928.5.31) 既然花開是重要的事情,不妨就指花為誓、對蕾相約:此花開日,便是你我相見之期,哦不,便是我起身去與君相見之時。 花開有期,人約有信,這方不枉讀了那么多圣賢書,那么多古詩詞。 “下午課罷歸來,見有挑擔(dān)賣花者。以洋四毛購花與草各一盆,……花西洋種,似中國之秋海棠。草似竹,弟似憶其名為‘文竹’?!?1929.11.13) 在時局動蕩、生計(jì)愁苦、頻遭白眼、時時病痛的情況下,顧隨和他的朋友,一面深刻體悟著人生之多艱,一面仍然這樣熱誠而細(xì)膩地生活著,他們真是愛美、愛世間、愛人生,愛入了骨髓,并因此體會到了人生真味者。 那些口稱“哪有這個閑工夫?哪里顧得上這些瑣碎無聊的事?”的人,多是滿身浮躁、滿心奔競,漸漸與大自然的物候隔膜,與花草蟲魚細(xì)致的美絕緣。那樣的人,即使到了功成名就之后,也仍然是沒有這個閑工夫,也仍然是顧不上真正享受的。即使有奇花異卉滿室,甚至古樹名木滿園,也只不過是炫耀罷了,何嘗有閑心領(lǐng)略? 何嘗能真正受用? '清貧之士、升斗小民即使在艱難的縫隙里都能享受到美和怡然,達(dá)官貴人和富豪巨賈在一片繁華中卻往往不能,這也是上蒼的一種公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