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 雷諾阿起初追隨畫家?guī)鞝栘?,非常同情和支持庫爾貝對學院派藝術(shù)的對立。他自己也嚴格遵循現(xiàn)實生活,善于在尋求印象派的光與色之中和歐洲的古典傳統(tǒng)畫法相結(jié)合。 由于他年輕時在瓷器廠作過學徒,故在人像創(chuàng)作中運用了這種細膩的工藝手段。在與印象派畫家合作以前,他在官方沙龍展出過一幅以雨果的小說《巴黎圣母院》的主人公為題材的風俗畫《埃絲米拉達》,畫她在圣母院廣場上跳舞賣藝的情景。 但過后他覺得自己過多地摹擬前人畫法,毫無個性特色;盡管有沙龍給他以好評,他總覺得愧對于自己的藝術(shù)追求,悄悄把這幅畫撕了。 他的畫能放開一些,可是從構(gòu)圖上看,無論所選人物和畫上細節(jié),仍然存在摹仿庫爾貝的性質(zhì),盡管畫上的女神形象是取民間婦女作模特兒的,后又遭到沙龍的拒展 雷諾阿從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一畫被謾罵之中悟出一條真理:迎合官方展覽,將永遠是自己藝術(shù)的絕路。要尋求新的道路那就必須敢于接受挑戰(zhàn)。 1870年,雷諾阿已29歲,事業(yè)上還未露頭角,經(jīng)濟上又處于拮據(jù)狀態(tài),不時要光顧當鋪,不得不多次地從一個閣樓搬到另一個閣樓。就在此時期,他去阿讓特依,跟隨莫奈去戶外寫生,去理解和感受大自然中的光色效應。 少年時的雷諾阿被送到瓷器廠去學習手藝。但畫瓷器和畫屏風這項工作使他產(chǎn)生了對繪畫的興趣。而后出于對繪畫的興趣,雷諾阿便到美術(shù)學校學習繪畫,同時又在格萊爾的畫室里補習素描。 在那里,他結(jié)識了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巴齊依和阿爾弗萊德·西斯萊 (Alfred Sisley,1839-1899),從此便走上印象主義的道路。 色彩、光線、生活,就是這三樣東西激勵著藝術(shù)家投身于繪畫,傾注以全部的激情。他所表現(xiàn)的都是日常生活,以他最習慣的方法表現(xiàn)他最常見的面貌:一個看書的婦女,一對跳舞的男女,蒙馬特高地頂端小酒館露天舞場等等。 雷諾阿出身平民,出生在法國巴黎利摩日 一個窮裁縫的家里。他的性格氣質(zhì)都是接近平民的。他從無高傲的表現(xiàn),在貝爾拉的酒家里,侍役們像對待同等地位的人那樣跟他說話。他對模特兒的選擇從不過于挑剔:'我只要有不反光的皮膚就行',還有就是不要'像上流社會的女士那樣涂脂抹粉的'。 雷諾阿以畫人物出名,這之中又以畫甜美,悠閑的氣氛還有豐滿,明亮的臉和手最為經(jīng)典。印象派中雷諾阿的特色在于描繪迷人的感覺. 如母親或是長姐般的笑容。雷諾阿認為繪畫并非科學性的分析光線,也并非巧心的安排布局,繪畫是要帶給觀者愉悅,讓繪畫掛置的環(huán)境充滿了畫家想要的感覺。 在所有印象派畫家中,雷諾阿也許是最受歡迎的一位,因為他所畫的都是漂亮的兒童,花朵,美麗的景色,特別是可愛的女人。 他曾說過:'為什么藝術(shù)不能是美的呢?世界上丑惡的事已經(jīng)夠多的了。'他還是女性形象的崇拜者,他說 '只有當我感覺能夠觸摸到畫中的人時,我才算完成了人體肖像畫。' 《青蛙塘》就是他跟隨莫奈到巴黎近郊的一個風景區(qū)畫 成的。這個'青蛙塘'離塞納河不遠。當雷諾阿與莫奈一起在那里作畫時,已知附近有一家為福奈斯大爺開設的飯店,莫奈是那里的食客。他倆一同作畫,雷諾阿當然也經(jīng)常光顧此家飯店。 《包廂》(The Theater Box)則是雷諾阿正式參加印象派美展的第一次參展作品之一。他一共送去七幅油畫。這幅畫根據(jù)他在劇院里所得的'印象',回到畫室里請人擺模特兒畫成的。畫上前面那個盛裝貴婦是一名叫尼尼·洛比絲的模特兒扮成的。 戰(zhàn)爭期間,他參加過騎兵隊。當和平一宣布,他立即丟下馬槍,回巴黎重操舊業(yè)--坐在畫架前用畫筆去創(chuàng)造他所鐘愛的肖像畫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