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位與術前準備: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備血,患者平臥于可透視的手術床或牽引床,患側髖部墊軟墊使患側抬高。 切口體表投影:使用Marker筆在大腿外側,沿股骨長軸做一弧形曲線,在此曲線上做切口,長度根據(jù)骨折的具體位置選擇。 手術入路: 沿體表投影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顯露闊筋膜,縱行劈開闊筋膜,沿闊筋膜想臂側分離股外側肌直至外側肌間隔。注意不要縱行劈開股外側肌,否則會增加術中出血量。 沿外側肌間隔繼續(xù)分離股外側肌,直至股骨,注意此過程應盡量緊貼肌間隔,以減少出血。 分離至接近股骨時,應注意從外側肌間隔后部穿入的穿支血管,予以結扎。
對于不同類型的骨折,應該使用不同的理念進行復位和固定: 根據(jù)股骨的受力模式,鋼板應該安放在外側,即張力側,起到類似張力帶的作用。 同時作為壓力側的內側皮質必須保持完整,因此對于B型和C型骨折更強調其內側皮質骨塊的復位。 對于A型骨折,可以選擇拉力螺釘 保護鋼板固定(具體方式參見肱骨干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 對于B1、B2型骨折可以選擇拉力螺釘 保護鋼板固定技術:
對于B3及C型骨折,可以選擇橋接鋼板技術進行。 止血,縫合闊筋膜,放置肌疝形成,縫合切口。 術后第1天,患肢行等長收縮鍛煉,膝關節(jié)被動功能鍛煉。 全程非負重行膝關節(jié)主、被動功能鍛煉。 鋼板內固定屬于外側偏心固定,鋼板所受牽張應力較大,因此負重時機根據(jù)骨折愈合情況確定。 經驗與技巧 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頸和膝關節(jié)韌帶損傷。 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頸骨折的處理原則和策略參見股骨頸骨折相關章節(jié); 回顧性研究發(fā)現(xiàn),27%~48%的股骨干骨折患者合并膝關節(jié)韌帶損傷,且診斷膝關節(jié)不穩(wěn)的平均時間在傷后1年以上。 股骨干骨折合并膝關節(jié)韌帶損傷在患者就診時由于疼痛無法行相關的查體檢查,應在手術固定股骨干骨折后,檢查膝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
文章不錯,點個好看吧
|