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羅杰斯的教育思想是他“以人為中心”的非指導性心理咨詢療法在教育領域中的直接運用,他以“學生為中心”的非指導性教育思想影響了一代教育者。他批判以傳授事實性知識為主的傳統(tǒng)教育,強調人內在的學習動力,主張教育應以促進學生的自我實現為宗旨,關注學生的心理和精神健康發(fā)展。本論文從人本主義的含義談起,論述了人本主義教育的含義,回顧了人本主義教育產生和發(fā)展歷程,并詳細闡述了其主要觀點和理論基礎,最后,還指出了現代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對中國基礎教育改革,尤其是對當前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影響。 [關鍵詞]教學改革運動 人本主義 教育思想 素質教育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的發(fā)展和自我完善為根本目的的。進入21世紀以來,以人為中心的發(fā)展觀已成為教育的一種基本理念,人是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一切人的發(fā)展和人的全面發(fā)展”。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相當程度上抓住了教育的靈魂。因為在幾乎所有的教育實踐中,都體現出人本主義精神。 人本主義是關于人的學問,萌芽于古希臘,興起于文藝復興時期。近代歐洲思想史是人本主義思想的延續(xù),現代人本主義則是傳統(tǒng)人本主義的反叛。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包括:傳統(tǒng)人本主義(以夸美紐斯為代表)教育思想;現代人本主義哲學教育思想,包括唯意志主義(以尼采為代表)教育思想、弗洛伊德主義的教育思想、存在主義(以雅斯貝爾斯為代表)教育思想、新托馬斯主義的教育思想人本主義心理學(以羅杰斯為代表)教育思想人本主義教育實踐家和革新家(以蘇霍姆林斯基為代表)的教育思想等。 20世紀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史上最為響亮的時代,人類經歷了一場有史以來空前廣泛而深入的急劇變革。持續(xù)不斷的教育改革,不僅使人類前所未有地普及與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水平,而且使教育成為國民經濟迅速增長的神秘助手。因此,人們把20世紀稱為“教育改革的世紀”。 人本主義心教育思想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是現代西方心理學發(fā)展的一種新取向,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馬斯洛(A.Maslow)和羅杰斯(C.R.Rogers)。人本主義的學習與教學觀深刻地影響了世界范圍內的教育改革,是與程序教學運動、學科結構運動齊名的20世紀三大教學運動之一。 現代人本主義教育理論的第一個基本特征,是主張以學習者為中心。它對傳統(tǒng)教育持批判態(tài)度,認為使學生適應學校的傳統(tǒng)做法是錯誤的,認為這種做法在不同程度上挫敗了學生在尋求自我表現和社會化方面的努力,使兒童不能健康地成長,應該反過來,使學校以學習者為中心,努力適應學生的各種需要,發(fā)揮他們的各種潛能,使他們能夠愉快地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和工作,以培養(yǎng)出心理健康的人。馬斯洛曾指出,美國的傳統(tǒng)教育不是沒有對學生進行教育,而是丟掉了應該抓住的目標――學習者和學習者發(fā)展的需要。 現代人本主義教育理論的第二個基本特征,是強調研究學習者的內心世界,使兒童能夠自然地和諧地發(fā)展。它對行為主義理論將人與動物混同起來、只注意研究人的外顯行為的做法和只注意運用教育技術、忽視對人本身的研究的做法,持批評態(tài)度,認為只有研究和滿足學習者的內在需要,教育才有出路。當代人本主義教育理論最著名的代表人物羅杰斯在談到教學方法時曾指出,教學必須從兒童的內在需要和心理過程出發(fā),從學習者出發(fā)的有意義學習和經驗的學習才是最有效的學習,而組織以成人目標代替兒童目標或將任務強加于學生的機械而被動的學習,是錯誤的學習。 現代人本主義教育理論的第三個基本特征,是重視兒童的品德熏陶。具體些說,人本主義教育家對技術社會、競爭社會給年青一代造成的負面影響有比較清醒的認識,他們重視情感的培養(yǎng)和訓練,重視真誠態(tài)度的培育,重視對社會、對環(huán)境、對他人的“關心”態(tài)度的養(yǎng)成。 人本主義教學思想在西方產生極大的影響,對我們的現代教育教學也具有極其重要的啟發(fā)意義。人本主義教育觀重視人的價值和尊嚴,強調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強調要確立明確的教育目標,反對教育無目的論,倡導教人、成人的教育,以培養(yǎng)自我實現的人;反對單純灌輸知識機械強化的外在教育,主張有利于個人成長的內在教育;反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式教學,主張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把學生視為學習的主體;同時,羅杰斯認為學習是有意義的心理過程,是學習者內在潛能的發(fā)揮,是對學習者有用的有價值的經驗的學習,而最有用的是學會如何學習。其次,他認為學生應該進行自我指導和自我評價,通過學生的自我指導、自我選擇和自我評價,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增強學生學習的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總之,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主張,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原則。應關心學生的自尊和能力,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核心,自主地選擇學習課程、方式、方法和教學時間。因為在傳統(tǒng)教育中,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教師是權力的擁有者,學生是服從者;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控制學生的學習。當然,“以學生為中心”并非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作用依然存在,而且任務更艱巨了。 當前國際教育改革思想的主流發(fā)展方向是人格本位教育,而在我們中國則稱之為素質教育。我國素質教育也強調“學習是成長”,也在努力教會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發(fā)展”。在當今社會得到了普遍的認識和廣泛的贊同,對現代教育改革的發(fā)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作用,其意義是深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