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媽:孩子與父母交談的頻率越高,他們大腦中的語言相關區(qū)域的活動就越強。這跟家庭收入、生活層次、父母所受教育程度無關。 作者:玲瓏的玲(爸媽進化論主筆) 01 進化媽 聊天能幫助孩子進行語言啟蒙 記得多年前,閨蜜為兩歲半還不會說話的兒子憂心不已,于是帶著孩子去看醫(yī)生。 接診醫(yī)生給孩子看完,安慰她說:“不用著急,你的孩子屬于天生說話晚、說話少的類型,需要家長多一些引導”。 閨蜜非常緊張,連問會不會有自閉癥傾向?要怎么引導? 醫(yī)生很健談:
閨蜜聽了醫(yī)生的話,放下心來。之后,她每天做得最多的事,就是陪孩子聊天。走路時聊,陪玩時聊,讀書時聊,睡覺前也聊。 那時,孩子只是聽,不與她對話。閨蜜就在兒子的耳邊,說著獨角臺詞。 日復一日,春風化雨。在孩子快四歲的時候,語言突然迸發(fā),直接跳過字詞,大量說句子,之后就成了小話嘮。 上學后,這孩子學東西特別快,表達能力也很好,做過小主持人,還拿過少兒語言類的比賽大獎。 大家都夸他聰明,其實我知道,在聰明娃的養(yǎng)成中,他媽媽是最功不可沒的。 芝加哥大學醫(yī)學院“3000萬詞匯倡議”機構(gòu)的創(chuàng)始人和主任達娜·薩斯金德博士(Dana Suskind)曾經(jīng)提出:缺少日常交流造成了孩子間詞匯量的差距。而詞匯量少的孩子在學習時更容易遇上“慢處理”的情況——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來理解同樣的內(nèi)容。 由此可見,孩子大腦發(fā)育必需的營養(yǎng)素包含在家長與孩子的日常閑聊當中。 02 進化媽 聊天可以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 美國加州大學曾隨機抽取了近300個有孩子的家庭,對0~4歲之間的孩子,做了一個歷時4年的調(diào)研。調(diào)研結(jié)果表明:即使在孩子還不具備語言能力的時候,家長單方面的和孩子說話,或者是在孩子咿呀學語的時候配合孩子的語調(diào)和聲音,都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 如此看來,親子聊天是一個“春種秋收”的過程,短期看不出效果,可是長此以往,潛移默化中,孩子的語言能力會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 好的親子聊天內(nèi)容,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能力,還能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 現(xiàn)階段教育,正在進入大語文時代,越到高年級,甚至初中,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對于語文的學習能力差別,就在閱讀理解和作文。 語基好輔導,可是閱讀理解和寫作文,涉及到認真讀、細心觀察,多維度思考和持續(xù)輸出,相對要難很多。那么,在孩子小的時候,該怎么進行這方面的啟蒙呢? 其實,最主要的啟蒙方式就是聊天。 家長在與孩子的天馬行空、事無巨細、東拉西扯……看似無意義的聊天中,能讓孩子將眼中所見、心中所想、腦中所思以及一天的經(jīng)歷,通過口頭表達出來,這其實是一種很好的啟蒙方式。 這種啟蒙鍛煉,不僅對語文有利,對其它的學科也非常有用。 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一篇文章中曾說:父母和孩子談話可以影響孩子大腦的生物成長,和父母交談更多的兒童,能在學習上取得更好的分數(shù)。 這個結(jié)論是美國的幾所高校聯(lián)合調(diào)研的結(jié)果,他們還說:孩子與父母交談的頻率越高,他們大腦中的語言相關區(qū)域的活動就越強。這跟家庭收入、生活層次、父母所受教育程度無關。 03 進化媽 聊天能夠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 如今,人群中最常見的景象是人手一部手機,各在自己的世界,忘我,沉浸。 即便是帶著孩子出門的家長,也是對手中小熒屏興趣盎然,而對孩子打量世界的好奇眼神,視而不見。 打開新聞,總會有各種問題少年極端事件登上頭條。試想,如果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好一點,這樣的新聞是否會少一些? 怎樣才能讓親子關系好一點?眼下就是放下手機,然后認真關注孩子,用心地和孩子聊聊天。 曾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親子關系隔著一扇門,而打開這扇門的鑰匙就是聊天。 深以為然!能與孩子好好聊天的家長,手中一定握著一把金鑰匙。 龍應臺說:“做父母和食物一樣,都是有‘有效期的’。 是的,當孩子還愿意依偎在你身邊,期待與你聊天的時候,你一定要珍惜這短暫的“有效期”。 《我把3個孩子送進哈佛》的作者方莉,與孩子們一直保持親密的關系,她的秘訣就是經(jīng)常與孩子聊天。 她曾在書中分享道:每天下班前都會想好要跟孩子說的話,回家利用吃飯的時間,和孩子說5分鐘的話,不管再忙都不會間斷。 久而久之,孩子們不僅和她的關系變得親密無間,自身也變得自信和樂觀,并且能很快地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享受學習的快樂。 電視劇《小歡喜》中,方一凡跟父母聊起性與戴套,眼睛不眨,泰然自若,毫無設防,孩子能如此坦誠的與父母聊天,是親子關系良好的表現(xiàn)。 孩子年齡在增長,能讓其不關閉心門,不與父母漸行漸遠的最好方式就是聊天。 04 進化媽 會聊天的家長能讓孩子更積極 明星張亮曾在微博上曬出一張和兒子天天聊天的截圖。 九歲的天天,在微信上像個小大人般,對父親諄諄告誡:“你們好好和你們的家長說說話吧,每個人平均能活75歲,珍惜吧!” 天天讓張亮珍惜能陪奶奶的時光。 張亮立即對兒子的話表示認同,并一起商量怎么看奶奶,帶什么禮物。 從截圖上看,張亮是個十分會聊天的家長,能聽孩子的意見,也懂得適時引導。 而張亮的兒子天天,也是個十分懂事的孩子。 九歲孩子的感情是真誠的,也有著強烈的表達意愿,需要家長認同。家長引導得好,陪伴得夠,他就會變得越來越有愛,越來越優(yōu)秀。 他從父親這里接收到及時的回應,并且得到認同,同時得到更多的能量,雖然簡短的聊天,但是對孩子的意義卻不同。 當孩子有情緒時,如果能積極與孩子聊聊天,讓他描述當下感受,和內(nèi)心的想法,孩子的情緒就會回歸平靜,變得更有理性。并且能學會情緒管理,從而習得共情能力。 不要小看共情能力,這可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xiàn)。 所以,在親子互聊中,孩子所接收到的能量,是不可低估的。 美國勵志黑人作家瑪雅·安吉洛曾經(jīng)說過:“人們也許會忘記你說過什么,也許會忘記你做過什么,但人們不會忘記你帶給他們的感受?!?/span> 我想,這種感受,也是父母陪孩子聊天所帶來的感受。 這種感受,能改變孩子未來的人生;這種感受,會被孩子永遠銘記。 05 進化媽 會聊天是家長一個重要的能力 我特別記得,在某興趣班門口,一對母女的對話。 一位大概有十二、三歲的女孩跟媽媽說:“我的肚子有點疼”。 媽媽脫口而出:“你是不是偷吃了什么不干凈的零食?吃冰淇淋了還是吃辣條了?都跟你說了,不要亂吃東西”。 女孩白了媽媽一眼,背過身,緊咬雙唇再也不說話。 作家蘇岑曾說:“能入我心者,我待以君王;不能入我心者,不屑敷衍。” 母親帶著質(zhì)問的終結(jié)式談話,讓女兒對她“一鍵屏蔽”,不屑敷衍。 著名育兒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中曾提到,父母最錯誤的溝通方式之一就是:不懂共情,忽略感受。 任何人與人的關系中,裝權威、高高在上的作用只有一個,那就是制造距離。 我還記起一位家長跟孩子背古詩,孩子突然提了個問題:“爸爸,日照香爐生紫煙的“香爐”是什么意思?。俊?/span> 那位爸爸一臉無所不知、威嚴無比地解釋說:“香爐,當然是廬山寺廟里燒香用的啊,你動下腦筋?!?/span> 爸爸的權威偽裝了真無知,當孩子再長大點,知道了正確答案,他們之間的距離就拉開了。 與孩子會聊天是一種能力! 要有真誠與包容之心,要用接納和謙和的態(tài)度,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才疏學淺沒關系,放低姿態(tài)查資料就好,故弄玄虛,不懂裝懂,只會給將來的共行之路設上障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