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作為我國首批24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十大古都之一,建城歷史可追溯至古蜀開明王朝后期??v覽成都地名,千百年來,它們交錯層疊,依次鑲嵌在城市發(fā)展變遷的滄桑畫卷上,塑造出一幅紛繁絢麗的壯麗文化景觀,成為彰顯地域品格特殊信息、承載鄉(xiāng)土記憶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 兩千多年的時間里 成都城址未變,城名未改 別名卻更替而出 也許對你來說 最有名的該是蓉城、天府 這樣家喻戶曉的別名 那你又知道這些別名從何而來嗎? 成都又還有一些什么樣的別名? 大城(龜城)·少城 大城少城柳已青,東臺西臺雪正晴。 鶯花又作新年夢,絲竹常聞靜夜聲。 廢苑煙蕪迎馬動,清江春漲拍堤平。 尊中酒滿身強健,未恨飄零過此生。 成都書事 宋 陸游 秦惠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11年),秦國蜀郡守張儀(一說蜀郡守張若)按照首都咸陽建制修筑成都城。城墻下部為糧倉,城上建有多座觀樓和射欄。城內(nèi)則分為大城和少城兩部分:大城北近武擔(dān)山,南至赤里,是蜀侯、蜀相和蜀郡守治所所在地,為成都的政治中心;少城在大城之西,是成都縣治所在和鐵官、鹽官、市官等商業(yè)機構(gòu)所在地,為成都的經(jīng)濟(jì)中心。 這種二城并列的格局,古人稱為“層城”或“重城”。成都這種獨特的城垣格局承續(xù)了二千多年,一直發(fā)展到明清時期的“三城相套”,成為中國古代城市格局的一種重要類型。 據(jù)[東晉]干寶《搜神記》所載,張儀筑成都大城,因地勢低洼潮濕,新修城墻屢次坍塌。后有一大龜浮于江,周行旋步,至城東南角而斃。張儀詢問當(dāng)?shù)匚滓犞?,依照大龜爬行路線修筑大城城墻,遂不再坍塌。后人依此傳說,稱成都為“龜城”或“龜化城”。另據(jù)[北宋]趙抃《成都古今集記》考證,大城“順江山之形”,六門如龜首、龜尾以及四腳,故名“龜化城”。 地理位置:西抵今長順街、小南街一線,南抵文廟西街、文廟后街一帶附近,東抵今青石橋、鼓樓街一線附近,北抵東門街以南,長發(fā)街一線附近。 錦官城(錦城)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jì)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蜀相 唐 杜甫 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以來,成都即為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西漢張騫通西域時,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發(fā)現(xiàn)從身毒國(今印度)販來的蜀布。兩漢之后,成都逐漸成為中國織錦中心。 為了加強對織錦業(yè)的管理和生產(chǎn),漢代中央政府在成都設(shè)置了專門管理織錦的機構(gòu)“錦官”,建有“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錦官城”的詩句傳唱千古,成都被稱為“錦官城”在唐代業(yè)已流行,并沿用至今。 地理位置:位于今西較場外錦江南岸地區(qū)(百花潭公園一帶)。 益 州 君不見益州城西門,陌上石筍雙高蹲。 古來相傳是海眼,苔蘚蝕盡波濤痕。 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難明論。 恐是昔時卿相墓,立石為表今仍存。 石筍行 唐 杜甫 西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在全國設(shè)十三刺史部,四川地區(qū)為益州部,下轄146縣,州治設(shè)于雒縣(今廣漢北部),東漢興平元年(194年)遷至成都。 此后益州兼含成都別名之意,這一稱謂幾乎一直沿用至今。唐天寶元年(742年)改州為郡,廢置益州,改為蜀郡。唐代的揚州和成都是全國最繁華的商業(yè)中心,其經(jīng)濟(jì)地位超過了長安和洛陽,故有“揚一益二”之說。 天 府 天府金城古益州,文饒節(jié)鉞舊風(fēng)流。 春秋兩見桐花鳳,晴雨三調(diào)柘樹鳩。 夢里關(guān)山情漠漠,天邊烽火路悠悠。 不堪憔悴西征日,人在籌邊第幾樓? 籌邊樓 清 傅作楫 天府原指掌管西周王室檔案庫之官職,后多代指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的地區(qū)。先秦時期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之后,成都平原永除水患,進(jìn)而沃野千里,蓄積饒多。 以天府代指成都則始見于[西晉]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睍x代著名史學(xué)家常璩在所著《華陽國志》中稱:“蜀沃野千里,號稱‘陸?!?,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記曰: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strong>天府之國在歷代文人學(xué)者筆下逐漸成了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的代名詞。 南京 濯錦清江萬里流, 云帆龍舸下?lián)P州。 北地雖夸上林苑, 南京還有散花樓。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唐 李白 唐朝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亂南逃四川,成都成為李唐皇室臨時行宮所在(相傳現(xiàn)青羊?qū)m乃為行宮遺址)。唐軍收復(fù)長安后,玄宗自成都回到長安,至德二年(757年)以成都為南京。 蓉城(羅城) 湖山歷盡漫棲遲, 憑吊蓉城一賦詩。 萬里橋南諸葛廟, 百花潭北少陵祠。 賦成都景物 清 向日升 公元876年,高駢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筑成都三城之外城,外城如羅裙樣環(huán)繞大城,故名羅城(又稱太玄城)。羅城區(qū)域大體與今成都錦江以內(nèi)范圍相當(dāng)。據(jù)[唐]盧求《成都記》記載,五代后蜀主孟昶曾于羅城城墻上遍植芙蓉,秋間盛開,“四十里如錦繡”。 [唐]張立《又詠蜀都城上芙蓉花》曰:“去年今日到城都,城上芙蓉錦繡舒?!惫食啥急环Q為“芙蓉城”或“蓉城”。在城墻上大面積栽種花卉植物用于觀賞,這在中國建城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孤例。 而今,成都這座創(chuàng)新且包容的城市想重現(xiàn)滿城盡是芙蓉花的街景,重新尋找“蓉城”的印記。位于武侯區(qū)的天府芙蓉園項目以打造“中國芙蓉賞花第一園、天府文化體驗區(qū)、成都文化記憶體”為總體定位,構(gòu)建起以天府文化為特質(zhì)、以自然生態(tài)景觀為載體、以多種體驗活動為感受、以塑造 芙蓉品牌為目標(biāo)的文商旅相融合的城市空間。 地理位置:北抵清遠(yuǎn)江,西、南抵萬里橋,東面沿清遠(yuǎn)江南折至東部,西面由窄橋門(約今西較場城外青羊?qū)m之東)起,北經(jīng)內(nèi)江故道,直至城西北角。 滿 城 滿城城在府西頭, 特為旗人發(fā)帑修。 仿佛營規(guī)何日起, 康熙五十七年秋。 竹枝詞 清 吳好山 滿城是清朝時朝廷為八旗兵及其家屬專門修建的“城中城”。平定三藩之亂后,清廷為加強對西南的控制,于1718年在成都城西部修建了滿城,用于屯駐八旗軍隊。由于處在秦張儀修建的少城遺址上,故亦稱“少城”。 滿城大致范圍是:北起小北街和八寶街,南達(dá)小南街和君平街,東至東城根街,西抵同仁路。共有官街8條,兵丁胡同42條。從空中俯瞰,整個滿城布局如同一蜈蚣。 滿城最多有八旗兵2萬多人,加上家屬有3、4萬之眾,相當(dāng)于一個小城市規(guī)模。從北到南,滿城又被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區(qū)域,靠北幾乎全是住宅,中段有衙門官府,南段是園林景觀。辛亥革命之后,一些軍閥豪紳也進(jìn)了滿城。劉湘、楊森、田頌堯、李家鈺等人先后都在滿城擁有過自己的公館。民國以后,滿城城垣拆除,與大城合二為一。 如今,少城片區(qū)的沿街茶館、特色餐館、寬窄巷子等傳統(tǒng)街巷空間,依然蘊含著最具生活氣息的成都味道。而活力十足的文創(chuàng)產(chǎn)業(yè),也給少城片區(qū)帶來了新的氣象。 地理位置:北起小北街(現(xiàn)并入西大街)和八寶街,南達(dá)小南街和君平街,東至東城根街,西抵同仁路。 你還知道成都有哪些別名嗎? 編輯:陳晨、魏杰 ID:ZHWG6040T002000XPS 部分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