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周南·汝墳》是《詩經》中《國風·周南》中的一篇。全詩三章,每章四句。詩歌描寫了一位妻子久盼遠迎盡瘁王事而歸的丈夫的情景。全文如下: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饑。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 魴魚赬尾,王室如毀;雖則如毀,父母孔邇! 一、注釋: 遵:循著、沿著。 汝:這里指汝河,源出河南省。 墳:這里指土坡或高的土堆。 條枚:這里泛指樹的枝干。 惄(nì):憂傷失意的樣子。 調(zhōu):魯詩此處作“朝”字,早晨。調饑指從早晨就沒吃飯,一直處于挨餓狀態(tài),以喻男女之情一直處于饑渴狀態(tài)。 肄(yì):樹砍后再生的小枝。 赬(chēng):淺紅色。 毀(huǐ):通燬,烈火。這里指戰(zhàn)火。 ⑼孔:甚。 二、白話譯文 汝河岸邊高坡上,循著道路來眺望。 可恨樹木遮望眼,伐去枝干未見郎。 一早起來沒吃飯,望眼欲穿空惆悵。 汝河岸邊高坡上,循著道路來眺望。 多次斫去蘗肄條,終于見到君子面。 請勿再將我遠棄,愿與郎君朝夕伴。 魴魚尾巴紅赤赤,王事多艱火熾熾。 王事雖如燃眉火,身邊父母亦當養(yǎng)。 三、賞析 本詩的體裁屬風雅頌中的風,是被廣泛傳唱的民歌,其采用的表現手法為賦比興中的賦。本詩第一章描寫了女主人公早飯都沒吃,早早地站在汝河岸邊的高坡上,循著丈夫可能歸來的路上遠眺,望眼欲穿地盼著久別丈夫的歸來。路邊有樹木遮擋了她望夫的視線,她便伐去了這些樹木,但是很久過去了,還是不見丈夫的身影。本詩第二章繼續(xù)描寫女主人公站在高坡上望眼欲穿地等待丈夫的歸來,伐去的樹木又從根部長出了新的枝條,又遮擋了她的視線,于是她再次斫去這些孽肄,如此幾番,終于在某一天見到了歸來的丈夫。盼之徹、思之深、念之切,描寫得入木三分,令人感動!本詩第三章描寫了丈夫回家後,女主人公略帶嬌嗔的埋怨。說魴魚的尾巴都擺動得發(fā)紅了,也不象你一樣遠行千里,一去不返;王事雖然緊急,即使是象火一樣燒了眉毛,那也應該考慮一下留在父母身邊盡孝。女主人公說得很委婉,她不說自己是如此地思念自己的丈夫,不想讓丈夫離開自己,而是借男兒要盡孝為由,勸說丈夫留在父母身邊。這些話是借口也是現實,不求丈夫建功立業(yè),只求一家人能在一起安安穩(wěn)穩(wěn)過日子,這充分反映了中國傳統婦女的共同心愿和傳統觀念。 目前的主流認識,認為這首詩描寫的是丈夫長期在外服役,無暇顧家,家里窮困潦倒,凄苦的妻子不得不忍饑挨餓,獨自采樵伐薪,維持生計。這種解釋就嚴重沖淡了女主人公思夫的主題,也與事實有所不合。 本詩中的“君子”,十有八九是指奴隸主貴族中的士,因為平民、奴隸是不可能稱為“君子”的,奴隸主貴族中大夫及以上的人是不會如此劬勞辛苦的。士是奴錄主貴族中最低的一個階層,他們一般只有少量的土地和少數的勞動人手,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要自己親身參加勞動,才能維持一家生計。士既要充當國家機關的下吏,又是國家軍隊的武士,一遇戰(zhàn)爭,就得“執(zhí)干戈以衛(wèi)社稷”。如果立有戰(zhàn)功,士當然可以得到慶賞,甚至還能上升到大夫行列中去。但繁重的兵役負擔,有時還要長期戍守在遠方,所以有的士會荒蕪了田地,影響到家人生計,甚者有的連父母也無法贍養(yǎng)。他們與那些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大夫以上的貴族相比,勞逸苦樂確實是大相懸殊的。《詩經·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虿恢刑枺驊K慘劬勞;或棲遲偃仰,或王事鞅掌;或湛樂飲酒,或慘慘畏咎;或出入風議,或靡事不為。”不過,士劬勞于王事不假,但還不會落到讓妻子獨自外出去采樵打柴,因為畢竟他們還是貴族。 (子夏故壇原創(chuà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