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郭獻湖 編輯丨寸心 腎炎,包括急性腎炎、慢性腎炎,是臨床常見病之一。 急性腎炎,又稱急性腎小球腎炎,多由鏈球菌感染后引起,屬免疫復合物病。臨床上起病急,多于感染后7~20天發(fā)病,主要表現(xiàn)有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腫,高血壓(一般不嚴重)及短暫氮質血癥。該病有自愈傾向,以對癥治療為主,病程不超過一年,否則應考慮已轉為慢性腎炎。 慢性腎炎,也稱慢性腎小球腎炎,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原發(fā)于腎小球的一組緩慢性進行性炎癥,多見于成人,特點為病程長(一年以上,甚至可達數(shù)十年)病情輕重懸殊,常有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貧血、水腫及高血壓等,治療比較困難,此病分三個亞型,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型、慢性腎炎普通型及慢性腎炎高血壓型,各型間可相互轉化。 本病屬中醫(yī)“水腫”范疇,多為風邪外襲,肺氣失宣,或肺脾腎功能障礙,水液運行失司所為,當以疏風散邪,健脾利濕,溫陽化水為治。 中醫(yī)辨證施治,一般分為以下幾型。 風水泛濫型 主要表現(xiàn)為浮腫起于眼瞼,繼則四肢及全身皆腫,甚者眼瞼浮腫,眼合不能開,來勢迅速,多有惡寒發(fā)熱,肢節(jié)酸痛,小便短少等癥。偏于風熱者,伴咽喉紅腫疼痛,口渴,舌質紅,脈浮滑數(shù)。偏于風寒者,兼惡寒無汗,頭痛鼻塞,咳喘,舌苔薄白,脈浮滑或浮緊。如浮腫較甚,此型亦可見沉脈。 當以疏風清熱,宣肺行水為治,方用越婢加術湯加減,藥取生石膏、白術、姜皮、浮萍、茯苓、澤瀉各10克,生姜3片,大棗5個,麻黃、甘草各5克,水煎服,每日1劑;余藥渣水煎取汁洗浴或足浴,每日1~2次(下同)。 濕毒浸淫型 主要表現(xiàn)為身發(fā)瘡痍,甚則潰爛,或咽喉紅腫,或乳蛾腫大疼痛,繼則眼瞼浮腫,延及全身,小便不利,惡風發(fā)熱,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或滑數(shù)。 當以宣肺解毒,利尿消腫為治,方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藥取杏仁、桑白皮、連翹、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各10克,麻黃5克,赤小豆30克。 水濕浸漬型 主要表現(xiàn)為全身水腫,按之沒指,小便短少,身體困重,胸悶腹脹,納呆,泛惡,苔白膩,脈沉緩,起病較緩,病程較長。 當以健脾化濕,通陽利水為治,方用胃苓湯合五皮飲加減,藥取白術、茯苓、蒼術、厚樸、陳皮、豬苓、澤瀉、肉桂、桑白皮、陳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各10克。 濕熱壅盛型 主要表現(xiàn)為遍體浮腫,皮膚繃急光亮,胸脘痞悶,煩熱口渴,或口苦口黏,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或沉數(shù)。 當以分利濕熱為治,方用疏鑿飲子加減,藥取羌活、秦艽、大腹皮、茯苓皮、澤瀉、木通、椒目、赤小豆、商陸、檳榔各10克,生姜3片。 脾陽不足型 主要表現(xiàn)為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腹脹悶,納減便溏,食少,面色不華,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膩或白滑,脈沉緩或沉弱。 當以溫陽健脾,化氣利水為治,方用實脾飲加減,藥取干姜、附子、草果仁、白術、茯苓、大棗、茯苓、木瓜、木香、厚樸、大腹皮各10克,生姜3片,炙甘草5克。 腎陽虛衰型 主要表現(xiàn)為面浮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氣促,腰部冷痛酸重,尿量減少,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恍白或灰滯,舌質淡胖,苔白,脈沉細或沉遲無力。 當以溫腎助陽,化氣行水為治,方用濟生腎氣丸合真武湯加減,藥取附子、肉桂、熟地、山藥、棗皮、牡丹皮、白術、茯苓、澤瀉、車前子、白芍、牛膝各10克,生姜3片。 家庭護理要點 急性腎炎恢復期及慢性腎炎患者均在家中治療,家庭護理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調暢情志:腎炎病程較長,病人多有厭煩、悲觀等不良心理反應,要及時心理疏導,使其樹立信心,配合治療。 注意起居:居室應清潔、安靜、陽光充足、空氣新鮮;腎炎患者免疫功能差,要注意防寒保暖,感冒流行季節(jié)減少外出及外人探訪,室內定期消毒,可用食醋,或艾葉熏蒸。 積極休息:病情不穩(wěn)定時,應盡量臥床休息,病情穩(wěn)定后可適量活動,以不覺疲勞為宜。 合理膳食:飲后要富含營養(yǎng)而又容易消化,可食用瘦肉、魚、蛋等。但腎功能不全者應控制蛋白質的攝入,否則會加重病情;宜多吃小豆、冬瓜、西瓜及鯉魚等以利小便、消除水腫;低鹽飲食,浮腫明顯者短期內應給無鹽飲食,尿少者控制飲水量。 注重食療: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中藥黃芪對腎炎浮腫效果較好,并可消除尿蛋白,可在中醫(yī)辨證施治的原則下選用黃芪,或使用黃芪食療方,如黃芪粥、黃芪汽鍋雞、參芪粥、黃芪瘦肉湯等。 謹慎用藥:腎炎患者應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不要隨意服藥,因為各種藥物均會加重腎臟負擔,有些藥甚至對腎臟有損害作用,因此,應謹慎用藥。 預防感冒: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可使腎炎病情加重或惡化,因此,要注意預防感冒,一旦出現(xiàn)感冒癥狀時,要積極治療,防止并發(fā)癥出現(xiàn)。保持口腔衛(wèi)生,減少感染機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