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唐朝,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唐詩。大唐盛世,也是我國古代詩歌文化最為繁榮的時候。李白、杜甫等一大批詩人噴涌而出,用詩句書寫出了那個我們看不到的盛唐。而現(xiàn)在,連小學(xué)生都知道唐詩、宋詞、元曲并稱為我國古代文學(xué)史上的三大瑰寶。《唐詩三百首》更是學(xué)前教育的必修課。 事實上,整個唐朝流傳下來的古詩可不止三百首。據(jù)《全唐詩》記載收錄,目前發(fā)現(xiàn)的唐詩一共有48900多首,而這近50000首唐詩,出自2200位詩人之手。 光是詩仙李白,就有1010首詩流傳至今。而詩圣杜甫則更夸張,寫了3000多首詩,流傳下來了1400多首。兩位都算得上是高產(chǎn)詩人。 量大想不出名都難,畢竟這么多首詩,總有一款對得上人們的口味,李杜被捧為詩仙詩圣也在情理之中。不過,唐朝還有這樣一位傳奇詩人,他這輩子只寫了兩首詩,卻力壓2000多位同行,其中一首更是成為50000首唐詩的代表作,連李白和杜甫最出名的詩作在其面前都黯然失色。 他是誰?又寫了一首什么詩呢? 這個人就是張若虛,他和賀知章、張旭、包融一起稱為“吳中四士”,是江浙詩人的杰出代表。既然說出了他的名字,想必很多讀者也知道了這首名詩就是《春江花夜月》。 這首詩造詣有多高呢?近代著名文學(xué)獎和詩人聞一多先生這樣評價“在這種詩面前,一切的贊嘆是饒舌,幾乎是瀆褻。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更被譽為“孤篇壓倒全唐”,可見地位之崇高。 其實,這首詩剛創(chuàng)作出來時名氣并不算大。在唐朝時期,推崇這首詩的也只有李白一個人。由于該詩富于南方民歌的色彩與風(fēng)調(diào),又成功運用了齊梁到唐初百年醞釀完成的新詩格律,還首次探索了七言詩小組轉(zhuǎn)韻結(jié)合長篇的技巧。 三駕馬車齊驅(qū),讓這詩韻律感十足。于是到了宋代,郭茂倩把《春江花月夜》編進了樂府詩集,還給其譜了曲,大力推揚這首詩。于是,成就了今天如此崇高的地位和知名度。 而這首詩最難能可貴的是,他既沒有家國興亡的感懷,也沒有詩人個人的情緒拓深。而只是平鋪直敘地描繪“春江花夜月”的夜景,但其中包含了難得的哲學(xué)思考。這個是整個唐詩里非常罕見的。 究竟是那一句充滿了哲學(xué)思考呢?就是這三句“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边@三句的高明之處在于,對于時間和事物的流逝變幻,他并沒有像其他詩人那樣,要么悲傷、要么消極、要么孤寂。所謂“自古文人多悲秋”也不外乎這個道理。 但從張若虛的詩句里,不難看出他是以一種從容不迫的哲學(xué)思考來看待這件事的,時空無限、生命無限,俯仰古今,感慨宇宙。表達了一種對宇宙和人生,整體和個體之間的哲學(xué)探索。這種思想顯然是超越時代的。所以,張若虛名氣才會如此之高。 而他另一首《代答閨夢還》顯得就很一般了,這首五言長律詩寫的是邊塞女人的閨怨之情,雖然流傳了下來,知名度卻遠不如《春江花夜月》。也難怪《春江花夜月》會進入現(xiàn)代課本,《代答閨夢還》卻鮮有人知。 張若虛的故事告訴我們,數(shù)量和質(zhì)量比起來,質(zhì)量明顯是最重要的。這個道理放到現(xiàn)在也是一樣,各位讀者怎么看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