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南洛陽南行13公里左右,就是著名“四大佛窟”之一的龍門石窟。這里兩山夾峙,伊水長流,一邊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長眠的香山,一邊是龍門山。 ▲洛陽龍門山風(fēng)光 在龍門山上,有自北魏至北宋開鑿的大大小小佛窟,至今尚存的有1352個,佛龕2345個,造像多至10萬余尊,是中國雕塑藝術(shù)的寶庫。 龍門二十品是指石窟造像中的二十件精品,內(nèi)容為造像者祈福消災(zāi),其中有十九品在古陽洞,一品在慈香窟,包括: 公元477-499年間的「司馬解伯達(dá)造像記」 公元502年「孫秋生、劉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記」 公元495年「牛橛造像記」 公元496年「一弗造像題記」 公元498年「始平公造像記」 公元498年「北海王元詳造像記」 年月不詳?shù)摹副焙M鯂邽橥鰧O保造像記」 公元501年「鄭長猷造像記」 公元502年「惠感造像記」 公元502年「賀蘭汗造像記」 公元502年「高樹造像記」 公元503年「比丘法生造像記」 公元503年「太妃侯造像記」 公元503年「馬振拜造像記」 公元506年「楊大眼造像記」 公元506年「魏靈藏造像記」 年月不詳?shù)摹副惹鸬澜吃煜裼洝? 公元507年「元燮造像記」 公元517年「齊郡王元佑造像記」 公元520年「慈香造像記」 它們的書法在漢隸和晉楷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演化,形成了古拙端莊、大氣率真、剛健質(zhì)樸、既兼隸書格調(diào)又孕楷書因素的獨特風(fēng)格,是龍門石窟2000余種北魏造像記中書法藝術(shù)價值最高的作品。 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說:龍門造像自為一體,意象相近,皆雄峻偉茂,假意發(fā)宕,方筆之極軌也。 其中「始平公」「楊大眼」「孫秋生」「魏靈藏」因字?jǐn)?shù)較多、書法最精,又被合稱為“龍門四品”,是精華中的精華,也是魏碑書法的重要代表。 始平公造像記全稱「比丘慧成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題記」,位于龍門石窟古陽洞北壁。 它一反南朝靡弱的書風(fēng),開創(chuàng)了北碑方筆的典型,被推為魏碑方筆剛健風(fēng)格的代表。 ▲始平公造像拓片 與其它諸碑不同之處是全碑用陽刻法(魏碑人都鐫刻陰文,而此造像銘記卻為陽文楷書),有橫峰筆直的棋子格劃出方界,為歷代石刻所僅見。 用筆茁實渾厚,方筆斬截,折處重頓方勒,棱角畢見,結(jié)體扁方緊密,點劃厚重飽滿。雖有界格為限,但字之大小倚正并不受拘束,極意肆宕。細(xì)觀每字,雄峻雄茂,氣豪神強(qiáng);整體觀之,樸雅秀整,娼娟可愛。 ▲始平公造像拓片 現(xiàn)代書家費聲騫評其:書法具風(fēng)骨神氣,端謹(jǐn)莊嚴(yán)中又有寬博飄逸之趣。 康有為將此碑列為“能上品”,認(rèn)為它筆方折峻整、棱角分明,筆力渾厚,肥而不呆,風(fēng)骨凜凜,是方筆魏碑的極則。 啟功先生有詩贊云:題寧龍門寧勢雄,就中尤數(shù)始平公。 學(xué)界有云:學(xué)習(xí)北魏諸造像應(yīng)先從始平公開始,再向纖巧清麗方面追求。學(xué)習(xí)中則須注意用筆的露鋒、鋪毫和斂鋒,以及粗筆畫與細(xì)筆畫的間插。
楊大眼造像記全稱「輔國將軍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記」,也位于古陽洞中、龍門造像記名品之一。 楊大眼是北魏名將,勇冠三軍,南方人傳說他眼大如車輪,所以叫“楊大眼”,真名無人知曉。 書風(fēng)與「始平公」極為相似,用筆方峻,筆勢雄奇,提按頓挫明顯,結(jié)體中斂而外張, 只是緊斂的程度比「始平公」略輕,這也可能是陽刻與陰刻有所不同之故。 ▲楊大眼造像拓片 其屬于脫盡隸法、斜畫緊結(jié)的典型邙山體。康有為稱贊它若少年偏將,氣雄力健,并將它列為峻健、豐偉之宗。 點畫特征無疑受刀的影響,刀意顯著。特點是中宮緊收,四面輻射;點畫輕重對比明顯,形成塊面元素;用筆特點則圭角盡露,沉厚恣肆。 魏靈藏造像記全稱「魏靈藏薛法紹造像記」,書法酷似「楊大眼」,疑同出一手。 楷書,十行,行二十三字。額楷書題「魏靈藏」三字,額左題「薛法紹」三字,共九字,但中間一行「釋迦像」字略大于兩側(cè)。北魏造像每用別體字,此記尤多。 ▲魏靈藏造像拓片 此碑是方筆露鋒之典型代表。起筆都將鋒穎露在畫外,有的角棱若刀,有的細(xì)鋒引入,煞有情趣。收筆處,有時斂毫便止,有時放鋒犀利。 ▲魏靈藏造像 拓片 筆畫或大或小,大者縱矛橫戈如虎奔龍吟,小者輕微如蜻蜓掠水,皆順勢合情,絕無率意輕發(fā)。 結(jié)體或取橫勢,或取縱勢,皆極意顯示雄踞盤關(guān)之威儀,懷隱瑰玉之神采。通篇看來整嚴(yán)肅穆,端莊雋潔。 亢凡寫意龍門造像欣賞 ? 始平公
楊大眼 魏靈藏 鄭長猷造像 司馬解伯達(dá)造像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