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暴力溝通?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暴力。常見的有肢體上的暴力,如打架、殺人、戰(zhàn)爭等。除此之外,還有語言上的暴力,如吵架、批評、指責等。即暴力溝通。 在我們?nèi)粘I钪?,暴力溝通要比肢體暴力常見得多,卻也是最容易讓人忽視的一種暴力行為。 幾乎所有受過教育的人都知道,暴力是不對的,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是不應該被推崇的。但是,實際生活中真的很少有人能做到不暴力,就是最懦弱之人也會暴力。 “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倍嗄昵暗囊痪湓捒赡苡绊懩阕员爸两瘢踔量赡茏屢粋€人抑郁至死??纯茨切┮钟糁滤赖睦?,我們無法忽略一個事實,語言暴力帶給人的傷害是隱蔽的,更是難以估量的。因此轉變我們的溝通方式對我們的生活至關重要。 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有時候,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fā)自己和他人的痛苦。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fā)現(xiàn)了一種溝通方式,即“非暴力溝通”,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愿望,誠實清晰的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培育彼此的尊重,關注愛吳使人樂于互助。在一些地區(qū)這種溝通方式也被稱為“愛的語言”,在本書中“NVC”指非暴力溝通或者愛的語言。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告訴我們:使用暴力語言的人多數(shù)是因為他們的內(nèi)心曾遭到了破壞,所以他們才會用暴力語言方式維護或尋求心靈的和平。盡管每個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或許不同,但作為人卻有著共同的感受和需要,因此在發(fā)生矛盾和沖突的時候,運用非暴力語言溝通,我們將能專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從而促進傾聽、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使我們內(nèi)心的創(chuàng)傷療愈,同時使得我們?nèi)穗H關系中的創(chuàng)傷得到療愈。 該書中提到的非暴力溝通模式,包括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這四個要素又貫穿于表達與傾聽兩個過程。 生活中大多數(shù)問題都是由于溝通不暢導致,小到情侶吵架,母子代溝,大到地區(qū)爭端,戰(zhàn)爭沖突,同時大多數(shù)問題實際是可以通過溝通來解決的。 至于如何做到非暴力溝通? 本書也明確地給出了一些解決的方法,分別為不做道德評判、表達感受、提出需要、管理情緒以及傾聽。前三個用于控制自己的暴力語言,后兩個則是用來應對來自他人的暴力語言。 1.不做道德評判。既不主觀評論別人,不把自己的主觀看法當成事實;方法是區(qū)分事實和看法,探求對方的需求,用不引起反駁的方法溝通。 2.表達感受。表達感受是用不帶有批判性質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發(fā)泄情緒。感受與情緒的區(qū)別在于會不會制造沖突。 3.提出需要。如果不明確說出來,別人又怎么知道你的需求是什么。 書中教我們提出需求的方法是: (1)明確自己要做什么; (2)請求對方的反饋,看看對方有沒有正確理解自己的意思, (3)明確談話的目的,避免說到最后忘記自己本來想傳遞給對方的信息是什么。簡而言之就是——別扯遠了。 4.管理自己的情緒以及傾聽。應對他人的暴力語言時,要先克己復禮,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然后傾聽對方的話,根據(jù)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的順序了解對方的目的。 盧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溝通》中提到,我們的成長會經(jīng)歷三個階段:情感的奴隸,面目可憎,生活的主人。我更愿意換用邊沁學說中的詞匯稱呼它們,即:功利主義,自我主義,他人主義。 功利主義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們會根據(jù)別人的需要來做事,去迎合別人,滿足別人的需要。在這一階段,別人不開心,我們會不安,會覺得自己有必要做點什么,這個時候我們特別容易把親近的人當作是負擔。在《無聲告白》中,小女孩莉迪亞為了迎合母親的期望,太過壓抑自我,最終以自殺告終。這里,她的母親就是她最重的負擔,最終活活把她壓死了。 在我們生活中也有類似的例子——恐婚癥。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結婚需要承擔責任,當你認為自己有責任讓身邊的人開心時,你就會承認:我受不了喪失獨立性,如果戀人過得不好,我會覺得是自己無能。如果這時你意識不到自己的感受,可能會指責戀人過于依賴,實際上你擔心的是責任會奪去你的自由。 自我主義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們以自我為中心。因為我們漸漸發(fā)現(xiàn)迎合別人過得太憋屈了,你的問題關我什么事!于是我們越發(fā)覺得過去的自己面目可憎,開始強調自己的感受。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不少見,有的員工被老板罵得一氣之下拍桌子走人;有的學生被父母師長訓斥的一氣之下動手打人...… 他人主義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們對自己的行為負有完全的責任。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自我所感,即是愛,是由內(nèi)散發(fā)的行為。因為我們知道,人與人是有聯(lián)結的,損人并不利己,所以也不能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非暴力溝通就是處于這一階段,幫助我們在表達自己的同時也關愛他人。 你要明白,需要和感受是一對雙生子。在你表達感受的同時,說出自己的需要就是對感受負責的表現(xiàn)。例如:你大聲吵鬧的時候我很生氣,因為我需要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來學習。如果沒有后半句,你的感受產(chǎn)生的具體原因對方并不知道,可能就會因此認為你就是討厭大聲說話的人。 只有你明確地表達了需要,才會獲得積極的反應。 此外,書中還提到,當你身處憤怒之時,該如何去表達憤怒。 在此之前,要你先了解憤怒的原因所在,生氣的原因無外乎在于我們的想法―對他人的評判和指責。憤怒會驅使我們?nèi)土P他人,使得我們失去理智,所以憤怒之時,不妨暫且冷靜下來,找尋到憤怒的來源,然后著手解決了它,讓憤怒消磨在時間當中,才是最佳的做法。只有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需要時,憤怒才會轉變?yōu)榉招枰那楦小?/p> 正確表達憤怒的四個步驟: (1)停下來,除了呼吸,什么都別做; (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們生氣了; (3)體會自己的需要; (4)表達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 有時,在第3步和第4步之間,我們需要先傾聽他人。在得到傾聽和理解之后,他們也就可以靜下心來體會我們的感受和需要。 需要注意的是,非暴力溝通不是十分適用于商業(yè)談判、市場公關,更適用于與自己、伴侶、家人、親密朋友之間的相處。作者提出的理論建立在“所有人都有共同的需要,感受是用來反映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基礎之上。對外交往中,很多時候雙方是抱著完成某一件事情的目的在交涉,因此對于滿足需要這一回事會考慮得少一些,但是和家人朋友的相處是長期的,從需要的角度考慮問題就很合適。 我們不是生而就是圣人,在生氣時我們天然地就會埋怨、批評、指責、挖苦、嘲笑他人,有時候甚至將這個作為勇敢的標簽,但你會發(fā)現(xiàn)如果這樣,你就會把自己的生活給搞砸了。但如果每個人在交談的時候,都能真誠地傾聽、反饋,慢慢地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的人際交往圈正在逐漸地變得更好。 感謝您的閱讀!再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