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味藥中性溫熱者占大多數(shù),辛味藥主入肝、脾、肺經。一般用于治療表證(如麻黃、細辛)、氣滯血瘀證的藥物(如木香、紅花)以及某些滋補藥(如菟絲子)等都有辛味。據(jù)統(tǒng)計,辛味在解表、祛風濕、芳香化濕、溫里、理氣、開竅藥中占多數(shù),在活血化瘀及化痰藥中亦占有一定的數(shù)量。 辛味藥有發(fā)散、行氣、行血作用。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辛味藥多含不等量揮發(fā)油等脂溶性物質。構成人體的基本單位是細胞,細胞膜是由類脂質分子層組成的。脂溶性強、極性較弱的分子通過膜的速度就快;反之,水溶性強即極性強而脂溶性弱的分子,經膜擴散就難。因此辛味藥中的脂溶性藥物可迅速地被吸收,擴散全身以至于末梢。許多辛味藥中的有效成分屬脂溶性物質;一些成分可擴張血管或升壓、擴張冠狀動脈、強心等而改善機體循環(huán)、末梢循環(huán);辣劑(辛味)減少生物膜表面張力,增加其熱運動。這些都說明了辛的發(fā)散特性和行氣、行血作用。還有,許多辛味藥物的有效成分是以揮發(fā)油部分為主,如細辛、薄荷、魚腥草、丁香等。藥物排泄時,多數(shù)藥物成分以原形,部分以代謝產物形式排出體外。脂溶性大的藥物在腎小管易被重吸收,排泄就少、慢。肺則是揮發(fā)性藥物的排泄器官,飲酒之后呼出氣體具酒味(辛味)是盡人皆知的現(xiàn)象。皮膚也起著一定的作用。所以,治肺經疾患的中藥多有辛味。如:一些揮發(fā)油經肺排出時有祛痰、鎮(zhèn)咳之功,有些則有抑菌抗菌能力或兩者兼?zhèn)洹T诶須馑?,辛的特性助行氣血,用于疏通受阻的攜能粒子(氣的主要內容),以調整氣滯部位的能量代謝、能態(tài)。在辛溫解表時,辛的特性作用有助于溫熱的大量攜能粒子到達末梢、表皮等感受風寒的低能態(tài)部位,直接或間接調整這些部位的能量代謝,使能態(tài)恢復正常。在辛涼解表,辛的特性作用可協(xié)助寒涼的低能態(tài)物質到達風熱邪氣所侵犯的部位,調整其能量代謝;加上揮發(fā)性物質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時需要吸收不少能量,因此可降低這些部位的能態(tài)。 具體到藥理作用,辛味藥主要有解熱、發(fā)汗、鎮(zhèn)靜、鎮(zhèn)痛、中樞興奮作用,對消化系統(tǒng)和心血管系統(tǒng)也有顯著作用。其藥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發(fā)汗、解熱作用:大多數(shù)辛味藥如麻黃、桂枝、生姜、薄荷等所含的揮發(fā)性成分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tǒng),擴張皮膚毛細血管,促進微循環(huán),興奮汗腺使汗液分泌增加,從而起到發(fā)汗、解熱作用,這是辛味藥解除表證的藥理作用基礎。 (2)抗菌、抗病毒、抗炎作用:辛味藥麻黃、桂枝、防風、細辛、金銀花、連翹、柴胡等有較好的抗菌、抗病毒、抗炎作用,對多種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對多種實驗性炎癥也有很好的抗炎作用。 (3)調節(jié)胃腸平滑肌運動:大多數(shù)具有辛味的理氣藥能顯著調節(jié)胃腸平滑肌運動,理氣藥的行氣消脹功效與其對胃腸平滑肌的調節(jié)作用是有密切關系的。如青皮、厚樸、木香、砂仁等能抑制胃腸道平滑肌,降低腸管緊張性,緩解痙攣而止痛;枳實、大腹皮、烏藥、佛手等則能興奮胃腸道平滑肌,使緊張性提高、胃腸蠕動增強而排出腸胃積氣。這些藥物對于胃腸平滑肌運動有興奮或抑制作用,利于緩解嘔吐、腹瀉、腹脹、便秘等脾胃氣滯癥狀。 (4)改善血流動力學和血液流變學,抗血栓形成:丹參、川芎、桃仁、水蛭、穿山甲、我術、益母草等辛味藥具有較好的擴張血管作用,能擴張冠狀動脈、腦動脈或外周血管,緩解組織的缺血缺氧;而丹參、赤芍、川芎、益母草、蒲黃等能顯著改善血液的濃、黏、凝、聚狀態(tài),糾正微循環(huán)障礙,通過多種途徑減少血栓形成。這些作用都是辛味藥活血化瘀功效的基礎。 (5)平喘作用:麻黃、杏仁、紫蘇子、陳皮、厚樸等辛味藥有顯著的平喘作用。這些藥物抑制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緩解哮喘癥狀的作用,是宣肺平喘、行氣消脹、治療肺氣壅滯的藥理作用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