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熱最堅貞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xiàn)實,唯有孤獨永恒。 2.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 3. 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憂愁纏滿全身,痛苦飄灑一地。我們累,卻無從止歇;我們苦,卻無法回避。 4. 所有人都顯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盡辦法排遣寂寞,事實上仍是延續(xù)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對群居者的詛咒,孤獨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5.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于生命一隅。 馬爾克斯(1927——2014年):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是哥倫比亞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有《百年孤獨》。 讀過《百年孤獨》的人一定會被書中龐大的家族群搞得暈頭轉(zhuǎn)向,在虛構小鎮(zhèn)生活的一個家族的盛衰史,就像一幅巨型畫冊,徐徐展開。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從小在外祖父家生活,外祖父是一位倔強的上校軍官,外祖母有一肚子的神魔鬼怪的故事,7歲開始讀《一千零一夜》,這奠定了他未來寫作的魔幻基礎。 18歲考上國立波哥大大學法學系,后因時局動蕩,中途輟學,隨后進入《觀察家報》任記者,并逐漸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難而被迫離開哥倫比亞,任《觀察家報》駐歐洲記者,隨后《觀察家報》被哥倫比亞政府關閉,他被困歐洲。這是他寫作的現(xiàn)實主義來源。 1967年《百年孤獨》出版后,立即被評論家譽為一部杰作,被譯成多種文字,并為他贏得各類獎金,并使馬爾克斯可以全身心投入寫作。1972年,他的又一部非凡的短篇小說集《一個難以置信的悲慘故事——純真的埃倫蒂拉和殘忍的祖母》出版。1975年,他又發(fā)表了《家長的沒落》,這是一部關于一個獨裁者的長篇小說。 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并任法國西班牙語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席。同年,回到哥倫比亞。 1985年,《霍亂時期的愛情》發(fā)表,被加西亞·馬爾克斯稱為“一個老式的幸福的愛情故事”。 1990年,馬爾克斯因中國到處都是的盜版書,撂下狠話,死后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自己的作品,包括《百年孤獨》。后經(jīng)其經(jīng)紀人卡門再次考察,20年后終于授權中國出版他的小說。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小說在表現(xiàn)手法上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 將真事隱去”,用魔幻的、離奇的、現(xiàn)實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和現(xiàn)象反映、體現(xiàn)、暗示現(xiàn)實生活。“孤獨”貫穿于馬爾克斯的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中,他用自己的文字刻畫了人類心靈中最深刻、最本質(zhì)的“孤獨”。 馬爾克斯的小說虛構了一個不存在的小鎮(zhèn)“馬孔多”,并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揭示貧窮、落后、閉塞、守舊、愚昧,滲透精神毒液、病入膏肓的“馬孔多”,必將衰敗,在地球上消失。“馬孔多”很大程度上是哥倫比亞的縮影,它的生活現(xiàn)實反映了整個哥倫比亞,乃至整個拉美大陸的生活現(xiàn)實,有著深遠的政治、社會、文化背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