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女子的發(fā)飾,是中華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國古代發(fā)飾的起源,來自于勞動、御寒遮羞、裝飾悅目,也來自于模仿和傳感,它的類型有許多,簪、簪花,釵、梳釵、華勝、步搖、篦、花鈿、珠花、抹額…… 笄笄是古人用來簪發(fā)和連冠的飾物,是簪、釵的鼻祖。從周代起,古代女子滿15歲視為成年,成年的時候就用笄將頭發(fā)綰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禮。 骨笄 玉笄 簪簪為單股,由笄發(fā)展而來,在前端加以紋飾。常見的紋飾有祥禽瑞獸、花卉果木、人物神仙、吉祥符號等,這些紋飾反應(yīng)了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寓意,頗有意趣。簪可用金、玉、象牙、玳瑁等貴重材料制作,工藝也愈發(fā)豐富,有鏨花、鏤花及盤花等。 龍頭簪 龍頭簪 樓閣紋人物金簪 樓閣紋人物金簪 明代雙鸞銜壽果金簪 金累絲鑲寶石鏤空鳳簪 青白玉鳳首簪 鳳簪 清代銀鍍金璽花卉簪 清代銀鍍金嵌寶石穿珠鳳簪 釵釵是由兩股簪子合成的一種首飾。釵與簪主要區(qū)別在于簪是作成一股,釵則作成雙股。釵用來綰住頭發(fā),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發(fā)上。發(fā)釵的安插有多種方法,有的橫插,有的豎插,有的斜插,也有自下而上倒插的。所插數(shù)量也不盡一致,既可安插兩支,左右各一支;也可插上數(shù)支,視發(fā)髻需要而定,最多的在兩鬢各插六支,合為十二支。釵不僅是一種飾物,它還是一種寄情的表物。古代戀人或夫妻之間有一種贈別的習(xí)俗:女子將頭上的釵一分為二,一半贈給對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見再合在一起。 銀鎏金鳳鳥釵 嬰戲蓮紋金釵 唐鎏金菊花紋釵 明代皇宮嵌寶釵 明代卷草紋橋梁式金釵 清代銀釵 清銀點翠頭釵 點翠嵌寶鳳穿花釵 步搖步搖是在頂部掛珠玉垂飾的簪或釵,是古代婦女插于鬢發(fā)之側(cè)以作裝飾之物,同時也有固定發(fā)髻的作用。一般形式為鳳凰、蝴蝶、帶有翅膀類的,或垂有旒蘇或墜子,走路的時候,金飾會隨走路的擺動而動,栩栩如生。取其行步則動搖,故名。 現(xiàn)代月紋步搖 現(xiàn)代月紋步搖 流蘇步搖 流蘇步搖 鍍金點翠鳥架步搖 金鑲玉步搖 清代鑲玉蝶戀花玉步搖 清代銀鍍金點翠壽字穿珠步搖 金器鹿首步搖冠 花樹狀步搖冠 鈿子鈿子是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上面嵌有金花,點翠,寶石,以及多種名貴珠寶。分兩種, 一種為實用鈿,用來固定頭發(fā),無各種珠寶,一種為裝飾鈿,鑲嵌各種珠寶,具有裝飾性。流行于清代宮廷婦女中。 點翠嵌珠寶五鳳鈿 銀鍍金點翠嵌珠石牡丹鳳紋鈿子 鑲寶珠鈿子 花鈿花鈿是古時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為最多,以金、銀等制成花形,蔽于臉上,是唐代比較流行的一種首飾?;ㄢ毜男螤畛坊钔?,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十分美妙新穎。 櫛(梳篦)梳篦古時又稱“櫛”。齒稀的稱“梳”,齒密的稱“篦”,梳理頭發(fā)用梳,淸除發(fā)垢用篦。用骨、木、竹、角、象牙等制。梳篦是古時人手必備之物,尤其婦女,幾乎梳不離身,便形成插梳風(fēng)氣。清代梳篦傳世甚多,基本上保持著宋代的形制。梳篦的產(chǎn)地以江蘇常州最為著名。常州梳篦是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手工藝品,有'宮梳名篦'之稱。 戰(zhàn)國骨梳 東漢玉梳 唐代花鳥紋梳子 宋代玉梳 清代象牙梳 清代玉梳 現(xiàn)代梳篦 華勝華勝即花勝。古代婦女的一種花形首飾,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狀插于髻上或綴于額前。 珠花珠花是用珠子串制的一種花飾。 抹額抹額包于頭額,束在額前的巾飾,一般多飾以刺繡或珠玉?!独m(xù)漢書·輿服志》注,胡廣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額,附施于冠,因遂變成首飾,此即抹額之濫觴?!?/p> 掩鬢用在發(fā)髻兩邊,對稱使用,在明清時期流行,一般質(zhì)地輕巧,工藝精致。 扁方扁方是滿族婦女梳“二把頭”時的主要首飾。扁方的質(zhì)地多為白玉、青玉,少數(shù)為金、銀制品。還常繡有各種花紋圖案,鑲珠寶或插飾各種花朵、綴掛長長的纓穗。 古代的首飾除了發(fā)飾還有很多其他的飾品,例如耳環(huán)、瓔珞、香囊、戒指等,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哦,這些飾品都相當(dāng)精致漂亮,讓人贊嘆古人的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