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瘡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見的一種潰瘍病。因其有周期性、反復發(fā)作性的特點,故又稱復發(fā)性口瘡或頑固性口腔潰瘍。中醫(yī)辨證分實證與虛癥兩型。
1,實證:潰爛如黃豆、豌豆大小,其色黃白或灰白、成片、數(shù)量多、周圍紅腫明顯。多由心脾熾熱,火邪上攻所致。
處方:加味清胃散,方藥組成:升麻6克、黃連6克、當歸10克、丹皮10克、生地15克、生石膏40克、大黃5克、芒硝5克。水煎服,一天一副,3付一療程,2-3療程可治愈。
2,虛癥,潰爛面如黃豆、綠豆或小米大小,其色白黃、分散、數(shù)量少,周圍充血或補充血,不腫,多由心、脾、腎經(jīng)陰虛,虛火上炎而成病。
處方;方藥組成,脾傷伏火湯:黨參20克、黃芪30克、附子20克、干姜15克、肉桂10克、黃連10克、連翹50克、生地40克、白茅根20克、羌活10克、防風20克。制法:上藥以清水1500毫升浸泡30分鐘,武火煮沸,文火煮,剩藥液100毫升為宜。二煎時,仍加水1500毫升,煎剩藥液100毫升,將兩煎藥液混合。用法:每日一劑,分早午晚三次分服。(注:辨證使用此方劑治愈,反復發(fā)作、頑固不愈口瘡患者、多例,1--3年12例,治愈后隨訪,近期沒有發(fā)現(xiàn)反復,一例反復不愈21年,服藥一個月治愈,隨訪5年沒有復發(fā)。)
(經(jīng)驗外用秘方):方藥組成:青黛30克、硼砂30克、薄荷腦15克,人中白30克、兒茶30克、冰片10克、元明粉15克、枯礬20克、五倍子20克、馬勃15克、
。上藥共為細面過100目籮,瓶裝密封備用。用時用冷鹽水漱口后,藥面用蘆管吹,或撒在瘡面上。每日三次或數(shù)次,主治,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齦潰瘍,牙齦腫痛,一般用1--3次止痛,3--4天可痊愈。
(按)口瘡多是火邪為病,但有陽火、陰火之分,陽火為病,初發(fā)多實證,用清熱瀉火之法極易治愈。陰火為病,一由飲食不節(jié), 傷及脾胃之陽,二由老傷過度,引動虛火上炎,失治日久,形成了頑固性口瘡,所以均以脾胃陽傷陰虛論治,方有療效這才是治愈頑固性潰瘍的奧秘(脾胃陽傷陰虛論治)。
日常護理
1.注意口腔衛(wèi)生,避免損傷口腔黏膜。
2.保持心情舒暢,樂觀開朗,避免事情和著急。
3.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過度疲勞。
4.選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注意口腔后面的牙齒。
5.定期口腔檢查。
飲食調(diào)理
宜多吃富含維生素B、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蘋果、芹菜、菠菜等;禁食肉桂、辣椒等容易誘發(fā)口腔潰瘍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