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shù)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他是繼杜甫之后,唐代七律發(fā)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但是也是有例外的,比如人所共知的《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是一首樸素的小詩。整首詩明白如話,明朗清新,沒有起興,沒有典故,也不用象征。這在李商隱的詩里并不多見,他大部分作品以詞采“華艷”著稱。這首詩短短四句,只是娓娓道來: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歸期難定,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已漲滿秋池。什么時候我們才能一起秉燭長談,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晚唐是一個日見腐朽的時代,李白,杜甫時代的盛況已難見蹤影。連杜牧那樣對興亡敏感的詩人,晚年也沉緬于“十年一覺楊州夢”,自我放縱于歌院酒肆、秦樓楚館。李商隱的《夜雨寄北》畢竟給人一點清新。 同時這首詩表達的又并非尋常對家室的思念,而是一種重溫情愛的期盼和對久別重逢的渴望,當主人公伉儷再次重逢,依偎在紅燭高照的西窗之下的時候,又有多少話語傾訴衷腸? 這種微妙的意境,我們在古往今來的眾多愛情故事中,是否能尋到相似的印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