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上有個問答:給孩子報了一個興趣班學古箏,上了一個多月說很辛苦,堅持不了,該怎么辦? 針對這個問題,捋一下思路: 1.學古箏的最佳年齡是幾歲?學古箏需具備的基礎條件有哪些?孩子是否已經(jīng)具備? 接下來,咱們逐一展開談一談—— 學古箏的最佳年齡是幾歲?學古箏需具備的基礎條件有哪些?學習古箏,其實需要考慮三個方面: 一,孩子自身的接受能力; 二,孩子的手指條件; 三,孩子對音樂韻律的感受。 現(xiàn)在的市面上一般來說學習古箏的大多數(shù)是從5歲開始,因為這個年齡已經(jīng)具備基礎條件了,可以接受古箏的彈奏訓練。而10歲左右接受能力明顯增強。 所以,基本上主流說法就是5歲開始啟蒙,10歲效果最好。 引用古箏演奏家王中山作客新浪聊天時,答網(wǎng)友問(與上述結論不謀而合): 古箏演奏家王中山說,5歲開始,無論從孩子的發(fā)育、手指的條件,還是整體記憶能力,學習古箏的音樂感受能力,都具備學習音樂這樣的基本條件。古箏這個樂器是一個多旋的、柔暗發(fā)音的樂器。所以,5歲開始學古箏,我認為是比較適宜的。 學古箏,是孩子的興趣?還是家長的愿望?這屆父母普遍都認同對孩子興趣培養(yǎng)的必要性、重要性。 想讓孩子學習音樂,學會一項樂器,陶冶情操的想法,幾乎每個家長都有,那么如何挑選?由誰來挑選和決定呢? 孩子小,認知有限,一般無法進行識別和選擇,所以就存在大部分由父母包辦指定的情況。其實,很多父母在為孩子選擇興趣班時,也帶有一定的盲目性。 有些家長說:我覺得女孩彈古箏好,典雅恬靜,大家閨秀的樣子; 有些家長說:我小時候就特別喜歡古箏,可惜沒機會學啊,現(xiàn)在不能再讓女兒錯過了;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孩子學習的根本動力。 可是剛剛我們也說啦,孩子認知有限,怎么判斷他是否真的感興趣呢? 我兒子6歲開始學尤克麗麗。最初接觸是機緣巧合,因為孩子爸爸出差時給他帶了一把尤克里里作為禮物,雖是玩具,但其實也能彈奏曲子,只是音色欠佳。當時他才5歲,卻喜歡這把小小的琴,經(jīng)常抱在懷里煞有介事地彈起來。 于是,我上網(wǎng)找尤克里里的演奏視頻,和孩子一起觀看;孩子正處于愛模仿的階段,我們很積極的鼓勵他模仿“表演”,其實就是“過家家”。 后來,我跟培訓班的老師商量,讓孩子先上兩節(jié)體驗課,然后再讓孩子自己決定。 最終,他選了這個樂器,學了兩年尤克里里之后,改學民謠吉它,就在剛過去的暑假,他剛剛考過六級。 我家隔壁的恩恩弟弟,最初在家長的期待下學鋼琴,可他根本坐不住啊,苦不堪言。原來他感興趣的是架子鼓,自從改學架子鼓后,每天放學回家飯都不吃就迫不有待敲敲打打。 是啊,每個孩子性格特點都不同,明明動如脫兔,你卻想讓他靜若處子? 所以,如果學古箏不是孩子的興趣,而是父母的意愿,我認為,果斷停掉吧! 學習都是辛苦的,我們是否應該縱容孩子,逃避辛苦和困難?如果學古箏可以輕易放棄,以后學其它是否也一樣?董卿一句話刺痛無數(shù)中國父母: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 。 學習本身就是辛苦的、枯燥的,無論是音樂、繪畫、棋類、體育競技類等等所謂興趣班,還是應對教育體制的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等培訓班……無一例外。 乃至未來孩子上了大學,學習專業(yè)課,今后漫長的職業(yè)生涯,哪一件是輕輕松松的事? 6?12歲,正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關鍵時期,孩子會從家長對待事情的態(tài)度上,慢慢固化自有的意識和習慣。如果家長不加堅持和引導,可能會讓孩子養(yǎng)成遇到挫折就放棄、習慣性逃避的習慣。 所以我以為,選擇要慎重,比如上面說的,充分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不把父母的意愿和期望強加給孩子,給孩子體驗的機會,判斷和權衡的機會,同時,把決定權交給孩子。 權利與責任從來都是并行的。慎重選擇,一旦決定,就要堅持到底。 天下事以難而廢者十之一,以惰而廢者十之九。——南北朝 顏之推 《顏氏家訓》 堅持總是痛苦的,放棄總是容易的,人總是有惰性的。 因此,父母有時候必須要逼孩子一把,溫柔而堅定的力量,才是幫助孩子克服困難的強心針。 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如何引導孩子不畏苦不畏難,堅持到底?培養(yǎng)抗挫折能力,一直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課題。 我們都知道抗挫折能力好的孩子,具備“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精神,未來無論遇到什么難題都勇往直前,不退縮,是成功者必備品質。 這也是一項艱巨的大課題,不是隨隨便便起個誓,發(fā)個愿,喊個“一二三”就成了。現(xiàn)在咱們就單點說說關于學習古箏,如何引導孩子堅持下去。 1.“辛苦”是個較寬泛的概念,家長應該深入了解孩子想放棄的真實原因。 幼兒古箏最大的困難是手型不易固定,初學者要做到漫圓型手型是很難的,掌握不到要領而使彈奏效果不理想,孩子容易產生挫敗感; 反復地進行基礎訓練很枯燥; 練琴占用了孩子玩樂的時間; …… 只有弄清楚孩子不愿意堅持的真實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2.端正心態(tài)、堅定信念 如果你要帶孩子去打預防針,孩子問:“打針疼嗎?” 你會怎么回答呢? 善意的撒個謊說:“一點都不疼”,等孩子被扎疼了,永遠地記住“上當”的經(jīng)歷,心里沒有了安全感和信任感; 還是中肯地告訴孩子:“會有一點疼,但是打了預防針可以讓你不生病或少生病,如果你覺得疼了,可以哭出來,媽媽會在你身邊。”既讓孩子提前預知可能的疼痛,作好心理準備,也告訴孩子眼下小的代價將換來的好處,同時給孩子支持。 挫折教育,不是回避困難不談,等孩子一頭撞到墻痛了回過頭哭著說:“此路不通,我不走了?!倍侵锌系馗嬖V孩子,可能遇到哪些困難,但是困難是可以被克服的,而且父母會陪著你共同面對。 3.偶像效應和榜樣力量 當孩子說“我想成為他那樣的演奏家”,陪孩子一起了解偶像背后的勵志故事,用榜樣的力量點燃孩子心中的熱望與激情。 4.遠期目標像燈塔,分解成各階段小目標,每一次進步都是對信心的加持 我家孩子的目標是小學畢業(yè)前,考完民謠10級,初中開始學古典吉它。 分解到每一年,就是暑假時的音樂考級,從2級,到4級,再到6級,每一次階段性的小勝利,都令他歡喜雀躍,從而更積極備戰(zhàn)下一個小目標。 寫在最后: 未經(jīng)審視的人生,注定糊里糊涂的過; 不懂思考的父母,難免彷徨困惑。 當家長不易,不僅要為孩子提供生活上的物質保障,更要給孩子精神上的滋養(yǎng)與支持。 且行且修,一路同行,歡迎關注@愫說育兒,歡迎互動、歡迎點贊。 【原創(chuàng)文章】如需轉載請聯(lián)系本人并注明出處。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