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法脫離時空和因果律認(rèn)識事物,這很好理解,就像康德所說的“我們可以想像一個沒有物體的空間,但無法想像一個沒有空間的物體” 叔本華形象的說“世界是從那睜開的第一只眼睛開始的”。在叔本華看來,動物也和我們?nèi)祟愐粯?,有先天的時空觀念,所以它們也能夠感知到世界的存在,但不同的是,人有理性,理性又是抽象概念所產(chǎn)生的必要條件,所以在人類,知識得以產(chǎn)生和保存。 在叔本華看來,理性固然使人類高于動物,但理性的概念卻常常與具體事物脫節(jié),抽象之所以抽象,就在于抽掉了細(xì)致的規(guī)定,而在實際上,要緊的正是這些東西 意志一詞并不是叔本華所獨創(chuàng),但是在前哲們的眼里,意志只是一種生命的欲望,是生物體固有的先天本質(zhì)。但是在叔本華看來,意志是世界存在的本源和根本動力,表象的世界只是意志的客體化而已。意志本為一,它的本性就是不斷的掙扎和欲求,并永不獲得最終滿足,所以意志既可以叫做盲目意志,也可以叫做饑餓意志,它像一個永遠(yuǎn)填不飽的肚子,永遠(yuǎn)不停的吃 叔本華認(rèn)為人生根本沒有幸??裳裕^幸福也是一種否定狀態(tài),幸福只不過是意志在欲求和掙扎過程中所遺漏下來的一小段空隙而已。而意志欲求和掙扎的本性既然永無滿足永不停歇,人類就注定在意志的擺布下不停的從一個目的奔向另一個目的。即使是在意志的欲求獲得滿足而下一個欲求還未升起的空檔,無聊和空虛也會不失時機的來填補這個位置,使人像鐘擺一樣不停的在痛苦和無聊兩極之間擺來擺去。所以叔本華最終得出結(jié)論:痛苦和無聊空虛竟是人類生存的全部內(nèi)容。 叔本華認(rèn)為只有認(rèn)清意志,認(rèn)清之后再否定意志,就可以不再受意志的驅(qū)使而終獲解脫。 例如:你想上網(wǎng)的時候你偏不上網(wǎng),你有性欲的時候偏不滿足性欲。這種與意志的背道而馳,我認(rèn)為叔本華在這里說明的不夠通徹,方法也比較粗陋。比如我們想吃飯,喝水,想排泄也都是意志的驅(qū)使,那么按道理來說,也應(yīng)該反其道而行之,但是顯然不可能 否定意志并不是完全否認(rèn) 延時性 鬧鐘 性 感覺 階級晉升 體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