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1905年9月2日,袁世凱、張之洞奏請立停科舉,以便推廣學(xué)堂,咸趨實學(xué)。清政府發(fā)布“上諭”,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為始,所有鄉(xiāng)、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 中國歷史上延續(xù)了一千三百年的制度,就這樣結(jié)束了。
人才選拔機制的歷史 科舉考試興起于隋朝,發(fā)展于唐宋,完善于明清。試題皆出自四書、五經(jīng),文體主要是八股文。 隋朝之前如何選拔人才? 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祿”制度,后來逐步引入軍功爵制。 到了漢朝。提拔民間人才。當(dāng)時采用的是察舉制與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級地方推薦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拧?/strong>由州推舉的稱為秀才,由郡推舉的稱為孝廉。 魏文帝時,陳群創(chuàng)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員,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間人才,分為九品錄用。晉、六朝時沿用此制。
考試的內(nèi)容 科舉考試的內(nèi)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測試的內(nèi)容是經(jīng)義,《詩》《書》《禮》《易》《春秋》,五經(jīng)里選擇一定的題目來進行寫作。題目和寫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規(guī)定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個部分組成。八股文中有四個段落,每個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后來又叫八股。八股文在當(dāng)時是非常重要的,它關(guān)系到一個人能不能升官,能不能科舉考試中進士升官。所以當(dāng)時的人們都一門心思地撲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開科舉考試的大門。
科舉考試主要程序
初級為院試,在府一級地方上進行,合格者稱“生員”,習(xí)慣上叫“秀才”。
第二級為鄉(xiāng)試,在各省城舉行,由生員參加。錄取后稱“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第三級為會試,在京城進行,由舉人參加,錄取后稱“貢生”,第一名稱“會元”。 貢生經(jīng)過殿試,錄取后即是“進士”,進士按成績分為三甲(等): 一甲三人,依次為狀元(殿元、鼎元)、榜眼、探花(又稱傳臚),稱賜“進士及第”; 二甲若干名,稱賜“進士出身”; 三甲若干名,稱賜“同進士出身”。
連中三元 連中三元: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凡在鄉(xiāng)、會、殿三試中連續(xù)獲得第一名,被稱為“連中三元”。 在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中,共有18人三元及第。
【文科15位】 張又新,著有《煎茶水記》一卷,是繼陸羽《茶經(jīng)》之后我國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武翊黃,官大理卿。為宰相武元衡之子,才學(xué)驚人。 崔元翰,學(xué)者型的官僚。其弟崔敖、崔備亦與他同取進士科,兄弟三人名列一榜前列,傳為佳話。
孫何(961—1004),是荊門知軍孫鏞的長子。與其弟孫僅、孫侑合稱“荊門三鳳”。 王曾(978—1038),北宋仁宗時名相。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北宋文學(xué)家、宰相。宋庠與弟宋祁并有文名,時稱“二宋”。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兩兄弟同科進士及第后,章憲太后謂弟不可先兄,將榜首的宋祁列為第十,宋庠擢為第一。世稱“兄弟雙狀元”。隨修六棱十三級磚塔一對,名日“雙塔”,以示紀念。并為之建塔謂之“雙狀元塔”。兄弟雙狀元塔坐落在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quán)縣雙塔鄉(xiāng)雙塔集村。
楊置,生卒年均不詳,約宋仁宗皇佑中前后在世。 王巖叟(1043-1093),宋朝狀元,書法家,論著家,朝廷重臣。 馮京(1021—1094),北宋大臣。諺語“錯把馮京當(dāng)馬涼”出自于他。
清朝的錢棨、陳繼昌。
【武科3位】 其一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尹鳳(1523年-1598年),著名的抗倭將領(lǐng)。今存南京“三元巷”以示紀念。 其二是明朝萬歷年間,浙江永嘉人王名世(1567—1646)連中武科三元,官授錦衣衛(wèi)千戶。他博通經(jīng)史,工詩善書,時人稱其武藝、詩詞、書法為“三絕”。 其三是清朝順治年間,也是浙江人王玉璧(1617-1706),連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參加武秀才考試,射箭第一,號稱“神射手”,故人們贊其為“武四元”。他雖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釋卷,文筆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譽。
科舉考試作弊
意義 科舉制極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guān)系和世族的壟斷;“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但后期從內(nèi)容到形式嚴重束縛了應(yīng)考者,使許多知識分子不講求實際學(xué)問,束縛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