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yī)理論】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復損害后,由于黏膜特異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發(fā)生改變,最終導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體的萎縮,甚至消失。通常慢性胃炎,是指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其臨床特征缺乏特異性。 本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其發(fā)病率居各種胃病之首,并隨年齡增長而增長。 【中醫(yī)理論】 本病多屬于中醫(yī)“胃脘痛”“胃痞”“痞脹”“嘈雜”“痞滿”等。 【臨床特點】 慢性胃炎缺乏特異性癥狀,一般以胃痛,上腹脹滿,噯氣和食欲缺乏為主,沒有癥狀。且癥狀輕重與黏膜病變程度不一致。 慢性淺表性胃炎:多以上腹痛多見,隱痛為主,其次為上腹飽脹不適,噯氣,食欲缺乏,有些人甚至泛酸和惡心。 慢性萎縮性胃炎:以上腹部脹滿較多見,伴有或不伴有疼痛,病情嚴重時,貧血,消瘦,舌炎和腹瀉等,可并發(fā)急性胃黏膜病變而引起大量出血。 【辨證論治】 慢性胃炎的辨證論治見圖4-1。 圖4-1 慢性胃炎的辨證論治 1.脾胃虛弱 (1)證候:胃脘隱痛,飽脹,食后加重,惡心嘔吐,面色無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沉弱。 (2)治法:健脾和胃,理氣止痛。 (3)方藥:香砂六君子湯(黨參、白術、木香、砂仁、茯苓、甘草)。 2.脾胃虛寒 (1)證候:胃脘隱痛,喜溫喜按,空腹痛重,四肢不溫,嘔吐清水,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或沉遲。 (2)治法:溫中健脾,和胃止痛。 (3)方藥:黃芪建中湯(黃芪、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棗、飴糖)合理中丸(黨參、干姜、白術、炙甘草)。 3.肝胃不和 (1)證候:胃脘脹痛,以脹滿為主,食后加重,疼痛走竄不定,伴泛酸、噯氣,兩脅脹痛,食欲缺乏,煩躁易怒,舌質(zhì)偏紅,苔薄黃,脈弦細或弦數(shù)。 (2)治法:疏肝和胃,理氣止痛。 (3)方藥: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枳殼、川芎、香附、陳皮、炙甘草)。 4.脾胃濕熱 (1)證候:脘腹脹滿疼痛,脘熱拒按,噯氣惡心,口黏納呆,渴不欲飲,頭身困重,大便黏滯,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2)治法:清熱化濕,理氣止痛。 (3)方藥:平胃散(蒼術、厚樸、陳皮、甘草、生姜、大棗)合半夏瀉心湯(制半夏、黃芩、黃連、干姜、黨參、炙甘草、大棗)。 5.胃陰不足 (1)證候:胃脘隱痛,空腹加重,口干舌燥,饑不欲食,干嘔呃逆,泛酸,心煩不寐,舌紅少津,苔少,脈細數(shù)。 (2)治法:滋養(yǎng)胃陰,清熱理氣。 (3)方藥:一貫煎(北沙參、麥冬、生地黃、當歸、枸杞子、川楝子)。 6.氣滯血瘀 (1)證候:胃脘刺痛,固定不移,局部拒按,夜間加重,伴食欲缺乏,夜寐不安,重則吐血、便血,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斑,脈弦澀。 (2)治法: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3)方藥:膈下逐瘀湯(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五靈脂、延胡索、香附、烏藥、牡丹皮、五靈脂、甘草)。 【單方單藥】 1.胃脘痛 ★高粱根 [用量] 高粱根3個。 [制劑] 水煎。 [用法] 每日2次。 [功效] 理氣和胃止痛。 [主治] 胃脘痛時發(fā)時愈。 [出處] 《偏方大全》。 [說明] 高粱根味甘,性平,可平喘,利尿,止血,可治咳嗽喘瀾,胃氣疼痛?!顿F州草藥》:“高粱根可清熱利濕,消腫止痛。安神定志?!?/p> ★豬牙皂 [用量] 豬牙皂3g。 [制劑] 燒存性,研末,以酒調(diào)服。 [用法] 每日2次。 [功效] 辛散溫通,開竅止痛。 [主治] 胃脘劇痛,諸藥不效者。 [出處] 《百病單方大全》。 [說明] 豬牙皂性味辛、咸,性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jīng)。可祛痰開竅,散結消腫?,F(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本藥氣味有穿透作用刺激腸道后,引起腸蠕動亢進而有通便排氣效果。 ★干雞血藤根 [用量] 干雞血藤根15g。 [制劑] 蒸燒酒120毫升。 [用法] 每服藥酒30ml。 [功效] 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 胃脘痛。 [出處] 《久病難癥必效單方》。 [說明] 雞血藤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莖。秋、冬兩季采收,除去枝葉,切片,曬干。本品味苦甘,性溫。入心、脾二經(jīng)。主要功能為補血,活血,通絡。常用于治療月經(jīng)不調(diào),血虛萎黃,麻木癱瘓,風濕痹痛,對瘀血阻絡的胃脘痛有很好的療效。 ★毛大丁草 [用量] 毛大丁草15~30g。 [制劑] 水煎。 [用法] 每日2次。 [功效] 疏肝理氣止痛。 [主治] 氣滯胃脘疼痛。 [出處] 《福建中草藥》。 [說明] 毛大丁草屬于菊科植物,別名有兔耳風、小一枝箭、一枝香[福建]、白眉、一柱香、撲地香、白花一枝香、頭頂一枝香、磨地香、四皮香、巴地香、貼地香等。其生于向陽坡、路邊、田邊。分布于我國西南、中南及東南地區(qū)。全草夏秋采收,鮮用或曬干。味微苦、辛,性平??墒栾L宣肺,行氣利水,解毒消腫,常用于治療痢疾、感冒、咳嗽、哮喘、水腫、腹瀉、小便不通、閉經(jīng)、小兒食積、癰疽、跌打損傷等,對于氣滯胃脘疼痛有很好的療效。 2.腹脹 ★五香血藤 [用量] 五香血藤15g。 [制劑] 水煎,溫酒服。 [用法] 每日2次。 [功效] 疏肝理氣止痛。 [主治] 氣滯腹脹。 [出處] 《昆明民間常用中藥》。 [說明] 五香血藤為木蘭植物長梗五味子的莖藤。產(chǎn)于貴州、浙江等地,全年可采,取莖藤,修除細枝殘葉,截成小段,曬干。本品味甘,性溫,入腎、脾兩經(jīng)。其主要有活血祛風,消腫鎮(zhèn)痛之功;主治風濕疼痛,骨折,胃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 ★冰片 [用量] 冰片0.2g。 [制劑] 研末敷于臍部。 [用法] 每日1次。 [功效] 開竅醒神,清熱止痛。 [主治] 氣滯腹脹惡心。 [出處] 《湖南醫(yī)學》。 [說明] 冰片為龍腦香科常綠喬木植物龍腦香樹脂加工品,或龍腦香的樹干經(jīng)蒸餾冷卻而得的結晶,稱“龍腦冰片”,亦稱“梅片”。由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納香(大艾)葉的升華物經(jīng)加工劈削而成,稱“艾片”?,F(xiàn)多用松節(jié)油、樟腦等,經(jīng)化學方法合成,稱“機制冰片”。龍腦香主產(chǎn)于東南亞地區(qū),我國臺灣有引種;艾納香主產(chǎn)于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地。冰片成品須貯于陰涼處,密閉。研粉用。味辛、苦,性微寒。歸心、脾、肺經(jīng)?!短票静荨罚骸氨餍母剐皻猓L濕積聚,耳聾?!爆F(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冰片局部應用對感覺神經(jīng)有輕微刺激,有一定的止痛及溫和的防腐作用。 ★益智仁 [用量] 益智仁30g。 [制劑] 濃煎飲之。 [用法] 每日1次。 [功效] 理氣止瀉。 [主治] 腹脹易瀉,日夜不止,諸藥不效者。 [出處] 《世醫(yī)得效方》。 [說明] 益智仁為姜科多年生草本益智的干燥成熟果實。主產(chǎn)于海南、廣東、廣西等地。夏秋季間果實由綠變紅時采收。曬干。生用或者鹽水炙用。用時搗碎。性溫,味辛。功能主治溫脾止瀉唾,暖腎固精縮尿。用于脾寒泄瀉?,F(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益智具有控制回腸收縮等作用。 ★荸薺 [用量] 荸薺適量,豬肚1個。 [制劑] 荸薺去皮,填充在豬肚里,用線縫口,沙鍋煮之,不需加鹽。 [用法] 每日1次。 [功效] 理氣行滯。 [主治] 氣滯腹脹。 [出處] 民間驗方。 [說明] 荸薺味甘性寒,《本草綱目》認為,荸薺能“消渴、溫中益氣,下丹石,消風毒,除胸中實熱”。英國在對荸薺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不耐熱的抗菌成分——荸薺英。這種物質(zhì)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吐酸 ★蘿卜 [用量] 蘿卜適量。 [制劑] 切片。 [用法] 生嚼數(shù)片。 [功效] 消食和胃降逆。 [主治] 惡心吞酸。 [出處] 《頻湖集簡方》。 [說明] 蘿卜性平味甘,可消積滯、化痰清熱、下氣寬中、解毒?!侗静菥V目》中提到:蘿卜能“大下氣、消谷和中、去邪熱氣”。現(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蘿卜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無機鹽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于體內(nèi)廢物的排除。 ★生菜 [用量] 生菜適量。 [制劑] 洗凈。 [用法] 生嚼。 [功效] 制酸止吐。 [主治] 惡心吞酸。 [出處] 《頻湖集簡方》。 [說明] 生菜味苦,性平,無毒,能制酸止嘔,是治療反酸的良藥。 ★白豆蔻 [用量] 白豆蔻3粒。 [制劑] 搗細。 [用法] 每日1次,好酒溫服。 [功效] 化濕行氣,制酸止嘔。 [主治] 惡心吞酸。 [出處] 《張文仲備急方》。 [說明] 白豆蔻味辛,性溫。入肺、脾經(jīng)。其基本功效為:化濕、行氣、溫中、止嘔。主治:氣滯、食滯、胸悶、腹脹、噫氣、噎膈、吐逆、反胃等癥。 ★山海棠全草 [用量] 山海棠全草3~9g。 [制劑] 水煎。 [用法] 每日2次。 [功效] 清熱和胃,制酸止痛。 [主治] 胃酸多,胃痛。 [出處]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說明] 山海棠全草為秋海棠科植物云南秋海棠的全草,分布云南、四川、廣西、貴州等地。秋季采收,曬干備用。本品性平,味微苦酸澀。可行氣止痛,活血祛瘀。臨床常用于治療胃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小兒吐瀉,疝氣,跌打損傷等。(魏睦新,劉佳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