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云:“臨證如臨陣,用藥如用兵?!鼻菜幗M方是辨證論治的必然條件,也是衡量療效的關鍵所在。最近筆者有幸獲讀楊增良教授編著的《方藥臨證技巧70例》一書、深有感觸。書中分為解表、清熱、和解、瀉下、溫里、祛濕、化痰、理氣、理血、固澀、平肝息風、安神、補益類13章,共70節(jié),采用一藥帶一方,一方帶一案的形式對方藥臨床應用予以闡述,既有繼承名醫(yī)經驗,又有發(fā)揮和創(chuàng)新,理法方藥盡括其中。 詳論配伍技巧 楊教授先后拜王光昇、謝海洲兩位名醫(yī)為師,耳濡目染,得其薪傳。我深知他曾整理過《謝海洲用藥心悟》一書,此次可謂駕輕就熟,歷經年余努力而問世,果然不負眾望。 該書對于配伍用藥技巧論述詳盡:一是闡發(fā)藥物效用,言簡意賅,如麻黃為發(fā)汗散寒解表第一要藥;桂枝可外可內,能散能補,無論外感或內傷雜病均可廣泛應用;石膏為清熱瀉火之首藥,傷寒陽明經病非此不能除,溫病氣分高熱舍此莫能退;代赭石有鎮(zhèn)肝熄風、降胃止沖、順肺納氣、攝元固脫、墜痰通結、寧心健腦六大功效等。二是敘述方劑運用,抓住要點,如白虎湯為強有力的清熱劑,凡熱病具有氣分熱盛者,凡大葉性肺炎、重型流感、流腦、乙腦、病毒性感染均可使用;桂附八味丸為腎陽不足所設,應以下半身常有冷感,甚或形寒肢冷,舌質淡胖,脈虛弱尺部沉微為使用要點等。三是掌握兩方異同,據證選擇,如銀翹散與桑菊飲同為辛涼解表劑,但前者為平劑,主治在衛(wèi),解表清熱力強,而后者為輕劑,主治在肺,肅肺止咳功勝;木香順氣丸與木香順氣散兩方藥味略同,但主治有別,前者治腹中食積,證屬血瘀,后者治腹中氣聚,病屬氣滯,其病機均為肝郁氣滯所致。四是熱悉方藥禁忌,中病即止,如川芎辛溫升散,凡陰虛陽亢及肝陽上亢者不宜應用,月經過多、孕婦亦忌用;黃連解毒湯大苦大寒,易于化燥傷陰,只宜短期使用,不宜反復應用等,均需在臨證時予以重視,方保無虞。 解析相關病案 該書列舉的典型病案,皆為楊教授跟師侍診所記,其資料翔實,內容完整,既可從中反映出老師的辨證思維和治療經驗,又可在解析和按語方面看出學習體會和獨特見解。如風寒濕邪襲表一案,以羌活勝濕湯為主方,其立法用藥擅用升舉清陽法,方中羌活、白芷、蔓荊子升太陽、陽明、厥陰之清氣,引之上行于腦,直達病所,有事半功倍之效;偏頭痛一案以川芎茶調散化裁,藥物劑量最大為川芎30g,最小為柴胡3g,二者相差10倍之大,因主攻當用重兵,側翼當用輕巧,用兵之妙,神機變通;閉經一案以三棱丸為主方,重在破血祛瘀通經,輔以越鞠丸合蒼附導痰丸化裁,共收氣血、痰瘀并治之功;前列腺增生一案以五子衍宗丸滋補肝腎固其本,輔以通關丸清熱利濕治其標,久病入絡,故佐以化瘀散結、升清降濁,諸法相合,以收全功等等。解釋清楚,分析得當,敘法論方,別開生面。 展現名醫(yī)經驗 該書主要引述施今墨、焦樹德、謝海洲三位現代名醫(yī)的遣藥組方經驗,使后學有所遵循,有利于提高診治水平。三位名醫(yī)在用藥方面各有千秋,如施今墨先生認為,蒼術與玄參配伍,一潤一燥,相互制約,降低血糖甚妙,亦用于伴膽固醇增高、慢性腎功能不全等病;烏藥與香附伍用,直奔下焦,共奏行氣消脹、散寒止痛之效;沙參與冬蟲夏草共用,一陰一陽,陰陽互生,潤肺平喘之力增強等。焦樹德先生治療腸功能紊亂用苓桂術甘湯加炒白芍、木香、吳茱萸、肉豆蔻等;胃潰瘍、慢性胃竇炎用良附散、百合湯、丹參飲三方合而為“三合湯”;長期胃痛用百合、丹參各30g,烏藥、草寇、高良姜、香附各9g,檀香、川楝子各6g為基礎方加減等。由于謝師終生從事中藥方劑、疑難病研究,尤對腦髓病有所建樹,該書引用較多用藥經驗,如認為大黃一味實兼止血、消瘀、寧血三功;黃連清熱瀉火、解毒作用較為全面,且以瀉心火、胃火較為突出,夏季應多食一些苦味食品和蔬菜,治暑黃連最宜等。還介紹了謝師治療腦髓病、血液病等的自創(chuàng)方,如三黑榮腦湯、補腎榮腦湯、化瘀通絡湯、癲癇康、柴胡棗仁湯、仙翹飲、再生障礙性貧血方等。這些既是名醫(yī)精湛醫(yī)術的體現,也是他們洞悉藥性達到爐火純青的展示。 著重臨證發(fā)揮 該書除展現以上名醫(yī)經驗外,在“發(fā)揮”項中,對于藥物特性、傳統(tǒng)配伍及方劑化裁均有涉及,其引證豐富,加減靈活,觀點明確,發(fā)揮精當,如藿香辛散發(fā)表而不峻烈,微溫化濕而不燥熱,為和中止嘔之要藥,又為暑令之佳品;白芍具有補血斂陰、柔肝止痛、養(yǎng)陰止汗和平抑肝陽之功,既能補肝,又能瀉肝,補肝血、滋肝陰以補肝體,疏肝氣、瀉肝熱、平肝陽以瀉肝用;“三黃”常相須為用,但各具特點,有黃芩治上焦、黃連治中焦、黃柏治下焦之說,是謂同中有異等。對于方劑常見兼證的化裁,如四君子湯為治療脾胃虛弱的基礎方,可視證加味為異功散、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七味白術散、參苓白術散等,擴大了治療范圍;四物湯為補血調經的基礎方,可視證加味為桃紅四物湯、膠艾湯、圣愈湯等,成為婦科疾病的常用方。另如羌活升清、升麻升清、柴胡劫肝陰、火麻仁毒性、漢防己與木防己的鑒別、牛黃清心丸與安宮牛黃丸異同等,均有論及,使人耳目一新。 總之,本書論述遣藥組方,繼承創(chuàng)新結合,經驗技巧并舉,是一部方藥理論與臨床實踐相聯系的佳作。(洪文旭 陜西省中醫(yī)藥研究院) |
|
來自: 準提藥師安般禪 > 《中醫(yī)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