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很多老師在教學《將相和》時,一般都起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三個故事,止于廉頗和藺相如兩個人物特點,作的是故事內(nèi)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我認為教學這篇課文作故事內(nèi)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固然是重要的,但如果只是這樣,就忽略了文本的語言學習價值,何以談“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呢? 《將相和》的教學怎樣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上有所作為?帶著這個問題,我和孩子們走進了課堂。 我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將相和》一課。我板書課題后,問道:你們喜歡讀這篇課文嗎?我提此問之目的是想引導孩子們從整體上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回顧,進而把閱讀的注意點放到語言的學習上來。我猜想學生的回答一定會是從文章故事內(nèi)容和人物性格特點上來談自己喜歡的理由。孩子們紛紛舉起了小手。我叫起了一位戴眼鏡的小女孩。 小女孩:我喜歡讀這篇文章,因為在這篇文章里作者給我們塑造了廉頗和藺相如兩個人物形象,活靈活現(xiàn),有血有肉。 出乎意料,完完全全地出乎意料!我沒有想到這個小女孩的思考竟和我如此之合拍!我讓她把這句話再說一遍,并請其他同學認真聽,然后找出其中的關(guān)鍵詞。小女孩又說一遍以后,有的同學找出了“有血有肉”,有的同學找出了“活靈活現(xiàn)”,我均表示反對,孩子們馬上明白了應該是“塑造”。我說:對,就是“塑造”。我請一位女生在黑板的正中間寫上大大的兩個字“塑造”。我指著黑板上的這兩個字問那個發(fā)言的女孩:“塑造”是什么意思? 小女孩:“塑造”就是描寫,就是刻畫。我在“塑造”的旁邊寫上“描寫”和“刻畫”,問:在文章中,作者是用什么來“塑造”廉頗和藺相如兩個人物形象的呢?是鋼筋和混凝土嗎?孩子們一笑,齊聲答:不是!是用語言來“塑造”的。我在“塑造” 的前面迅速加上了“語言”二字。哇,“語言塑造”—— 這堂課的架子一下子就立起來了! 我該怎樣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探究呢?如果任由學生這兒一句、那兒一句地找、談,就極有可能出現(xiàn) “天女散花”的情況,失去語言學習的整體性,使語言學習變得瑣碎起來,相反不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如果依據(jù)文本的語言特色來引導孩子們交流,這樣的情況就不會出現(xiàn)了。 我認為《將相和》一文的語言特色在于三個方面:一是運用成語描寫人物,文中有很多成語,除了“完璧歸趙”“負荊請罪”以外,寫藺相如還用了“理直氣壯”,寫廉頗則用了“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等等,這些成語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了人物形象和性格特點;二是對廉頗和藺相如語言和行動的描寫,極具個性,正是一些生動的、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才讓人物形象躍然于紙上;三是運用了“背面敷粉”和反襯的描寫技巧,除了用全力對藺相如和廉頗進行正面刻畫以外,還有一些交代性的敘述,互相映襯對照,從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對本文的語言特色進行了上述梳理以后,組織學生進行語言探究學習時就心中有數(shù)了。我們的探究活動分三步展開: 第一步:探究成語的運用 我先出示學習要求:請你從文中找出一些成語來,說一說這些成語在描寫人物形象和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上有哪些好處? 課堂出現(xiàn)短暫的沉默以后,有孩子舉起了小手。我提問一個男孩兒:你找到的是哪處的成語呢? 男孩: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這段話中,“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這兩個成語寫出了廉頗戰(zhàn)功卓著,確實是大將軍,為保衛(wèi)趙國做出過很大的貢獻。 一個女孩接著說:“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這兩個成語是寫出了廉頗的戰(zhàn)功顯赫。但是,這兩個成語是廉頗自己說的,廉頗用這兩個成語來夸贊自己,未免也太不謙虛了。(有學生笑) 我的眼前一亮。我說:是呀,這兩個詞如果是藺相如說的就好了。(學生笑了)但是,這兩個詞偏不是出自于別人之口,而是出于廉頗自己之口,這就讓廉頗居功自傲的特點一下子鮮明起來了。這兩個成語用得好嗎? 孩子們齊聲:好!我問:誰還有新的發(fā)現(xiàn)? 一個女孩站了起來——藺相如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F(xiàn)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這里用了“理直氣壯”,這個成語也用得好。藺相如已經(jīng)知道秦王沒有拿璧換城的誠意,他就有充分的理由和秦王斗爭了。“理直氣壯”這個成語讓我們看到了藺相如的高大形象。 在我的示意下,教室里第一次響起了掌聲。我說:是呀,在理直氣壯的藺相如面前,強大的秦王一下就變得渺小起來。他的渺小與他不講信用、毫無誠意有關(guān),有個成語直接寫出來了,是哪一個?學生立刻找出是“絕口不提”。我說:正是因為秦王的“絕口不提”,才有了藺相如的“理直氣壯”。這就是成語的力量! 文中直接用來描寫人物的成語只有這四個,孩子們找出來了,而且分析得頭頭是道,讓我驚喜連連。我知道對于本文中成語運用的體會還不能止于此。我啟發(fā)道:文中只有這四個成語嗎? 學生接著找出了“無價之寶”“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同心協(xié)力”等成語。我問:誰能講講這些成語與故事、與人物的關(guān)系? 一個女孩:我認為“負荊請罪”這個成語是來寫廉頗的,表現(xiàn)了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品格。 另一個女孩:我認為這些成語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 我暗喜,問道:什么聯(lián)系? 女孩:“無價之寶”是來形容和氏璧的,因為有了和氏璧這個無價之寶,才會有“完璧歸趙”的故事…… 我說:你真不簡單,你發(fā)現(xiàn)了這些成語之間的聯(lián)系了。我向她投去了贊許的目光。但是我沒有讓她接著講下去,我希望其他的同學也能發(fā)現(xiàn)這些成語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讓語言走入每個孩子的心田。 我說:誰能接著這位同學的話講下去? 一個男孩:如果沒有藺相如的“理直氣壯”,就沒有“完璧歸趙”;沒有“完璧歸趙”,也就沒有后來的“澠池之會”…… 孩子們漸漸發(fā)現(xiàn)成語之間的奧秘了,又一個男孩說:沒有“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也就不會有廉頗的不服氣,廉頗就不會說“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 了。 一個女孩:因為廉頗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所以才會去“負荊請罪”;因為廉頗能“負荊請罪”,所以他們才會成為好朋友,“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國家。 我問:同學們,文中成語的運用妙吧?孩子們一齊回答:妙!至此,孩子們對文中成語運用的探究已經(jīng)水到渠成,他們感受到了探究語言奧秘的快樂,情緒開始高漲起來。 第二步:品析行動和語言描寫的語句 我出示了第二個探究要求:請你從文中找出對廉頗和藺相如語言、行動進行描寫的語句,說一說這些描寫好在哪里? 片刻,就有學生躍躍欲試了。 一個男孩:我來講一講“完璧歸趙”中的描寫。請同學們看這幾句話:藺相如看這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鼻赝趼犓@么一說,就把和氏璧交給了藺相如。藺相如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xiàn)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說著,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藺相如是有準備去見秦王的, “看這情形”和“知道”寫出了藺相如早有心理準備了?!芭酢薄巴恕薄翱俊薄罢径ā薄白病睂懗隽颂A相如的勇敢。而他理直氣壯說的一番話又理由充分。這段行動和語言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了藺相如和秦王斗智斗勇的全過程,寫得十分生動形象。 男孩兒講得滿面紅光,我真的很高興!掌聲再次響了起來。我說:后面一定有人能比這位同學講得更好!誰接著講? 另一個男孩:請大家看——到了舉行典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jīng)送回趙國去了。您如果有誠意的話,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派人把璧送來,決不失信。不然,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這里“大大方方”寫出了藺相如的勇敢,還有,我注意到了寫秦王的一個詞“客客氣氣”,沒有藺相如的“大大方方”,哪會有秦王的“客客氣氣”呢?又是掌聲…… 一個女孩:我講的是澠池會見的一段。請大家看——藺相如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說:“請您為趙王擊缶?!鼻赝蹙芙^了。藺相如再要求,秦王還是拒絕。藺相如說:“您現(xiàn)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這一段把藺相如的無所畏懼也寫得十分生動形象。 女孩兒說完就坐下了。我走到她身邊,請她站起來。我說:你注意到兩個“說”字沒有?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會怎樣說?秦王還是拒絕,藺相如又會怎樣說呢?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里熱鬧起來:有孩子:十分惱怒地說。有孩子:無比憤怒地說。有孩子:指手畫腳地說。我說:指手畫腳?請注意,這是國與國之間的外交。以藺相如的智慧,他會在秦王面前“指手畫腳” 么? 孩子們馬上意識到“指手畫腳”是不恰當?shù)?。陸續(xù)地,“心平氣和”“煞有介事”“義正言辭”等詞語一個一個地從孩子們的智慧中閃現(xiàn)出來……好了,澠池會上的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形象,我相信孩子們已經(jīng)進行了“穿越”,藺相如此刻在孩子們的心中“活” 起來了。 不過,我仍舊意猶未盡。我說:同學們,請你們看看廉頗和藺相如各自是怎樣稱呼對方的?一個女孩:藺相如稱廉頗是“廉將軍”,而廉頗稱藺相如是“他藺相如”,稱自己則是“我廉頗”。我問:這樣一比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女孩兒:從稱呼中,可以看出兩個人的不同性格,一個謙虛有禮貌,一個高傲自大。我說:這就是人物個性化的語言??!正是這樣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才讓兩個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探究活動進行到此時,離下課已經(jīng)不遠了。但是孩子們的興趣沒有絲毫的減退。我適時地拋出了第三個話題。 第三步:談談“閑來之筆” 我的提示是:文中除了對廉頗和藺相如進行正面描寫以外,還有一些句子看似“閑來之筆”,實際也很值得我們玩味的,看誰的慧眼能發(fā)現(xiàn)這些句子。課堂立刻安靜下來。孩子們又扎到語言中去了。 一個小男孩:我發(fā)現(xiàn)這一句很有意思,就是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時,趙王和大臣們商議說:“去吧,怕有危險;不去吧,又顯得太膽怯?!边@里寫出了趙王和大臣們內(nèi)心的矛盾。 我把話題拋向全體學生:只是趙王和大臣們的矛盾? 一個女孩:還是趙王和秦王之間的矛盾。我追問:只是趙王和秦王之間的矛盾?還是誰和誰之間的矛盾?又一個女孩:還是兩個國家之間的矛盾。掌聲再一次響起來。掌聲過后,我和孩子們來了一次有趣的朗讀:我:去吧—— 孩子們:怕有危險。我:不去吧—— 孩子們:又顯得太膽怯。我:怕有危險—— 孩子們:不去吧!我:不,我們不能顯得太膽怯—— 孩子們:去吧!讀完,我說:面對著國家尊嚴,藺相如的選擇是—— 孩子們:去! 我走到找出這句話的男孩身邊,摸摸他的頭:這句話可以不寫么?孩子立刻回答:必須要寫,這樣就更能突出藺相如能主動維護國家的尊嚴,無所畏懼。我接著說:對!這一句看似“閑筆”,實則“不閑”呀!課文中還有這樣的敘述,誰又有新的發(fā)現(xiàn)? 一個從來沒有舉過手的男孩怯怯地舉起了小手。我立刻請他發(fā)言。男孩:從此以后,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我認為這一句話寫得很好。這句話寫清楚了事情的結(jié)果。廉頗和藺相如產(chǎn)生了那么多的矛盾,現(xiàn)在他們終于和好了。我轉(zhuǎn)而問其他同學:這句話可以不寫么?孩子們齊聲回答:不能不寫!那個男孩:不寫的話,事情就沒有結(jié)果,文章就不完整了。 我意識到這句話的確很重要。不僅因為這句話給整個故事結(jié)局以圓滿的交代,還照應了課文的題目——將相和,而且“他們倆”中誰應在前,誰應在后,孩子們不一定知道。于是,我和孩子們又進行了一次有趣的朗讀。我說:請大家把“他們”換成兩個人的名字,齊讀這個結(jié)尾句。果然,孩子們朗讀時,有的把藺相如放在前面了,有的把廉頗放在前面了。我提問一個女孩兒:你讀的時候為什么要把藺相如放在前面呢?女孩:因為我覺得藺相如是很重要的一個人物,所以他應該放在前面。我說:那廉頗就不重要咯!一個男孩:廉頗也很重要,課文中說“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我問:你把誰放在前面了?男孩:我把廉頗放在前面了。因為課文中說“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廉頗應該在前面。我沒有讓爭論繼續(xù)下去。我說:請大家齊讀課題! 全班孩子:將——相——和—— 我說:明白了嗎?應該把誰放在前面?孩子們:廉頗放在前,藺相如放在后面。我:請大家再齊讀吧。孩子們:從此以后,廉頗和藺相如成了好朋友,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孩子們讀的時候,我注意到了這句話中的“此” 字。這個“此”字運用得很妙??!我問:同學們,這個 “此”字指的是…… 孩子們大聲道:從“負荊請罪”以后,廉頗和藺相如成了好朋友,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 下課的時間到了。我趕緊把探究活動收了回來: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從三個方面研究了文章是怎樣用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成語的妙用讓人物性格鮮明,傳神的動作和語言描寫讓人物形象生動,而看似閑筆實則不閑的敘述更好地襯托了人物特點。我們今天有這節(jié)課,得感謝一個人,她就是—— 我請課始發(fā)言的那個戴眼鏡的女孩站起來:感謝你的一句話,把我們引入了精彩的語言之門! 在這一課結(jié)束后的兩天里,我一直在回憶課堂里的情景。我的腦海里不斷出現(xiàn)一句話: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是呀,語文學習的旅程應該是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的旅程…… (湖北省仙桃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