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最初是路易十五所建的圣日內(nèi)維耶大教堂,歷經(jīng)數(shù)次變遷,1791年改作法國文化名人的安葬地。到2002年大仲馬遺骸在本人逝世132年時移入,兩百年間經(jīng)國民議會討論、批準,曾有78人移入,4人被移出,目前共74人安葬于此(拿破侖、戴高樂等政都無緣此項殊榮)。 大理石拼花地面尺寸
雕塑家布沙爾作品《致為法國捐軀的無名烈士》上面站著榮譽女神和記憶女神,下面躺著一位戰(zhàn)士,紀念一戰(zhàn)中陣亡將士。
結(jié)構(gòu)示意模型
偉人名人的墓穴都在地下一層。
在居里夫婦墓前,老師領(lǐng)著小學(xué)生參拜。
進入地宮,伏爾泰和盧梭安葬在整個墓群最中心、最顯赫的位置,棺木高大、精美。生前,他們兩人觀點不同,總是爭吵不休。生后,兩人都被尊為大革命的精神先驅(qū),葬在一處。伏爾泰的棺木前面聳立著他的全身雕像,右手捏著鵝毛筆,左手拿著一卷紙,昂首目視虛空,似乎是在寫作的間隙中沉思。
伏爾泰棺木上鐫刻著金字:“詩人、歷史學(xué)家、哲學(xué)家,它拓展了人類精神,他使人類懂得,精神應(yīng)該是自由的?!?/font>
隔著走廊,與伏爾泰相對而立,是盧梭的棺木。盧梭一切思想的理論基礎(chǔ)是他的自然法則理論。為師法自然,他的棺木外形也設(shè)計成為鄉(xiāng)村小寺廟模樣。從正面看,廟門微微開啟,從門縫里伸出一只手來,手中擎著一支熊熊燃燒的火炬,象征著盧梭的思想點燃了革命的燎原烈火。
盧梭是文學(xué)家、音樂家、教育學(xué)家、哲學(xué)家、思想家,但人們記住他的主要還是他的社會契約和主權(quán)在民思想,這些思想成為法蘭西共和國的立國思想,也已經(jīng)成為當今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的立國思想。
盧梭與伏爾泰生前就是死對頭,如今依然相對而眠。地下墓室盧梭與伏爾泰一左一右。盧梭墓上浮雕表示男女老少都給他獻花,表達他們的愛戴。盧梭墓上方雕塑著一個個悲傷的面容。盧梭墓側(cè)面裝飾一扇微啟的門,一只手伸出來緊握著象征自由的火炬,表明死了也要捍衛(wèi)自由。伏爾泰和盧梭生前同是思想啟蒙運動的戰(zhàn)友,相差33天去世,他們活著是一對冤家,死后卻成了睦鄰。
棺柩上的銘文:“自然與真理之人”。盧梭的主要主張有"人民主權(quán)""社會契約論"。伏爾泰倡導(dǎo)"君主立憲""天賦人權(quán)""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鳩主張是"三權(quán)分立"。法蘭西啟蒙運動三劍俠"奠定了美國的立國之本。 盧、伏二人不遠處便安息著維克多·雨果(1802-1885),十九世紀法蘭西最負盛名的文人、一個曾因反抗專制而流落他鄉(xiāng)的斗士。雨果的著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
雨果死的很文學(xué),遺囑最后一段:我將閉上肉體的眼睛,但精神的眼睛會一直睜得比任何時候都大。遺囑還有一段"我拒絕任何教堂為我禱告,我請求所有人為我祈禱,我相信上帝”。 1885年法國為雨果舉行了國葬,三百多萬民眾沿街為他送行。 大仲馬 (1802-1875)法國浪漫主義作家,著作《基督山伯爵》《三劍客》他的墓與雨果、左拉在同一個墓室。 “Pere Dumas大仲馬這個名字不僅屬于法蘭西,更屬于歐洲,大仲馬是全世界的”— 雨果
大仲馬在家鄉(xiāng)的墓地安睡了100多年,在2002年才移入先賢祠。整個移陵的經(jīng)過讓我很感動。當法國政府想移陵時遭到大仲馬家鄉(xiāng)堅決反對,但當時總統(tǒng)希拉克頒發(fā)總統(tǒng)令:通過移靈,共和國向向最不安分與最有天分的子民致敬,該子民終其一生都奉獻給我們理想的共和國,大仲馬應(yīng)長眠在他的老朋友雨果的身邊。 2002年移靈大典從大仲馬家鄉(xiāng)開始,先在基督山城堡(作品基督山伯爵)停留,晚上由一支裝扮成中世紀劍客(作品三劍客)的護靈抬著,緩步前往先賢祠,棺木覆蓋象征法蘭西藍色旗,上面寫著《三劍客》名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總統(tǒng)親自主持安葬大典,先賢祠前同步上演大仲馬話劇,部分民眾身穿當時服裝。 一個國家上至總統(tǒng),下至百姓,為一位大文豪的尊重和為之驕傲,讓人感動敬佩。這才是一個國家的希望。亞歷山大·大仲馬
(1802-1870)
左拉,法國十九世紀作家,他的棺槨與雨果相對。左拉的重要著作《娜娜》《小酒館》 等,他的作品在法國一直都受到爭議。就如同他的遺言:面對死亡,一切爭吵都會停止。埃米爾·左拉(1840-1902)
皮埃爾·居里(Pierre Curie
(1859-1906))和瑪麗·居里(Marie Curie (1867-1934)) 是先賢祠里第一對夫妻雙雙以偉人的身份下葬的。 夫妻二人都曾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xué)家,共同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xué)獎。特別 是居里夫人,在居里先生逝世后繼續(xù)二人的研究事業(yè)并第二次獲得 諾貝爾化學(xué)獎。夫婦二人于1995年被雙雙葬入先賢祠。
居里夫人榮獲諾貝爾物理學(xué)、化學(xué)兩個獎項,在全世界是首位女性獲此殊榮,也是唯一獲得兩種獎項的女性。1914年,一戰(zhàn)時,居里夫人投入到救援前線傷員的行列當中。她和女兒伊蓮娜.居里一起制作的X光機,裝在18輛特殊改造的汽車上,拯救了無數(shù)人的性命。 1934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后死于惡性貧血癥。 據(jù)說,居里夫人的棺槨是三層鉛封的,據(jù)說是防止輻射損傷參觀者。
居里夫人的祖國是波蘭,當他們夫婦從礦物中分離出新元素以后,她把新元素命名為釙。這是因為釙的詞根與波蘭國名的詞根一樣。她以此表示對慘遭沙俄奴役的祖國的深切懷念。
讓·拉納·芒泰貝洛公爵(Jean
Lannes, Duke of Montebello,1769年4月11日-1809年5月31日)
法國軍人和政治人物,法國元帥。拉納是拿破侖最大膽和優(yōu)秀的將領(lǐng)之一。拿破侖一世曾評價道:“在我發(fā)現(xiàn)拉納時,他還是一個勇敢的武士;而當我失去他時,他已是一名不可替代的干將了?!?/font>
讓·拉納·芒泰貝洛公爵:法國軍人和政治人物,曾封為法國元帥。為國王的重要軍事長官。他是拿破侖時期最大膽,最優(yōu)秀的將領(lǐng)之一,
也是拿破侖一世麾下第一位死于戰(zhàn)場上的元帥。
2018年7月1日,巴黎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儀式,大屠殺幸存者、政治家、女性權(quán)益的捍衛(wèi)者西蒙娜·韋伊和她的丈夫被安葬于先賢祠。這是法國人對國家英雄的禮遇,韋伊也因此成為史上第五位葬于先賢祠的女性。墓前是這對夫婦的照片。
上面四位偉人同處一室:
勒內(nèi)·卡森 讓·莫內(nèi)(1888.11.9-1979.3.16)法國政治家 西蒙娜·韋伊和她的丈夫 在地宮中有幾條巷道,巷道兩側(cè),鐵柵欄門緊鎖,是一間又一間的墓室。一間墓室約有一間車庫大小,正面靠墻長度可以安放一具棺木,左右兩側(cè)各有安放三具棺木的長度。由于棺木重疊安放,每間墓室可以安葬好些偉人,有一間墓室竟安葬了十三位偉人。但這些墓室大多都空著,即使有人入住的房間,空位置也還很多。居里夫婦的墓室,由于他們的石棺重疊安放,加上另外一位先賢,整個墓室還是顯得空空蕩蕩??磥?,法國人對于入葬者的選擇非常嚴格,甚至于苛刻,真正是寧缺勿濫。先賢祠的所有入葬者都經(jīng)過了長期的歷史檢驗,偉人們往往都是逝世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遷葬進來。而在大革命中匆匆入葬的革命先賢,往往經(jīng)不住歷史的檢驗,又被遷往他處安身。法蘭西有著輝煌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而代表著這樣歷史文化的偉人自然是群星璀璨,可先賢祠入葬的只有七十二人。其中真正跟法國大革命有關(guān)的偉人只剩下伏爾泰和盧梭了,而他們兩人跟法國大革命的關(guān)系也只是精神上思想上的關(guān)系,在革命發(fā)生前,兩人都已去世。
保羅·潘勒韋(Paul Painlevé,1863年12月5日-1933年10月29日),法國政治家、數(shù)學(xué)家,曾兩次在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危機時期出任總理。
讓·巴蒂斯特·佩蘭(
路易斯·布萊葉(Louis Braille, 1809年1月4日——1852年1月6日), 一位法國盲人少年,他在盲人學(xué)校制作了第一個字母,起名為盲人點子法。 當他發(fā)明供盲人使用的由突起的點組成的書寫和閱讀方法時,年僅15歲。
路易斯·布萊葉 費利克斯·埃布埃(Félix 1884—1944)法國殖民地官員。第一個黑人總督,原籍法屬圭亞那。畢業(yè)于法國殖民學(xué)校。 自1908 年起即在法屬殖民地供職,先后任瓜德羅普總督、乍得總督。法國敗降后,即致函夏爾·戴高樂,表示愿意繼續(xù)抗戰(zhàn)。1940 年8 月26 日正式宣布乍得加入自由法國,并促成法屬赤道非洲及喀麥隆接受戴高樂的領(lǐng)導(dǎo)。同年11 月被任為法屬赤道非洲總督(領(lǐng)地包括今剛果(布)、加蓬、中非和乍得,首府設(shè)在布拉柴維爾)。曾進行一定的社會改革。病故后,1949 年其骨灰被移入賢人祠。 法國社會黨領(lǐng)導(dǎo)人、歷史學(xué)家。1885年當選為議員。在德雷福斯事件中,支持德雷福斯。主張教會與政府分離。在法國社會主義運動和第二國際中,持改良主義立場。1904年成為法國《人道報》創(chuàng)辦人之一。1905年法國社會黨與法蘭西社會黨合并為法國統(tǒng)一社會黨,他成為該黨有影響的領(lǐng)袖。因呼吁反對戰(zhàn)爭和殖民擴張,遭狂熱分子暗殺。著有《社會主義法國革命史》。 |
|
來自: 輕風(fēng)無意 > 《外國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