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食肥胖案(一) 趙xX,女,32歲,濟南鐵路局公安處干部。因患“神經(jīng)衰弱、肝炎、內(nèi)分泌失調(diào)、胃神經(jīng)官能癥(似柯興氏綜合征)”住院一年之久,中西藥皆無效驗,于1963年3月出院,4月6日邀余診治。癥見多食多便,每日進餐十余次,甚至口不離食,不吃則心慌意亂,日食量達三斤半許。食后即感腹部隱痛而里急,每天入廁十余次,所便量少,再便則暈厥,少時自蘇。面色晦滯,胖如圓月,腹大如鼓,肢體豐腴,體重大增,心悸失寐,胸腹悶脹,右脅疼痛,頭目眩暈,多臥少坐,無力下榻活動。右脈緩滑,左脈沉澀,舌苔中心黃厚而燥。胃熱則消谷善饑,此為胃強脾弱,陽明腑實,實熱內(nèi)滯之侯。本虛而標實,治擬三一承氣湯泄腑實積熱,先治其標,余癥后圖。 生大黃10克、姜川樸4.5克、炒枳實4.5克、元明粉2克(沖)生甘草6克。水煎頓服。 上方連進四劑,每天大便七至十數(shù)次;續(xù)服四劑,大便減為每日三次(均系軟便,挾有膠質(zhì)樣膿污之物),食量和次數(shù)均減少,惟大便排泄不暢,約半小時方可解完一次。守方進藥,至4月17日便下一塊狀物,長達尺許,色褐如醬(當時未查驗系何物),頓覺腹內(nèi)輕舒。 本證自1963年4月至9月,共服三一承氣湯四十二劑。在進瀉劑過程中,見口舌干燥、胸脅悶痛者,則服葉氏養(yǎng)胃湯合四逆散以滋養(yǎng)胃陰,解郁泄熱,調(diào)和肝脾,計十劑,兼見浮腫尿少,即用五苓五皮飲選加車前子、牛膝、通草、絲瓜絡(luò)等以行水利尿,計十二劑,以及胃腸出納正常,腫消溲利,惟遺心悸,頭眩之際,遂改服歸脾湯以竟全功,計二十劑??傆嫹幇耸膭?,歷時6個月,患者完全康復。(周夙梧:《山東中醫(yī)學院學報》49:3,1977) [編者按]此證頗似中消,實由腸中素有積滯,復加肝郁化熱傷津而成。病在肝胃(脾)為主,并無腎虛見癥,雖有多食善饑,但不口渴引飲,多尿,胸腹脹滿,大便頻而不爽,屢用三一承氣湯攻下積物,病遂大減,這些都是與中消證不相同的。遺憾的是,所下塊狀物的性質(zhì)未經(jīng)查驗確切,或為宿食蟲積,頑痰死血之類積聚而成。 楊XX,男,11歲,1976年9月10日初診。其父代述,小兒在半年前發(fā)病,始頭昏發(fā)熱,經(jīng)治不愈。以后病情逐轉(zhuǎn)為多食善饑,晝夜索食達七、八次,面色蒼白,冷汗自出。數(shù)月來,已歷經(jīng)數(shù)醫(yī),均未見好轉(zhuǎn),乃求診。 診見患兒形體豐盛,面如滿月,色白,腰粗腹大,手足均肥,行動甚艱。舌質(zhì)嫩而尖紅,苔薄白,診脈兩手難尋,唯左寸獨見滑數(shù)??诟刹伙?,大小便正常。腋溫36.5℃,心跳120次/分。未服過激素類藥。 此證類似“中消”,但形豐不瘦,又難于確立?!端貑?三部九候論》王冰注謂,“隨其獨異,以言其病爾?!被颊咧T部脈不見,獨顯左寸,病位在心。心藏神、主血、司君火。肝為心母,內(nèi)寄相火。真陰有虧,火勝灼胃而善饑。攝食過多,脾失健運,濕停痰生,絡(luò)脈郁滯,則脈伏難顯。遵《素問?至真要大論》“謹守病機,各司其屬……盛者責之,虛者責之”,擬涼肝清心化痰養(yǎng)陰法治之。 羚羊角3克(沖服)夏枯草30克、生地10克、茯苓9克、梔子9克、菊花6克、貝母10克、淡竹葉6克、酒黃連6克、麥冬9克、竹茹12克、玄參10克、枇杷葉10克(去毛)。水煎服。 服藥兩劑后,病有好轉(zhuǎn),夜間只吃一次,白天索食減少,寸脈勢緩,心跳減慢為100次/分,舌尖不紅。原方再進二劑。一周后再診,夜食停,白晝只需加餐少許零食即安。繼用原方去羚羊角,加大生地、麥冬用量,增入太子參30克,石斛、枸杞、白芍、丹皮各12克和冰糖等,囑其熱膏緩服,并勿食辛辣,晨要早起活動。五年后隨訪,一切正常。(四川萬縣長灘公社衛(wèi)院陳代榮:《中醫(yī)雜志》1982年第7期) [編者按]凡中消之證,能食而形瘦為特點。此能食而形豐,故非中消證。主治者斷為火勝灼胃,脾失健運是正確的,火勝陰傷則胃功能亢旺而多食,脾失健運則水谷不生氣血反成痰濕而肥胖,是胃能納而脾不化,為胃強脾弱之證。 |
|
來自: ysy123456 ... > 《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