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并板:把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卡板上的商品,有條理的合并在一個卡班上; 2.拉排面:商品沒有全部擺滿貨架的時候,利用先進先出的原則,將商品向前擺列,是排面充盈,豐富; 3.拾零:撿回顧客遺棄在各角落的零星商品; 4.端架:貨架兩端的位置,也是顧客在賣場巡游經過頻率最多的地方; 5.先進先出:先進的貨物先銷售; 6.理貨:把凌亂的商品整理整齊; 7.堆頭:即“促銷區(qū)”,通常用木板、鐵框或周轉箱堆積而成; 8、碼貨:堆放商品; 9.換擋:相連兩期快訊產品的的更換; 10.改價:改變價格 11.條碼:用語表示一定商品信息的符號,分為自然碼,店內碼; 12.補貨:理貨員將缺貨的商品,依照商品各自規(guī)定的陳列位置,定時或不定時的將商品補償?shù)截浖苌系淖鳂I(yè); 13.促銷員:廠商為了更好的銷售、宣傳其商品,而派駐商場其工作單位的員工; 14.試吃:對一些促銷食品進行現(xiàn)場加工,并讓顧客現(xiàn)場品嘗; 15.情場:降價處理活動; 16.會員卡:會員資格的管理憑記; 17.過磅:對需要進行二次包裝加工的商品稱重; 18.稽核:防止顧客遺漏商品,在其離開時對其所購的商品進行核對; 19.三防:防火、防盜、防工傷; 20.貨不對板:指實物和標示上的商品描述有差異的表現(xiàn); 21.稱重標簽:稱重商品特用的標簽; 22.滯銷:指商品銷售效果不明顯或很難賣出的商品; 23.銷貨明細單:指顧客購物結賬后給顧客的付款憑證; 24.手推車:顧客購物用的小車; 25.報廢:由于變質或損壞而不能銷售,需按廢品處理的商品; 26.消磁:在收銀過程中對貼記在商品上的防盜碼,進行解除磁性的工作; 27.盤點:定期對店內的商品進行清點,以確實掌握該期間的經營績效及庫存情況; 28.精品:只要是體積小價格高的商品統(tǒng)計; 29.上架:把商品擺放在貨架上; 30.庫存:指尚未銷售出去的商品; 31.ALC:商場里的電腦、行政活動中心; 32.促銷使品:用來促進銷售用的試用(吃)商品; 33.贈品:為刺激銷售,對購買一定量所售商品的顧客,給予饋贈定量的商品; 34.供應商編碼:為供貨商所編的號碼,一般為五位; 35.DM(快訊):用語促銷的廣告; 36.訂單號碼:每批訂貨單的編碼; 37.退貨:顧客或商場按有關規(guī)定對多夠商品退回給商場(廠家); 38.換貨:顧客或商場按有關規(guī)定對所購商品和商場(廠家)交換; 39.POP:(POINT OF PURCHASE ADVERTI-SING)銷售點廣告:指超市賣場中能夠促進銷售的廣告,也稱作銷售時點的廣告,在零售店內將促銷訊息,以美工繪制或印刷方式,張貼或懸掛在商品附近顯著之處,吸引顧客注意力并達到刺激消費之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