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省會南昌,簡稱“贛。對于江西這個省名及其簡稱,在歷史上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shè)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內(nèi)最大河流為贛江而簡稱贛。截至2018年底,江西省下轄11個地級市,分別是:南昌市、九江市、上饒市、撫州市、宜春市、吉安市、贛州市、景德鎮(zhèn)市、萍鄉(xiāng)市、新余市、鷹潭市。其中,就宜黃縣來說,人口超20萬,隸屬于撫州市。在歷史上,宜黃縣于三國時期建縣,因縣治設(shè)于宜水、黃水匯合處而得名,也即宜黃縣因為兩條河流而得名。 一 首先,宜黃縣隸屬于江西省撫州市。在地理位置上,宜黃縣位于江西省中部偏東,撫州地區(qū)南部。地處東經(jīng)116.01-116.28,北緯27.03-27. 43。宜黃縣東接南城,南豐縣,南接樂安,崇仁縣。西毗寧都縣,北靠 臨川市。因縣沿在宜,黃二水江合之側(cè),故名宜黃。全縣面積1944.2平方公里。就宜黃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qū)屬吳國的疆域。到了戰(zhàn)國時期,今江西省宜黃縣一帶先屬越國,后楚國消滅越國,該地區(qū)被納入到楚國的版圖內(nèi)。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撫州市宜黃縣一帶屬九江郡這一建制。 二 西漢時期,今宜黃縣一帶為南城縣域。東漢時期,該地區(qū)分屬臨汝、南城縣地。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宜黃縣一帶成為東吳的疆域。公元257年,東吳分豫章郡之臨汝、南城立臨川郡。同年,析臨汝地設(shè)立宜黃縣,因縣治在宜、黃二水匯合側(cè),故名宜黃,屬臨川郡。由此,對于三國時期建縣的宜黃縣,可謂江西省歷史悠久的千年古縣。西晉元康元年(公元291),析荊、揚(yáng)十郡設(shè)立江州,轄臨川郡,宜黃縣隸之。南朝陳武帝永定元年(公元557),析江州立高州,宜黃縣屬之。 三 在南北朝時期,今宜黃縣一帶的歸屬變化較大。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后,改高州為江州。開皇九年(公元589),廢臨川郡設(shè)臨川縣,廢巴山郡設(shè)崇仁縣。在此基礎(chǔ)上,宜黃縣并入崇仁縣。唐武德五年(公元622),也即唐朝初期,又析崇仁地設(shè)立宜黃縣,隸撫州。3年后,即武德八年,宜黃縣復(fù)并入崇仁縣。從武德八年至宋乾德五年,也即公元625年到公元967年之間,宜黃縣并沒有建縣,彼時,州郡建置時有變化,但是今宜黃縣一帶屬崇仁縣,隸撫州不變。到了公元968年,南唐設(shè)立宜黃場,依然隸屬于崇仁縣。 四 最后,公元970年,將宜黃場升為宜黃縣,隸撫州,設(shè)縣治于黃填鎮(zhèn)(今鳳岡鎮(zhèn))。南宋紹興十九年(1149年),改撫州為撫州府,宜黃縣屬之。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設(shè)立撫州路,宜黃縣屬之。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宜黃縣屬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撫州府。清朝取代明朝后,宜黃縣屬江西省撫州府。到了1914年,宜黃縣屬豫章道。1928年,宜黃縣直屬于江西省。2000年7月10日,撫州地區(qū)改為市,宜黃縣隸屬撫州市。截至2018年底,宜黃縣總面積達(dá)1944.2平方千米,總?cè)丝诩s為25萬人。 文/情懷歷史 |
|
來自: 輕風(fēng)無意 > 《地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